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自傳》:一個窮小子的創業奮鬥史

2020-12-14 創業邦傳媒

充電」是創業邦推出的乾貨類欄目,旨在服務於繁忙都市下的網際網路人、創投人士、企業家,成為碎片化時代的充電站。

作者丨謝璇

編輯丨雨喬

世人都愛成功學,可成功學往往是一門玄學,說來容易,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美國曾經有一位窮小子,靠著自己打拼一路成為美國國父,成為美國夢的代表人物。他就是班傑明·富蘭克林

他是《獨立宣言》的起草和籤署人,也是美國開國元勳之一,還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及發明家。他發明了避雷針、雙焦點眼鏡、蛙鞋、導尿管,還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美國總統託馬斯傑斐遜曾這樣形容富蘭克林:「在我的一生中,能讓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第二位也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第三位還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出生時比我們中最窮的人還要窮,但他擁有不以自己的窮困為恥的勇氣,並憑藉這勇氣成為了他生活的時代和國家中最偉大、最出色的人。

他被稱為「第一個真正的美國人」,90%的美國人都承認自己受到過富蘭克林的影響。

《富蘭克林自傳》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的一部代表作,講述他從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成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長經歷。這本書影響了幾代美國人,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精神讀本,也是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

班傑明·富蘭克林

創業青年的奮鬥

1723年10月的一個早晨,17歲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站在了費城街頭,經過了一周驚心動魄的車船折騰,他蓬頭垢面,口袋裡還塞著髒襯衣和臭襪子。

他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河邊喝了一肚子水,並用僅剩的一點錢買了一捧麵包卷,邊走邊找住處,順便打聽一下有沒有印刷廠招工。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長途旅行。

作為一個波士頓農民的第15個孩子,他很小就開始學著做肥皂蠟燭補貼家用。17歲時,他已經是哥哥小印刷廠裡的技術骨幹。因為跟哥哥之間矛盾不斷,他決定獨自一人出來闖蕩。

富蘭克林決定跟朋友合夥創業,辦一家屬於自己的印刷廠。

打工人轉型做老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勤奮總是有意義的。當時有人這樣評論富蘭克林:「那個富蘭克林的勤奮,是他的同行們望塵莫及的:我離開俱樂部回家時,他還在幹活;他的鄰居還沒有起床,他又在工作了。」

即便商業機密被洩露,被競爭對手反超一步,創業青年富蘭克林也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幾年後,這份《賓夕法尼亞報》成為當時北美殖民地知名的刊物,這也讓富蘭克林發了大財。

富蘭克林只接受過2年的傳統教育,12歲就進入印刷廠當學徒工。在不到16歲的時候,富蘭克林就自創了一套練習文筆的方法。

他非常熱衷於跟鎮上一個愛讀書的小夥子做辯論,富蘭克林發現,這傢伙之所以總能說贏自己,是因為口才流利。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論據付諸筆墨,經由父親點撥發現,雖然自己的拼寫和標點勝過對方,但是文筆和表達差了一大截,從此下決心改進。

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幾篇文章,寫下對每個句子內容的簡短描述,擱置幾天之後,再試著用儘可能貼切的字眼做還原,糾正自己的寫法。這個方法效果不錯,教會了富蘭克林用更好的語句表達觀點。

後來他發現,那些語句雖然會用了,但還做不到信手拈來,於是他決定靠寫詩逼自己想出大量不同的詞語。他甚至找到喜歡的雜誌,把裡面的文章改成詩,再把詩句改寫成散文。這個方法也不錯,讓他找到了正確的詞彙,也增加了詞彙量。

最後,他努力完善文章的結構和邏輯,找到最喜歡的雜誌把段落順序打亂,然後每過一段時間就去練習重新排序,這個練習迫使他思考這些文章背後的邏輯。

富蘭克林的文章幽默親民,非常受讀者歡迎,後來連馬克·吐溫都說要拜富蘭克林為師。

推動美國歷史進程的商人

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投資人之一,理查·芒格曾出過一本書叫《窮理查寶典》,這本書曾經一度被人當做投資聖經。

實際上,這本書是理查·芒格對偶像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致敬,因為富蘭克林曾出版過一本叫做《窮理查曆書》的年鑑。

《窮理查曆書》在美國的知名度非常高,在那個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時代,這本書每年可以售出1萬本,很多時候甚至比《聖經》銷量還高。

對此,富蘭克林在他的自傳裡非常高興的寫道:「我可從中賺了一大筆。」

《窮理查曆書》被譽為美國文化的基石、美國精神的象徵、人生處世的典範。《紐約時報》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還沒閱讀過《窮理查曆書》,就不能說你已經掌握了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美國迅速崛起的奧秘。」

《窮理查曆書》這本書講了一個淺顯的道理:掙錢沒有罪,節儉很高尚,積累財富還可以培養自己的美德,賺錢不影響你上天堂。

著名的社會學大師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也大段引用《窮理查曆書》的文字,馬克思·韋伯發現,富蘭克林的這一系列書幫助美國人民解決了一個大大的心裡矛盾——拼命掙錢,同時內心還不缺乏信仰

作為一個商人,僅僅務實賺錢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夠與環境融合的柔軟身段。在幫助美國爭取法國支持、獲得獨立戰爭勝利這件事上,富蘭克林的商人特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獨立戰爭期間,美國人曾派兩個人去法國尋求幫助,一個是富蘭克林,另一個是後來的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一個是睿智精明,每天樂呵呵的老頭,有點名氣愛講段子,喜歡跟大家吃飯聊天;另一個是個典型的美國鄉紳,崇尚好好工作艱苦樸素,整天憋在屋裡學法語,見到人就講主義。很顯然,富蘭克林更受歡迎。

他入鄉隨俗,跟法國人一樣愛聚會,愛聊天,愛發呆。他與法國的知識分子交流甚多,從科學家到劇作家,甚至是文學巨匠伏爾泰,都是富蘭克林的忠實密友。《窮查理曆書》在法國大賣也為他提前打響了名氣,從上流社會到販夫走卒,都聽說過他的大名。

基於富蘭克林在法國積攢的廣泛人脈,還有他在法國人心目中溫和親切的美國人形象,以及他巧妙利用公眾輿論的能力,最終成功遊說法國人承認美國獨立,並與美國結盟,同時向英國宣戰。

據統計,法國在戰時對美國的經濟援助高達2億4千萬美元,同時還鼓動西班牙、荷蘭等國加入了支持美國人作戰的陣營。

對於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法國人的支持關係重大,富蘭克林功不可沒。

一個可觸摸的偉人

富蘭克林是起點最低、最觸手可及的美國國父。

他從未做過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最高職位也不過是個郵政局長,可他的頭像卻被印在了面值最大的100元美鈔上;他從未上戰場打過仗,唯一一次出現在戰場上,是幫助華盛頓整頓軍紀。

看過《富蘭克林自傳》,你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國父,只會看到一個樂呵呵老人,給你講述他的生平、嚮往、煩惱以及愚蠢,甚至還會偶爾朝你調皮地眨個眼。

這也許正是富蘭克林的影響力,可以持續200餘年的原因,並非僅僅因為他的優秀,更重要的則是源自其人生模式具備「可模仿性」。

他的認知都是在與世界的碰撞中習得,他的知識都是從閱讀和寫作中獲得,他的朋友都是自己認真挑選的,他的成長都是通過自我升級完善鞏固的。

沒有青雲直上,沒有好運砸到頭頂,每一個腳步都經過了思考和打磨。正如他在墓志銘上所強調的,他始終是一個「印刷工」。

「我一輩子福星高照,我為人處世的種種手段,都取得了立竿見影的功效。」

努力的人最幸運,這句話送給富蘭克林最合適不過了。

相關焦點

  • 《富蘭克林自傳》:寒門貴子的逆襲人生
    讀了《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他的成功令無數人著迷,他的這本自傳歷經兩百餘年暢銷不衰,世界各國的青年都深受其影響,因為這本書而改變了人生,走上了成功之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領略這位寒門貴子是如何逆襲的。
  • 美好終究成就美好|閱享薈《人性的弱點》《富蘭克林自傳》
    趁著端午小長假,一鼓作氣讀完了久聞大名的《人性的弱點》和《富蘭克林自傳》。四沒想到,完成於十八世紀的《富蘭克林自傳》,風靡暢銷至今,讀起來竟然是如此平鋪直敘像拉家常,但一個鮮活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富蘭克林形象也已不經意間躍然於眼前。
  • 這是一個「富家小姐愛上窮小子」的故事?不,賭王的爺爺是何福
    用一個詞來形容賭王何鴻燊的一生,那就是「傳奇」。何氏家族給媒體提供了大量素材,說這個家族足以養活他們也不為過。何鴻燊的發家史和感情史都堪稱傳奇,四位太太和十六個兒女加上巨額財富讓故事情節更傳奇,雖然不是娛樂圈的人,但是比娛樂圈的明星們更有熱度。
  • 「傳奇」紡織女工,百萬年薪卻嫁給一個窮小子,如今年收入達48億
    張欣,她也是「 SOHO中國」的總裁,擁有數百億元的財富。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她最終放棄了自己的100萬美元年薪,並嫁給了一個三次結婚的可憐窮小子。這個窮小子就是潘石屹,他當時可以說完完全全沒有富人的樣子。
  • 《富蘭克林自傳》:白手起家,滿足你對美國夢的一切幻想
    讀完了薄薄的一本《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是《窮查理寶典》裡推薦的。毋庸置疑是一本好書,想到很多人會問怎樣才能找到高質量的書,有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就是找一個涉獵廣泛的人給你推薦,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當然,首先要有足夠的理解力才能更好地吸收書中的營養。
  • 富蘭克林逆襲之路:華盛頓總統唯一偶像,如何從寒門成美國國父?
    1924年,18歲的富蘭克林以「購買印刷設備」的工作前往倫敦,萬萬沒想到,後來總督承諾落空,富蘭克林在英國逗留兩年後再次回到費城。在返美的船上,他寫下了自己的人生奮鬥信條:節儉、誠實、勤奮和得體。《富蘭克林自傳》中講到他的開悟是23歲那年做了一個決定。這一年,富蘭克林給自己制定了12條道德準則,並每日自省,他把它叫作《德行日記》。1)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2)緘默。避免瑣屑的談話。
  • 人的意義(三十):班傑明·富蘭克林
    6.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班傑明·富蘭克林自傳》 7.Life's tragedy is that we get old too soon and wise too late. 人生的悲劇就在於我們衰老得太早而又聰明得太晚。
  • 富蘭克林:人的幸福,由日積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
    班傑明·富蘭克林在《富蘭克林自傳》裡說:人的幸福,因撞到千載難逢的大運而得者為數寥寥,由日積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對於人生之幸福,每個人有不同的定義。所謂幸福,是一瞬間的事,還是長久的事,是什麼形式,或者什麼感覺,我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
  • 古風言情小說推薦:且看一個窮小子養家,發家寵夫郎勵志種田故事
    《夫夫奮鬥史》 作者:麼辛麼同文案:雲溪村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一是:全村公認最貌美最乖巧的小哥兒花顏,嫁給了葉森那個混世魔王二是:葉森遭友背叛,得罪權貴;而葉家當眾悔婚,趕走花顏正當眾人唏噓感嘆,引以為恥,告誡子女之際:花顏為救夫還債,投身賣棗大業!而葉森痛改前非,南下走鏢,發了橫財!於是…雲溪村的議論風向又變了…葉森(攻),花顏(受)哥兒二.
  • 力薦純愛小說:《山裡的小子真不解風情》帥氣窮小子VS軟萌富二代
    作品:《山裡的小子真不解風情》作者:一壺熱水類型:純愛、勵志、甜文、情有獨鍾主角:沈星澤(軟萌富二代)&李遊(憨厚窮小子)沈星澤喜歡哭,被送到這麼窮的鄉下後,直接哭到了半夜發燒,被感激的李遊送去了醫院,兩人就此認識。李遊是個鄉下的窮小子到了結婚的年紀,家裡人給他湊了十八萬娶媳婦,結果媳婦還沒進門,錢就全被這女人騙走了。沈星澤聽說後,覺得李遊這個窮小子很可憐,長得帥又會照顧人,還被人騙真可惜。
  • 富蘭克林告訴你:怎樣過好這一生
    最近比較喜歡看自傳,看看那些歷史上偉大人物是怎樣度過一生的。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特別推崇富蘭克林。我便網購了一本譯林出版社的《富蘭克林自傳》,趁著春節看起來。看懂一本傳記不容易,因為傳記中所記錄的生活時代和場景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所以指望通過一本書就能很透徹的了解一個人、一個時代是不能的。
  • 《安家》的窮小子小樓,也有男主高光時刻,曾和老闆娘張萌演情侶
    《安家》劇中,那個總是喜歡喊:「颯」的窮小子小樓(田雷飾),因個性老實巴交,肯吃苦,又上進,獨立樸實的個性,獲得很多人的喜歡。在最新劇情中,因為房似錦出氣,而被公司開除,為了不給大家添麻煩,小樓獨自一人選擇默默離開。為了襯託小樓走投無路的慘況,還給他的戲份加了場獨坐馬路邊,被灑水車狂撒一身水的戲份。
  • 頑童MJ116新歌《幹大事》 街頭小子的勵志書
    「我們只幹大事,就像T.I」  「木柵」是臺北的一個邊緣街區,同時也是頑童MJ116的成長與紮根地。正如頑童MJ116音樂裡攜帶的美式南岸說唱音樂精神,來自「地方」的自豪與包容一切的音樂風格在他們身上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  街區的生活真實且充滿挑戰,能拼命向上衝的人自也一身本領,這個過程與做音樂大同小異。
  • 《富蘭克林自傳》每個成功人士的品質,少不了節制,節儉
    在朋友的建議下,富蘭克林完成了續傳。晚於正傳14年,歷時一周。如果說正傳是為「兒子而寫」,那麼續傳「為了公眾」而寫。是什麼建議讓富蘭克林有了動筆的念頭?他曾經站在5個國王面前過,甚至還曾跟一個國王共進晚餐。
  • 農村窮小子5年逆襲身價188億,永不放棄堅持到底最終走向人生巔峰
    農村窮小子5年逆襲身價188億,永不放棄 堅持到底,最終走向人生巔峰今天講述一個35歲身價將近200億的一個故事,做過飯店服務員 賣過保險 幹過足療 進過電子廠的鄉下窮小子的逆襲之路。一個普通小山村 一個普通大學,混到畢業後 一年換了七八份工作,因不甘心給人打工辭職創業,家裡變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湊到將近兩萬塊錢來支持他創業,做跨境電商不到五年已將近200億的身價,他就是秦澤明。
  • 班傑明·富蘭克林格言集
    按: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美國開國元勳之一。著有《窮理查年鑑》、《富蘭克林自傳》等。 ………………………… 1. 「顛覆一個國家的自由,第一步便是要壓制言論自由。」
  • 故事:善良的「窮小子」
    古時候 在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個孤兒叫王小,王小自幼沒了爹娘,是爺爺奶奶一手把她帶大的,後來爺爺奶奶由於年事已高相繼去世,家裡就剩下王小一個人了,王小長得五大三粗,有一身的力氣,小小年紀就在地主家打工掙錢,現在又是一個人,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自己勉強過得下去。
  • 富蘭克林和他的十三條戒律
    班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有許多頭銜:作家、哲學家、科學家、外交家、政治家等。他的豐功偉績締造了最偉大的美國夢,他的思想和奮鬥歷程是美國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富蘭克林晚年為了教育子女所著的《富蘭克林自傳》更是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激勵了一代代青年的成長。
  • ——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學習法
    那個時代的人們並不注重對知識進行細分,當他們提到「知識」時,首先在腦海中浮現的應當是一個圓滿、完成的合集,在這個合集裡,內容包羅萬象,但各個元素彼此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古希臘人的政體理論和聲音傳播路徑研究是鄰居,拉丁語語法與人體體液循環理論挨在一起,國家主權原則與基督教教義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學習筆記中……在這種對於知識的認識論下,人們並不要求學者專精於某一領域,而是更加青睞知識面更廣、知識量更大的
  • 富蘭克林到底有多牛?把頭像印在美元上,被華盛頓奉為偶像
    當然,富蘭克林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埋頭做實驗的理科生,他有著很高的文學天賦,16歲時便開始寫散文,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而他的作品《富蘭克林自傳》更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使自傳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學體裁,對美國的文學發展起到了裡程碑式的作用。 當然,《富蘭克林自傳》的成就並不在於其文學體裁上的開創性,而是其本身的內容。富蘭克林在裡面寫下了自己的一生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是如何在經歷種種磨難後成為一個偉大人物的具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