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光源語文課歡迎關注、點讚和轉發
如果說《西遊記》中哪些臺詞最讓人耳目一新,那麼這一句肯定能夠上榜。那就是銀角大王所說的:「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西遊記》劇照
這一句臺詞在《西遊記》原文中這樣寫的:
二魔拿了葫蘆,走出山門,忽看見與孫行者模樣一般,只是略矮些兒,問道:「你是那裡來的?」行者道:「我是孫行者的兄弟,聞說你拿了我家兄,卻來與你尋事的。」二魔道:「是我拿了,鎖在洞中。你今既來,必要索戰。我也不與你交兵,我且叫你一聲,你敢應我麼?」
當電視劇中銀角大王說出這句話時,可以說是毫無違和感。如果有人這樣問「我叫你一身,你敢答應嗎?」時,你敢不敢答應呢?
厲害的銀角大王
銀角大王這個妖怪出現在平頂山,這是在悟空在寶象國就出師傅之後遇到了的,他和他的「兄弟」金角大王佔據平頂山蓮花洞,並且還拜了壓龍洞的狐狸精為乾媽。可見在唐僧一行人來到平頂山之前,金銀角大王已經在平頂山一帶站穩了腳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
當唐僧一行人來到平頂山的時候,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正在畫圖捉拿唐僧。所以當銀角大王外出巡山時抓住了豬八戒,又用搬山的神通壓住了孫悟空,打敗沙僧並抓住唐僧和沙僧。不出一會,就已經將取經團隊盡數打敗,可見銀角大王的厲害之處。
銀角大王在《西遊記》中的出場比金角大王多了很多,在孫悟空逃脫之困之後,又是銀角大王和孫悟空打鬥,二人的打鬥場面作者說是「棋逢對手」,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棋逢對手難藏興,將遇良才可用功。那兩員神將相交,好便似南山虎鬥,北海龍爭。龍爭處,鱗甲生輝;虎鬥時,爪牙亂落。爪牙亂落撒銀鉤,鱗甲生輝支鐵葉。這一個,有千般解數;那一個來來往往,無半點放閒。金箍棒,離頂門只隔三分;七星劍,向心窩惟爭一蹍。那個威風逼得鬥牛寒,這個怒氣勝如雷電險。
銀角大王的戰鬥力就連孫悟空也暗喜:「這怪倒也架得住老孫的鐵棒!」。可見銀角大王的武力值,後來孫悟空使用幌金繩將銀角大王捆住,卻不想反而被銀角大王擒住。後來銀角大王用紫金葫蘆將孫悟空裝了進去,雖然最後還是被孫悟空逃走並偷走了葫蘆。
疏忽的銀角大王
如果說銀角大王厲害之處在於能夠力戰孫悟空,並且在法寶的幫助下多次抓住孫悟空。那麼銀家大王這個妖怪最大的缺點就在於他太過於自我。
比如他使用搬山的神通將孫悟空壓住之後,並沒有自己親自去裝孫悟空,而是派了小妖去裝,以至於寶貝被騙走。比如當孫悟空被裝進葫蘆時,沒能沉住氣,聽了金角大王的話著急打開葫蘆以至於孫悟空逃走並偷走了葫蘆。
比如當他拿著假葫蘆再次面對孫悟空時,卻又聽信孫悟空的「胡言亂語」以至於亂了陣腳被裝進了葫蘆之中。疏忽大意中帶著一絲絲的「憨態」。
那魔道:「你且過來,我不與你相打,但我叫你一聲,你敢應麼?」行者笑道:「你叫我,我就應了;我若叫你,你可應麼?」那魔道:「我叫你,是我有個寶貝葫蘆,可以裝人;你叫我,卻有何物?」行者道:「我也有個葫蘆兒。」那魔道:「既有,拿出來我看。」行者就於袖中取出葫蘆道:「潑魔,你看!」幌一幌,復藏在袖中,恐他來搶。那魔見了大驚道:「他葫蘆是那裡來的?怎麼就與我的一般?縱是一根藤上結的,也有個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卻怎麼一般無二?」他便正色叫道:「行者孫,你那葫蘆是那裡來的?」
以上都是銀角大王疏忽大意的地方,但是也正是這些「疏忽大意」造就了這樣一個有個性的妖怪。這個妖怪在言語上、行動上帶給讀者諸多的樂趣。
當然銀角大王的結局是被孫悟空裝進葫蘆之中,如果不是太上老君出現,恐怕銀角大王早就化成了一灘膿水了。
總結
銀角大王是唐僧師徒一行人在和好之後遇到的,這個妖怪的出現的目的是為了檢測師徒是否有心西去。在孫悟空和銀角大王的交鋒中,我們看到一隻猴子的「聰明智慧」,這是對孫悟空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