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徵租西,至於獵野」乃為書意,有青藏高原風塵錄之意,作者在書中記錄了自己在從軍入藏後的往事。1909年陳渠珍隨川軍入藏,在駐藏期間,因與當地藏族同胞、官員和喇嘛來往密切,與一藏族女子西原相識、相知、相愛。
陳渠珍是何許人也,一般人對他不是很熟悉,但說起沈從文,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922年前的沈從文是屬於流氓、土匪、痞子「級別」,甚至什麼也不是。他不讀書、看殺人、到野外撒野、打架、弄別人的船,父母根本就管不住。在陳渠珍執掌湘西大權不久,20歲的沈從文從川東被部隊遣散回到保靖,被陳渠珍留在身邊作書記,領中士軍銜。
而陳渠珍在軍中自律甚嚴,年近40也不討姨太太,每日天麻麻亮就爬起床。極好讀書,以曾國藩、王守仁自比,看書與治事時間幾乎各佔一半,往往讀書至深夜還不睡覺。而這些自我文化的修養讓沈從文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遂二人漸漸有了好感,彼此相互激勵,在沈從文寫下《邊城》後,二人在文學的地位儘管懸殊,但沈從文難以忘記受到陳渠珍的影響。
與西原結婚後,南北響應的消息傳到西藏,因與波密起義士兵意見不合,又顧念自身安危,陳渠珍便與同鄉士兵和自己的親信一同踏上東歸的道路,歸途誤入大沙漠。在沙漠之中,無糧無水,難以存活。
忍飢挨餓七月之餘,最後回到漢地,活下來的只有七個人,陳渠珍的妻子西原也在這期間得了重病,在到達西安之後病逝。
身為一個軍官,陳渠珍不僅僅是一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加瓜彭措說將其侄女西原許嫁於他時,他並沒有拒絕,沒想到這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留下了一段悽美動人的故事。
作為陳渠珍的妻子,藏族少女西原自然濃墨重彩的出現在了他的書裡。西原的出場很不平凡,一身男裝馳騁在馬背上,又以一身紅裝嫁給了陳渠珍。在波密一戰中,西原隨陳渠珍出戰,並救了他一命,西原的勇敢體現了藏地女性的堅毅有獨特的個性。
波密兵變後,陳渠珍決意帶115名士兵東歸,西原願與其相隨,千裡東歸。一路照料,活著再艱難,也對他不離不棄,展現了一個深明大義,有情有義的女性形象,但這次的離開,是她與故鄉與父母的永別。
絕地求生,是他們在沙漠裡唯一的信念,然而談何容易。沒水又沒糧食的生活能堅持多久,正是考驗人性的時候。身在絕境,人性自然異化,對他們慷慨贈糧的喇嘛,也沒能逃脫出這場異化煉獄之中,永遠在了沙漠之中。
遇喇嘛後,有兩名士兵在深夜被狼嗜咬,第二天只見他們的殘骸。此時,一百一十五人僅剩七人。他們繼續前行,終於到了一個山水明秀的地方,遇一獵人休整後便又出發。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路,他們終於到了人能存活的地方,但此時也已說明西原命不久矣。生活沒平靜多久,西原得了天花,重病難治,不久便離開了人世。這是一個冬日的夜晚,可見命運的悽涼。
西原的離開使得陳渠珍悲痛不已,此時他窮困不已,連為妻入殮的錢都沒有,只能借錢草草裝殮。對妻子的離世感傷的同時,又對自己的身世感到不公,「扶棺號泣,痛不欲生」。
此書到此就結束了,晚年的陳渠珍以此書敘述前生,止步於西原之亡。
陳渠珍是一個有著傳奇人生的傳奇人物,他與民國總理熊希齡還有著名文人沈從文並稱為鳳凰三傑,被湘西人民愛戴,尊為「湘西王」。擁有一段漢藏傳奇婚戀,是一個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
他在清光緒三十二年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並於同年加入同盟會。後來因為同盟會的反清活動被懷疑,轉而投奔川邊大臣趙爾豐。宣統元年時,西藏被英軍入侵,陳渠珍請命才參加工布江達、波密等地戰役。
陳渠珍在進軍駐守工布江達時,偶遇西原,成了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在武昌起義爆發後,與同伴跨越青藏高原回到漢地,途中經歷千難萬險,到達西寧,妻子西原不幸病卒長安。
後來應國內聯省自治口號,自立為王。1939年被蔣委任,加入國民.黨。抗戰勝利後加入我黨,在1952年終逝於長沙,享年71歲。
《艽野塵夢》是陳渠珍用來緬懷那段歲月的,也用來表達自己的遺憾,同時也是對妻子西原的思念,西藏產生的愛情,充滿了藍色天空的純潔,堅毅又勇敢,帶他們走出了那片荒野沙漠。
中國近代藏學家任乃強評論一介軍人寫下的《艽野塵夢》;
但覺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而復娓娓動人,一切為康藏諸遊記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絳通沙漠苦徵力戰之事實,為西陲難得史料。大冰說《艽野塵夢》「它不過是一壺青稞酒,一座殘碑,一抹停留在神山雪頂上永遠的旗雲」。
後世為了紀念這個文武雙全的湘西王,人們把他和民國總理熊希齡、沈從文並稱「鳳凰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