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20年開學典禮暨科教融合學院成立大會隆重舉辦。至此,學校12個新組建的科教融合學院正式成立。
在這12個新學院中,文學院的牽頭合作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院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家劉躍進研究員,副院長是語言學研究所所長、著名語言學家張伯江研究員。文學院首位特聘教授為文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學者董炳月教授,院長助理為文學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媛老師。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2020級全體新生見面會於2020年9月29日下午在研究生教學樓122教室舉行。由劉躍進院長帶隊,與張伯江副院長、特聘教授董炳月研究員、院長助理張媛,以及戶曉輝研究員(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施愛東研究員(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程凱研究員(現代文學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譚佳研究員(比較文學研究室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劉卓副研究員(文學理論研究室,碩士生導師)等專家一起參加新生「見面會」。學院黨總支書記沈健平老師、副院長李俊教授、劉國民教授、趙菁博士及等也參加了「見面會」。「見面會」由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張跣教授主持。
劉躍進院長從三個方面作總結髮言。第一,我們要有一種歷史的自豪感。我們即見證了社科大的創立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難,這正是我們創造歷史的難得機遇,要倍感珍惜。第二,我們要做好兩個轉變:一是從「應試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轉變;二是由基礎教育向專業教育的轉變,牢記「篤學、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訓,打好基礎,拓寬視野。第三,腳踏實地,始終如一。一要注意學術的培養,積微知著;二要注意人格培養,自知知命;三要用心用力。劉院長最後指出,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本科生教育有著豐富的經驗,文學研究所又有著近七十的科研傳統,兩種優勢相結合,一定可以創造新的輝煌。
作為國家最高的文學研究機構,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53年,不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最悠久的專業研究機構之一,也是全院規模最大的研究所之一。近70來,文學研究所與學術界一長串如雷貫耳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如鄭振鐸、何其芳、錢鍾書、俞平伯、唐弢、蔡儀、卞之琳、餘冠英、吳世昌、沙汀、陳荒煤、孫楷第等。文學所的圖書館專業性強、門類齊全、所藏善本孤本的數量和質量在國內專業圖書館中名列前茅,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知名度。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的推動,文學所建立了以學部委員為龍頭、以資深學科帶頭人為中心、以中青年學者為骨幹的科研隊伍。同時,以《文學評論》和《文學遺產》兩部學術頂級期刊為學術前沿窗口,以《中國文學年鑑》和「中國文學網」為學科平臺,推動學術創新,強化科研管理,在中國文學研究界首屈一指。
以文學研究所為背景和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有著輝煌歷史與成績。經過42年的發展,文學系的學科專業設置已涵蓋文學研究的所有領域。迄今已有六個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即: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和中國民間文學。文學所現任在職研究生導師56人,其中博導16人,碩導40人。至2020年9月,文學系已培養出305名國內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和255名國內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同時還培養出20名外國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和4名港澳臺博士研究生,6名外國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和1名港澳臺碩士研究生。目前,文學系在校研究生12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4人,碩士研究生57人。文學系先後有3個專業的4篇博士生學位論文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從歷史到現實、從軟實力到硬實力、從師資隊伍到學生培養、從科研到管理,我們有理由相信,文學研究所的科研優勢與中國社科大的政策優勢結合起來,科教融合,深度改革,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正如劉躍進院長一再強調的那樣,只要我們不負韶華,真誠合作,共擔責任,砥礪前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一定能實現對家長、對學生,對社會、對中央的莊嚴承諾,躋身於文科大學的前列,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
編輯:顏回
(本文轉載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微信公眾號 ,如有侵權請電話聯繫13331155713)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採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