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20年拖累心臟腎臟都壞了!救命希望來自一位陌生的年輕人

2020-12-2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李醫生,我又來複查了。」

「梅大姐,氣色又好了很多嘛!」

「是啊,我雖然是蕭山人,但生病這十幾年都沒什麼自己的生活,現在我西湖、湘湖都逛了好幾遍了,人動起來了就不一樣。」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李偉棟的專家門診診間,65歲的蕭山梅女士(化名)在丈夫何先生(化名)的陪同下,眉眼間洋溢著重生的喜悅,「我能有今天,真當是感謝那個捐獻心腎給我的愛心陌生人和你們浙一嘞。」

圖源:視覺中國

半年前,心腎衰竭、命懸一線的梅女士在浙大一院接受了心腎聯合移植。

曾連續14年接受血透治療、最多每周要去醫院4次、與病魔為伴的她如今康復順利,走路不喘了,胃口變好了,每頓能吃一碗飯,睡覺可以到自然醒了……這樣正常的日子,久違了。而說起這一切的起源,她怎麼也想不到是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腎病,最終發展成了心腎衰竭。

糖尿病引發慢性腎病

14年血透後,心臟也不好了

2000年,45歲的梅女士確診糖尿病,但那個時候觀念不到位,確診後她一直選擇中藥調理,沒有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

2005年,梅女士才退休不久,就時常感到全身乏力,走遠路有點胸悶,在當地醫院一查,被診斷為糖尿病腎病,這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梅女士懊悔不已!

圖源:視覺中國

2006年初,她發現自己小便比以前少了很多,慕名來到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就診,情況已經很糟糕,由於長期沒有控制好血糖,她已經從糖尿病腎病進展為慢性腎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當年3月7日,她開始了第一次血透,這一做就是14年。「本來是一周3次,大概四年前開始一周4次了。」梅女士說,即便如此她依然信心滿滿,直到2018年11月,她真的有點撐不住了。

持續地胸悶氣喘、活動受限,在心血管內科檢查發現,她存在冠心病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等問題。明明是慢性腎病,怎麼會出現心血管問題?醫生告訴她,血透會加速血管鈣化和老化,加重心臟負荷,影響心功能。

梅女士心臟供血最重要的兩根血管被堵得「死死地」,考慮到她同時還在接受血透,整個人的狀況也不是很好,醫生認為當時最迫切要解決的是冠心病——能讓她先順暢地呼吸,再想辦法解決瓣膜問題,於是2018年11月,醫生通過介入手術為她放了兩個支架,術後不適情況得到了緩解。

心臟病情複雜

突發多臟器衰竭,何去何從

可短短半年後,2019年上半年,梅女士又出現了胸悶氣喘的症狀,「就感覺胸口有東西壓牢一樣,路也走不動,我本來很喜歡出去逛街的,那時候走去衛生間上廁所都吃力。」梅女士說,只要一躺下來就喘不上氣。「晚上經常醒過來的,我就這麼給她拍背,拍個半個多小時就好多了。」何先生說道。

複查顯示,置入的兩個支架也被堵住了,難道梅女士個人體質對支架敏感?

醫生一邊通過藥物球囊對兩個堵住的支架進行了疏通,暫時緩解病情,一邊聯繫心臟大血管外科進行會診。

在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馬量和副主任李偉棟看來,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患者如果不採取措施,隨時有猝死的風險,常規開胸換瓣手術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風險巨大,浙大一院近年來開展的TAVI微創技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為梅女士這樣的高危患者又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但梅女士的情況更加複雜,她已經出現支架堵塞,如果再次出現堵塞,心功能進一步惡化,不排除需要進行器官移植。

專家組綜合考量後,針對不同的病情走向制定了多套治療方案,決定先觀察3個月。3個月沒有發生重大病情變化的梅女士,卻在2019年8月病情急轉彎!

她發生了心衰,射血分數EF值只有34%,「因為出現了多臟器衰竭,我們建議是做心腎聯合移植,但考慮到風險和難度,家屬還有點猶豫不決。」兇險的病情瞬息萬變,梅女士在住院時的某晚突發室顫,醫生緊急組織搶救,將她暫時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左三:吳建永常務副主任;右三:馬量主任

強強聯手

心腎聯合移植手術成功

「醫生,我決定了,做移植!」生死存亡間,何先生咬牙做了決定,「差一點人都要『沒了',除了搏一搏沒有第二條路了。」

梅女士一邊接受綜合治療,一邊等待器官移植。幾個月後,一位腦死亡的年輕人延續大愛,捐獻了自己的器官,與梅女士配型成功。浙大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心臟移植中心主任馬量主任醫師和腎臟病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建永主任醫師為梅女士進行心腎聯合移植手術,這是繼2011年浙江省首例由一家單位完成的心腎移植術後再次心腎聯合移植。

「因為心臟缺血耐受時間短,所以是先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後進行腎臟移植,整個手術持續了9個多小時順利完成。」擔心了一天的何先生也暫時鬆了口氣,「當醫生告訴我『有小便了』,我真是興奮啊,這四個字意義太大了。」

現如今,梅女士已經康復出院,換過「心腎」後的她更加珍視這來之不易的新生。當她摸著跳動有力的胸口,她常常感到那是一股力量,那是愛,那是生命的律動!「我現在過的每一天,都來自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的大愛饋贈,我更加懂得了珍惜。」梅女士說。

器官捐獻和器官移植,一頭連著死亡,一頭通向新生。

圖源:視覺中國

2019年浙江省完成230餘例器官捐獻,我們感謝器官捐獻者們無私的饋贈挽救了一個個瀕臨破滅的家庭,也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器官捐獻事業。作為國內知名的器官移植中心,浙大一院擁有一支強大的「生命擺渡團隊」,能完成肝臟、腎臟、心臟、肺、小腸等器官移植手術,已累計完成肝移植2976例,腎臟移植近6500例,心臟移植60例,肺移植63例,小腸移植21例,肝臟移植和腎臟移植常年保持全省第一。浙大一院瞄準打造大器官移植全球診療中心,解病痛、驅病魔,完成一場場生命接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他發明了人造腎臟和人造心臟!
    前言 威廉·約翰·皮姆·科爾夫教授(Willem Johan'Pim'Kolff)是人造腎臟和人造心臟的發明者。除此之外,科爾夫教授在1943年至1997年間還開發了許多器官替代療法,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發明家之一,被譽為「人造器官之父」。
  • 糖尿病腎病新藥!拜耳finerenone III期臨床成功:顯著降低腎臟+心...
    2020年07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近日宣布III期FIDELIO-DKD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該研究在伴有慢性腎臟病(CKD)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中開展,評估了在標準護理中分別加入finerenone和安慰劑的療效和安全性。
  • 丈夫去世16年後,夫妻倆的腎臟在另一個人身體裡「重聚」了……
    最終,Bryan 先生的心臟、肺和肝臟分別捐獻給 3 位病人,胰腺和一隻腎臟被移植給另一位病人,Bryan 先生在不幸去世後,他的器官一共救了 4 個人,讓他們獲得了重生。他今年 59 歲,從很小的時候起就飽受糖尿病困擾,2000 年,他患糖尿病 30 年後,開始出現腎衰竭,2004 年情況進一步惡化,醫生告訴他必須要進行腎臟和胰腺移植才能健康活下去。
  • 【標準與規範】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
    國外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發展為終末期腎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發生率約為10/1 000人年,合併大量白蛋白尿者ESRD的發生率接近60/1 000人年。來自我國香港人群的研究顯示,ESRD在2型糖尿病中的比例約為0.5%,病程在15年以上者ESRD發病率超過20/1 000人年。
  • 糖尿病腎病新藥!拜耳首創藥物finerenone 3期臨床顯著降低腎臟和心...
    具體而言,中位隨訪2.6年,與安慰劑相比,finerenone將首次出現腎功能衰竭、估計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在至少4周內從基線水平持續降低≥40%、腎臟死亡的複合風險顯著降低了18%(HR=0.82;95%CI:0.73-0.93;p=0.0014)。在36個月時,需要治療以預防一次主要複合終點事件的數量為29(95%CI:16-166)。
  •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了糖尿病|百家故事
    超標的葡萄糖在血管裡堆積,會損傷全身的大血管、微血管,威脅患者的眼睛、腎臟、心臟、大腦……導致下肢導致截肢、失明、心梗、腦梗、腎功能衰竭.....這些糖尿病的併發症一旦發生,則無法逆轉,醫學只能做到用藥物控制,減慢發病的進程。在併發症發生後,如果血糖依舊得不到有效控制,併發症會很快失控。
  • 心臟75萬,肝臟99萬,腎臟165萬,解密「器官黑市」的利益鏈
    做手術的房子23歲的李瑞就是一個「腎寶」,或者已經不是了,因為他在2018年就以4.5萬元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腎。買腎的人也是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腎功能衰竭的他急需一個健康的腎臟活命,於是花了55萬接受了這個來歷不明的腎臟。
  • 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原來,這些才是糖尿病最可怕...
    而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一旦糖尿病病人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時,這些併發症就要來了。 2010 年,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統計數據顯示,病程在 3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在 46% 以上;5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在 61% 以上;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率高達 98%。
  • 20臺搶救心臟猝死的「救命神器」AED亮相淮安
    前不久,我市部分公共場所內增添了一種新型急救設備,陌生的面孔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但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些設備為何物。淮報融媒體記者昨日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這批設備於11月底在淮安集中布點,首次安裝20臺,每臺成本3萬元左右。昂貴又稀少的設備有一個洋氣的名字:AED。
  • 近期腎臟健康相關研究進展
    2020年4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腎臟健康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然而,要想找到特定的基因仍然是一個挑戰,因此,科學家們仍然還不清楚糖尿病腎臟疾病在分子水平上是如何發展的。 研究小組比較了76對芬蘭兄弟姐妹的基因組,這些人群都患有1型糖尿病超過15年,但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只有一個患有糖尿病性腎臟疾病。對此,作者試圖在基因組,基因和單突變水平上尋找之間的差異。
  • 2019年3月14日世界腎臟日,腎臟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3.JACC:慢性腎病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再生!接下來,為了鑑定出腸道菌群產生的保護腎臟免受I/R損傷的分子,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多種手性胺基酸:L型胺基酸和D型胺基酸,其中人體所需的20種必須胺基酸都是L型胺基酸。儘管在小鼠糞便中檢測到多種D型胺基酸,但是僅D-絲氨酸在腎臟中檢測到。這一結果表明由AKI小鼠的腸道菌群產生的D-絲氨酸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腎臟中。
  • 後背疼痛,到底是腎臟還是心臟有問題?醫生:請不要忽視幾種病
    如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背痛,被流傳是腎臟或是心臟有問題,今天我們來看看真相是什麼。後背出現疼痛,是不是腎臟有問題?腎臟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尤其是在養腎護腎上,探討的會更多。其中用來判斷腎臟好與不好的標誌,便包含了後背疼的現象。
  • ...風險並減緩腎臟害進展,ESC 2020公布Ⅲ期EMPEROR-Reduced研究結果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副總裁、心臟代謝領域醫學負責人Waheed Jamal博士表示:「心衰會對患者產生深遠的影響,可能會帶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的心臟和腎臟後果。EMPA-REGOUTCOME試驗結果表明,針對2型糖尿病合併確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恩格列淨是首個可降低心血管死亡與因心衰而住院風險的SGLT-2抑制劑。
  • 拜耳Finerenone用於2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
    2020年10月26日,拜耳公司在美國腎臟病學會2020年腎臟周期間召開全球媒體溝通會,介紹和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慢性腎臟病的危害,以及在研藥物Finerenone最新發布的FIDELIO-DKD III期臨床研究結果。
  • 70歲老人騎車突發心梗 醫生按壓心臟救命
    距事發地點約20米的工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迅速趕來,經過19分鐘持續搶救,老人被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記者親歷了這場生死救援。記者了解到,目前老人已接受心臟支架手術,並在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16日11時10分許,一名老人騎自行車經過哈爾濱市道裏區工部街76號胡同時,突然抽搐倒地昏迷不醒,並出現面色青紫、舌頭外伸、大小便失禁、四肢僵直等症狀,生命垂危。
  • 洛克菲勒:十四年換6顆心臟2次腎臟,活到101實現爺爺未完成目標
    然而,他的孫子戴維·洛克菲勒,2017年3月20日去世,享年101歲,不僅超過了百歲,還打敗了"富不過三代"的說法。為了能活的更久戴維.洛克菲勒一生換了6個心臟,2次腎臟,在他99歲的時候 他換上了第6個心臟。
  • 2019 年 ADA 糖尿病診療標準(中文版)
    B 級證據:●來自實施良好的隊列研究的支持性證據,包括(1)證據來自實施良好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或註冊研究;(2)證據來自實施良好的隊列研究的薈萃分析。●來自一項實施良好的病例對照研究的支持性證據。E他汀治療10.19 所有年齡段的糖尿病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 10 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20% 的患者,應該在生活方式幹預的基礎上使用高強度他汀治療。A10.20 對年齡<40 歲且有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考慮在生活方式幹預的基礎上使用中等或高強度的他汀治療。
  • 老人騎車突發心梗倒地昏迷 醫生按壓心臟救命(圖)
    七旬老人騎車突發心梗倒地昏迷 醫生連續19分鐘按壓心臟救命
  • 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18-29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達2%
    是的,張晨的弟弟張星在24歲這年確診了糖尿病——那是在一次同學聚餐後,張星敏銳發現自己多飲多尿,吃了好多東西還是很餓。和哥哥簡單溝通後,張星趕去醫院。很快,被確診。對11歲即確診糖尿病的張晨來說,弟弟罹患糖尿病並不意外,也沒有太多焦慮:「就像一個已經在路上的壞消息終於到達一樣。
  • 患高血壓20年沒科學服藥 45歲的他心臟受傷了
    緊急收入心血管內科病區,接診醫生柴苗苗查看檢查報告並詳細詢問後得知,李大哥今年45歲,確診高血壓已有將近20年了。這些年來,自覺高血壓並沒有給生活帶來影響,他也沒有按時服藥。「想到了就吃藥,忘了就不吃,李大哥平時的血壓基本在180/100毫米汞柱,一直都是偏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