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現代的影視工業出現以後,戰爭就是一個經久不衰的題材。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戰爭場面也越來越宏大,讓人在觀賞的過程中熱血沸騰,仿佛置身於槍林彈雨之中。但影視作品在還原戰爭場面的同時,也會對情節進行一些藝術加工,在虛虛實實之間我們很難判斷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虛構的情節。在很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士兵在中彈之後,還勇敢地向敵人發起衝鋒,甚至還能夠在受傷的情況下把敵人打敗。
這樣的情節在影視劇中可以說是比較常見了,觀眾在一時的激動之後往往也會思考,在真實的戰場上到底有沒有可能發生這種事?中彈了還能活多久?還能衝鋒陷陣嗎?對此真正的特種兵表示,別傻了,電視劇都是騙人的!
或許有人還不清楚子彈是怎麼對人體造成殺傷的,以為就只是在身上留下一個洞。其實子彈在離開槍之後,飛行過程中還在不斷地旋轉,這也就提供了更強大的穿透力,一旦進入人體組織,造成的傷害遠比外表看起來要大多了。
特種兵表示:無論打中了哪裡,子彈首先帶來的是鑽心的疼痛,這種疼痛不是說意志力夠強就能夠忽略的,往往身體會在這樣的疼痛下做出下意識的反應,有時還會休克,也就完全失去了戰鬥能力,更不要說衝鋒了。
子彈一旦擊中士兵的要害部位,如頭部、主要內臟、大動脈等,那基本上就只有當場死亡一條路可走了。這也正是現代武器和古代武器的不同之處,直接致人死亡的機率要比冷兵器大多了。
特種兵告訴大家:即使子彈打中的並非要害部位,士兵存活下來的希望也不大,活不了多久。畢竟戰場上受傷的人千千萬,能得到系統救治的人卻很少,很多都只能當時簡單包紮一下止血,感染和壞死的風險非常大,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後,即使是專業的醫院可能也束手無策。
在二戰這麼艱苦的環境中,各種資源都極其匱乏,我軍可以說是缺醫少藥,有時候一點小傷可能就會要了士兵的命。大家現在也應該都明白了,影視劇中那種中彈之後還能衝鋒陷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猛,但在真實情況下不可能存在。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面對著亡國滅種危機而奮起反抗的艱難抗爭,面對著裝備精良的侵略者,我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在十四年的艱難抗爭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用血肉鑄出的長城。
影視作品中的這種虛構橋段如果運用的太多,其實是對革命先烈的不尊重,弱化了戰爭的殘酷和艱難,而只有正視歷史,才能做到勿忘國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