根據《紐約時報》近日的報導,美國高校中的感染病例已超過8800例,波及範圍超過1190所高校。這其中的原因,少不了美國大學生無視「禁聚令」進行多人聚會,甚至出現確診的學生聚在一起舉辦「陽性派對」。這種情況引起不少當地留學生的擔憂。
【邁阿密學生無視「限聚令」正在聚會的場景】
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的高級作者斯科特卡爾森在接受美國KQED廣播電臺的採訪中說:「大多數跟我交談過的學生,都認為高校無法控制新冠。」根據《紐約時報》給出的信息,規模越大、學生人數越多的州立大學,病例就越多,這源於許多大學生不能遵守「居家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KQED指出,在人數更多的大學,學生更容易將自己混入人群中,「大家互相不認識,也就沒有了那麼多責任感」。
自從疫情暴發後,人口密集、集會頻繁、常有不遵守居家令行為出現的美國高校一直令人擔憂。儘管學校已經關閉,仍然有許多學生公然置自己和他人於危險之中。比如「新冠肺炎派對」在美國高校中一度流行,這是指一些年輕人為了故意感染新冠肺炎獲得抗體、或是因為不在意自己是否感染而舉行的聚會活動。而有些「新冠肺炎派對」甚至帶有賭博性質,如誰先感染就可以獲得一筆獎金等。
為什麼美國大學生會作出這樣「愚蠢」的舉動?在CNN本月初的一篇報導中,3名對美國大學生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學專家表示,美國大學生活一向被定義為「自由」「獨立」「交友」,這都是年輕人非常渴望的。進入大學後,學生會通過不遵守規則或放縱的方式來宣示這種「自由」,且容易一時衝動而不考慮後果。另外,年輕人迫切需要獲得同齡人的認同,害怕被排斥和孤立,因此與朋友結識交往對他們來說無比重要。在校園關閉以後,他們會轉向更多社交活動,如參加聚會等。記者也寫道,這一難以管理的情況也與最開始美國政府對人們的聚集性活動和不做防護的放任有關,以至於後來許多人很難適應忽然出現的種種限制。
CNN同時表示,美國高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戴口罩等防疫行為往往出現兩極分化。毫無疑問,注意安全的中國留學生常對身邊的集會等感到困擾。在賓夕法尼亞州讀書的張同學在年初疫情剛暴發時在社交網絡上說:「對面的宿舍裡有美國學生在聚會,至少有幾十個人。我們給警察打了電話,但他們不管這樣的事。」直到今天,這種現象依然存在,另一名在加州讀書的姜同學說:「剛搬到新租的房子,可是樓下的鄰居經常聚會,家裡熱鬧極了,非常擔心這種情況。」
不過,相對於疫情早期許多留學生投訴無門的狀況,目前美國政府部門和學校都對這種情況非常關切,各大高校已經使用開除學籍、遣返、關閉本科生宿舍等嚴厲措施杜絕學生明知故犯。如果有留學生遇到類似於「陽性派對」的情況,一定不要忍氣吞聲,可及時通知警察、學校或者房東。如果因社交隔離令感到沉悶或是寂寞,可以選擇一些被允許的活動,如遠足登山等。美國相對地廣人稀,往往在步行可達的距離就可以找到行人稀疏的戶外環境,進行適當的活動。最後,千萬不要被來自周圍學生的壓力所「綁架」,無論何時何地,一定堅持做好防護措施,在這一點上無需在乎別人的眼光。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