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的今天,中國隊在廣州天河7球大勝中國香港,卻因「計算失誤」失去出線機會,無緣世界盃。提起中國隊與與中國香港隊的交鋒,這是很多人首先會想起的一場比賽,然而中國隊和中國香港隊足球交鋒史卻不可能單單用這場比賽一筆帶過。
香港球員曾為國足立汗馬功勞
追溯歷史,香港球員曾為國足立下汗馬功勞。在中國參加1936年奧運會的足球隊中,22名隊員有15人來自香港。民國時的第一球星李惠堂就來自香港。1949年以後中國隊與中國香港隊分家。香港足球憑藉民國時代的底子,在1956年亞洲杯主場獲得第三名,不失為亞洲足壇一支勁旅。雖然由於人口基數的限制,香港足球此後慢慢退出了亞洲強隊之列,但完善的職業足球體制使得香港聯賽吸引了很多「國援」的加盟。
△9月3日雙方首回合交鋒
內地球員留名香港足球史 被親切稱為「國援」
「國援」,這個起源於中國香港的名詞有著22年歷史,作為港人對來港踢球的內地球員的習慣稱呼。上世紀90年代,津門足壇名宿宋連勇南下加盟「少林寺」南華體育會,成為「國援」的傑出代表。很快在香港足壇打響名堂的宋連勇,在效力南華三載後,代表中國香港隊出戰世界盃預選賽,為「國援」打響漂亮的第一槍。
此後,吳群立、張恩華、李海強等內地球員步宋連勇的後塵,在香港足球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如今,金判坤麾下的中國香港隊,擁有四名中國球員坐鎮中場:鞠盈智、徐德帥、黃洋和白鶴。四人的足球經歷也許不盡相同,卻不約而同地在香港足壇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宋連勇,1965年5月7日生於天津。曾代表中青隊參加1985年世青賽。1993年到香港發展,並且成為首位入選香港足球代表隊的國援球員。
中國足協敞開大門 香港球員踢中超屬「內援」
近幾年,也有不少香港球員得到內地俱樂部的青睞。其中,在內地聯賽踢球最有名氣的香港球員,莫過於著名影視明星吳鎮宇的侄子,後衛吳偉超。早在2002年,他就代表廣州香雪徵戰甲B聯賽,之後效力過南京有有、上海中邦、上海申花、浙江綠城和天津松江等球隊。
2012賽季,中國足協為香港球員大開方便之門,在代表內地俱樂部徵戰中超或者中甲時,香港球員將被認定為內援,但出戰亞冠賽事則屬於亞洲外援。此舉也是為了幫助香港足球提高水平。正因如此,高梵、李志豪、梁振邦、陳肇麒等香港球員才得到親身體驗中超、中甲的機會。
△吳偉超,1981年10月22日生於香港,是香港足球代表隊的球員,司職後衛,父親是前中國國家足球隊國腳吳志英。吳偉超曾經效力於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及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是首位進軍中超的香港球員。
交鋒史:中國隊7次交手4勝2負1平
當梳理兩隊交鋒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雙方在世界盃預選賽上的交手其實並不多,7次交手中國隊4勝2負1平。雖然在戰績上佔優勢,但是國足與香港的比賽往往都伴隨著不同尋常的記憶,正所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首次交鋒:國足終場前進球艱難取勝
1980年第12屆世界盃亞太區預選賽小組賽分組賽中,中國隊首次面對香港,國足在老將容志行策動下,深入香港隊腹地頻頻進攻,香港隊打得十分謹慎,防守嚴密,雙方爭奪十分激烈,中國隊雖然控制了中場,但直至89分鐘,中國隊才由陳金剛門前近射得手,艱難取勝。在10天之後的小組賽半決賽上,兩隊再次碰面,彼此熟悉的雙方苦戰120分鐘均無建樹,最終點球大戰中國隊以5-4險勝。
巔峰對決:國足工體落敗慘遭淘汰 開啟中國足球悲哀史
兩隊最令人難忘的交鋒還屬1985年的那場對決。在第13屆世界盃外圍賽亞洲區小組預賽上,中國隊和香港隊分在一組,剛剛在1984年贏得亞洲杯亞軍的中國隊實力略勝一籌。但當時香港隊也在鼎盛時期,隊中擁有「亞洲第一中鋒」尹志強、「大頭仔」胡國雄等多名優秀球員。1985年5月19日,在打平就能出線的有利形勢下,曾雪麟執教的中國隊在工體主場被香港隊2比1擊敗,遭到淘汰。賽後失望的球迷通過極端的行為發洩憤怒,釀成了著名的5.19事件。有人曾說道,之後三十年中國足球的悲哀史,實則源自於「五一九」。
△「5.19事件」是役曾雪麟率領的中國隊在工體1:2不敵香港。
奧運會預選賽經典一幕:「拼命三郎」頭纏繃帶回場奮戰
在兩年後奧運會預選賽上,中國足球再次遭遇香港隊。與上次世界盃預選賽如出一轍,國足在客場依然被香港隊逼平。但誰也沒有想到,在1987年的廣州,國足的拼命三郎唐堯東打入全場唯一的入球,改變了局勢。而唐堯東本人也被擊傷眼部而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在比賽完場前,心系戰局的唐堯東頭纏繃帶回到球場,得到全場球迷經久不息的掌聲,此景也成為中國足壇至今最為經典一幕。戰勝香港之後,中國隊愈戰愈勇,隨後挫敗日本隊,取得漢城奧運會出線權。
敗給數字遊戲:一場大勝卻慘遭淘汰出局
此戰過後,中國足球隊終於丟下心理包袱,對陣香港足球隊至今保持90分鐘內不敗記錄。而在2004年11月17日的世預賽交鋒中,卻出現了詭異的場景。在此前結束的所有比賽中,中國隊與科威特隊積分相等,但在淨勝球數上落後對手兩球。因為科威特在最後一輪的對手是相對較弱的馬來西亞,因此佔據了出線的絕對主動權。而中國隊要想出線,則必須在淨勝球上大做文章。於是中科之間展開了一場博弈。
從一開場就展開猛攻,到比賽結束時中國隊共攻入7球,這是對陣香港隊比賽國足的最終答卷。而另一端,狡猾的科威特人在上半場與馬來西亞打成1-1,但下半場卻突然發力連進5球。由於通訊聯繫的不及時,中國隊球員曾一度以為取得出線權,在入球後慶祝。但最終掙足了淨勝球卻算錯了進球數,在一場阿拉伯數字的遊戲中,國足慘遭淘汰出局。
△2004年11月17日,中國雖7:0擊敗香港,但因算錯淨勝球,慘遭淘汰。
國足想要衝出亞洲 必先跨過香港
隨著職業化足球在亞洲的普及和推廣,內地的中超聯賽不斷發展,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今已成為場均上座率突破兩萬人的火爆賽事,而版權費用更是達到了空前的80億元。而香港足球雖盛景不如往昔,但足球氛圍卻未受影響。依靠完善的職業聯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香港隊時常在國際大賽中有所表現。
近年來香港足球積極引進「歸化球員」,擴充了自身實力。這次世預賽他們在客場逼平中國隊,又一次讓中國隊走上了「華山一條路」。可以說,香港足球是中國足球的一面鏡子,國足此番要想「衝出亞洲」,必須先要跨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