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政策,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

2020-09-11 嘉時良辰

2017賽季,中超聯賽開始實施U23政策,即中超球隊報名的十八人名單中,必須有兩名U23以下球員,其中必須有一人為首發。

足協出臺U23政策的目的和初衷在於讓隊員們在聯賽中得到更多鍛鍊,儘快提高水平,以便在各級國字號球隊在國際大賽中取得更好成績,但這與俱樂部投資人的初衷是相悖的,投資人投資足球是逐利行為,尤其是豪門球隊,他要的是球隊能馬上出成績,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來培養年輕球員。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就此「拉開大幕」。

誠然,在U23新政的「指揮棒」下,雖然不少球隊鑽了新政沒有規定U23球員出場時間的「空子」,很多球隊都出現開場不到十分鐘就把U23球員換下的應付了事情況,但U23球員在足協新政的「關懷」下,當年劉奕鳴、胡靖航、張修維、鄧涵文等球員都在各自球隊的主力,韋世豪,唐詩,高準翼等在俱樂部獲得一定出場機會,表現也不錯。

2017賽季,上港的張華晨經常開賽不到十分鐘就被換下

2018賽季,升級版的「U23新政」在2017賽季的基礎上,U23出場人次不少於出場外援人次。與2017賽季的新政相比,加大了對U23球員的使用力度。足協的出發點是確保本土年輕球員擁有更多出場時間,但這「變相」擠壓了外援的比賽空間,這對花高價引進外援的俱樂部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足協與俱樂部之間勢必又將展開博弈。

升級版的「U23新政」增加了U23球員上場人數,看似為年輕球員提供更多上場機會,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俱樂部可以讓一名U23球員進入首發陣容,開賽後很快便將其替換下場,換上真正的主力球員。只要不出現傷病或其他意外情況,在比賽尾聲階段再將兩名U23球員替換出場。顯然,在使用三外援的情況下,保證了U23球員一人首發,三人出場,順利完成了足協的規定。如此一來,足協新政的效果將大打折扣。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升級」。

2019賽季,「3.0版本」的U23新政出臺,不再將U23球員使用人數與外援使用人數掛鈎,在不要求中超球隊每場U23出場人次的前提下,各俱樂部必須保證全場比賽都至少有一位U23在場。「3.0版本」的U23新政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之前「1.0版」和「2.0版」的漏洞,可以避免U23球員首發出場幾分鐘就被被換下,U23球員換上一分鐘就被換下,U23門將跑到場上去打前鋒等「怪象」。

天海U23門將馬鎮替補出場擔任前鋒,五分鐘後又被換下

U23政策實行近四年,國青在印尼亞青賽小組賽中,兩戰皆敗,一球未進,提前一輪出局;在本土舉行的U23亞洲杯中,中國U23隊以一勝兩負的成績結束小組賽,無緣小組出線;在今年年初的U23亞洲杯暨2020東京奧運會男足預選賽的小組賽中,國奧隊小組賽三敗且一球未進,無緣東京奧運。這幾年,國青、國奧的成績「慘不忍睹」,足協制定U23政策的初衷達到了嗎?

實行U23新政後,國青國奧戰績均不佳

自2015年恆大亞冠再次奪冠後,再無中超球隊問鼎亞冠。無論恆大、上港、國安、魯能,在亞洲賽場上的成績均難令人滿意。豪門俱樂部追求成績這一目標看來也未達成。

年輕球員是中國足球未來的希望,新政是對各俱樂部青訓水平的考驗,對U23球員是機遇更是挑戰,年輕球員只有通過平時努力訓練,提升球技,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方法,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手段,來提高中國年輕球員的水平,亦值得足協相關領導及各俱樂部管理層深思。

相關焦點

  • U23政策,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
    足協出臺U23政策的目的和初衷在於讓隊員們在聯賽中得到更多鍛鍊,儘快提高水平,以便在各級國字號球隊在國際大賽中取得更好成績,但這與俱樂部投資人的初衷是相悖的,投資人投資足球是逐利行為,尤其是豪門球隊,他要的是球隊能馬上出成績,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來培養年輕球員。足協與俱樂部之間的博弈就此「拉開大幕」。
  • 政策一天天變,說明足協不專業,足協急需專業人士來管
    據足球新聞爆料報導,足協將對年初實施的外援和新的u23政策進行調整。我們應該把外援政策從現在的三個改為三個一,這符合亞冠的外援政策,u23的政策應該改為每次比賽只需要U23以下的一名球員。事實上這一變化與去年實施的外援和U23政策基本相同,足協也回到了老路。
  • 中超頭號博弈曝光:足協想幫俱樂部脫困,但卻費力不討好
    ,再次拿薪水「開刀」,國內球員的年薪將繼續降低,稅前500萬元,比之前的大幅減少,可謂腰斬式暴降,而外援同樣未能倖免,將調整為稅前300萬歐元,可以預見,一旦此政策實施,當打之年的大牌外援將與中超漸行漸遠。
  • 足球專家:外教曾給中國足協建議,並非刻意保護U23,而是這點
    目前的中國足球協會在青少年球員的培養非常重要的關心,因此孩子們可以進行足球足球學校設立以外,也參與頂級聯賽中,年輕的選手可以獲得更多的上場機會,根據此前足協公布的新賽季政策,與外援人數相同的球員出現在U23,意味著在大部分比賽中,至少有4名年輕球員參加比賽並得到訓練機會。
  • 中超u23政策繼續?揠苗助長害死人!
    回顧這幾年的中超u23政策,我們保證了他們的上場時間,讓他們踢上了球,但是他們還是這樣的表現。我們是否可以反思一下?揠苗助長真的害死人啊。害死那些當打之年卻因為政策無法上場的球員像海濱這樣的球員還有很多尤其是剛剛不享受u23政策的球員。我們為了年輕球員的提升,卻犧牲了太多人,這樣值得麼?
  • 中超U23政策將做調整後繼續執行
    一些媒體都說請大牌外援阻止了中國球員的發展,那是無稽之談.國外知名俱樂部哪家不引進世界最佳球員?且本國足球因此而退步了?只有和高手過招,才是提升能力的唯一選擇.上港外援在中超可以排名了.但武磊任然能保持隊中主力,且榮膺中超最佳射手嗎?
  • 中國足協真最大的本事就是給別人看笑話!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國足協限薪的新聞,覆蓋了整個網絡,在這裡,我真的想說,中國足球,特別是中國足協,能不能不要給別人看笑話了?能不能不要在自己打自己臉嗎?下面我們來大概分析一下!第一:所謂的限薪真的有用嗎?幾年前就有了,結果呢,換湯不換藥!俱樂部,想要鑽控制,有太多太多的辦法,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搞足球的人,都是特別聰明的!
  • U23政策需要改變!國內外小將的差距為何巨大?
    原因在於國外對於青少年球員有足夠成熟的培養體系,在各個國家青少隊中的晉升機制也十分殘酷,但是只要是走出來的人,各大俱樂部都會採用,而且也會給提供很多的上場時間來給他們展現自己。可是反觀我國國內的機制,真的很讓人發愁。尤其是我國足球的u23政策,但是本來是利好政策,可是卻逐漸變味了,其中有太多需要改變。
  • U23政策真的需要改變!國內外小將的差距為何巨大?
    原因在於國外對於青少年球員有足夠成熟的培養體系,在各個國家青少隊中的晉升機制也十分殘酷,但是只要是走出來的人,各大俱樂部都會採用,而且也會給提供很多的上場時間來給他們展現自己。可是反觀我國國內的機制,真的很讓人發愁。尤其是我國足球的u23政策,但是本來是利好政策,可是卻逐漸變味了,其中有太多需要改變。
  • 足協新政,就跟鬧著玩似的,魯能獲利
    足協發布新政策,從第16輪開始施行。主要意思兩點:一個是u23,由原來累計三人改為一人,其實這也是給自己留臉了,否則一個也不留。第二個就是外援累計上場三人次,也就是可以外援換外援,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足協政策,很多球隊都沒有引進亞外,這個政策有點不倫不類,對魯能格德斯倒是個好消息。看這樣明年估計就取消u23了,外援改回3+1,與亞冠同步。
  • 球員調節費,U23政策等通通成了聾子的耳朵,足協的智慧用到哪了
    最近有媒體人爆出了有越來越多的俱樂部用搭售的模式繞過足協制定的調解費政策。中國足協制定的調解費標準大概是外援每人4500萬,國內球員每人2000萬,超過這個數字,將要給足協交等額的調解費,據說這幾年足協收到的調解費已經超過20億,有時候我們說足協都是一幫外行,都在拍腦瓜做決定,但是在掙錢這件事上他們可一點都不含糊。中國足球越搞越差,各大中小俱樂部日子舉步維艱,足協卻腰纏萬貫,但不知道這些錢都用到了什麼地方?
  •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各方博弈 更名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場「魔幻」博弈魯能俱樂部發布公告。關於中超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的問題,各方的博弈還在上演。11日,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發表官方公告稱:「因相關原因,俱樂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過中國足協審核。目前俱樂部正在按照足協要求準備材料,對關聯企業進行更名,並儘快再次申報。」
  • 足協再出新招!加強本土人員流動,促進良性競爭!冬窗1月初開啟
    根據《北京青年報》,足協為了促進國內本土球員的流動以及為本土球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盤活各個級別聯賽的俱樂部與俱樂部之間的良性競爭,為職業聯賽擴軍做準備,將會在冬窗實施小幅度變革:每支中超俱樂部一線隊單個賽季的本土普通球員(即無年齡限制的本土球員)的轉會名額由5人增加為8人。
  • 足協出臺減薪政策 決定權下放俱樂部
    中國足協也在當晚通過官網發布了相關消息。 按原計劃,中國足協在9日下午先召集職業俱樂部的部分代表、球員代表、經紀人代表、律師代表等各方人士在上海會議,然後再召集中超俱樂部、中甲俱樂部以及中乙俱樂部先後進行視頻電話會議,就有關降薪、減薪事宜逐一進行討論。不過,或許是由於時間較為匆忙,各方提出的建議較多,各職業俱樂部代表應該參加的會議就此取消。
  • 劉俊威或尋求足協仲裁 特謝拉歸化成博弈戰
    根據《足球報》的報導,截止到目前,蘇中東吳尚未有回覆,劉俊威或尋求足協仲裁。此外,關於特謝拉的歸化問題,《足球報》的消息稱,有可能演變為特謝拉團隊與有意他的球隊之間的博弈。10月18日,蘇州東吳官方社交平臺突然發出通知,稱劉俊威以及其團隊,將不再擔任蘇州東吳的一線隊教練職務。
  • 馬拉度納不會忘記自己宣布掛靴的發布會,變成各大足協的博弈大會
    可能傷病的因素,讓他們無法在主流聯賽效力下去,但土超大聯盟等邊緣聯賽的俱樂部,也向他們發出過邀請。這說明了現在的球員們已經不拘泥於「苟活」,更加注重球員生涯的質量。然而在馬拉度納時代有所不同,球王如何告別球員生涯,成為了他周邊人比較有難度的課題,因為迭戈職業生涯牽動了各方面的利益,包括了幾個足協以及很多贊助商、體育頻道,讓老馬一時之間無法應對。
  • 足協主席陳戌源:將考慮政策微調,允許俱樂部跨註冊地轉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訊(記者 張晨瑆 孫雲嶽 張昊)近日,足協主席陳戌源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足協會考慮政策微調,允許俱樂部在註冊地待滿若干年後跨註冊地轉讓。16家俱樂部退出,就是其惡果,疫情形勢下,經濟狀況出現滑坡,投資人更加難以為繼。建立一個健康可持續的聯賽體系,對中國足球非常重要。限薪令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會有措施出臺。這樣做的風險是聯賽觀賞性受影響,但我覺得不是顛覆性的。為了聯賽健康有序發展,肯定要付出代價。」一些俱樂部受到了禁止跨註冊地轉讓政策的影響,在「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轉讓又無門。
  • 足協U23政策成空談,國足集訓名單平均年齡超29,無一U23球員
    除了人員名單發生了大幅變化,還有一項有意思的數據:此次中國足協公布的26人大名單竟然沒有一位23歲或者以下的球員,最年輕的球員就是同為1995年出生的高準翼、明天和劉雲。其中年齡最大的是33歲的蒿俊閔,而名單中30歲以上的球員多達11人。
  • 2020u23男足亞洲杯預選賽!
    第一階段預選賽中國足球險些再一次陷入「打平就能出線」的魔咒宋卡,國奧在2020u23男足亞洲杯預選賽暨東京奧運會亞洲區第一階段預選賽中,憑藉著蔣聖龍最後時刻的進球扳平比分,這支承載著衝擊東京奧運會重任的隊伍因為u23亞洲杯小組出局提前結束使命
  • U23隊踢中乙能夠拯救中國足球的年輕一代嗎?
    根據多方媒體的報導,從新賽季開始中超預備隊將改設為u23隊,可自由選擇參加中乙或U23聯賽。U23聯賽和中冠同為中乙的下一級別賽事。為不打擊中乙投資人的積極性,參加中乙的中超u23隊將不能衝甲,但相互間計算積分,成績差者降級至U23聯賽,而U23聯賽中成績達到準入標準後則升入中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