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建國於1990年6月12日,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最為寒冷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自然環境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大部分國家而言較差,最低溫度可達零下70度.同時,該國的地理條件也是極為複雜的,比如整個國家最為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既有平原,也有高原,還有山地,幾乎囊括了地面的上所有的地形。
談到西伯利亞,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寒冷」二字。1922年,蘇聯成立,正是由於極端寒冷,該區成為了流放罪犯的最佳區域,以至千裡而無人煙。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該區的經濟依然是處於落後水準的,原因就是天氣條件太差,投資者和普通民眾都不願意來此地生活。故而,整個俄羅斯的大部分人口和經濟水平較高的地方都集中在西邊的歐洲大地上,這也是為何俄羅斯大片土地都處於亞洲地界上,卻被列入歐洲國家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有讀者可能會問,西伯利亞的溫度這麼低,那麼當地人是如何過日子的呢?簡單來說就是「穿厚衣,少出門」。
該區溫度常年居於零度以下,居民出門時必須「全副武裝」,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裡一層外一層的,否則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被凍傷了。除此之外,在極端寒冷的時候要儘可能的避免出門,對於身強力壯的男性而言,還比較容易適應,女性就比較困難了,一方面是整體的身體素質確實不如男性,另一方面則是生理方面的特殊問題,在外面都不敢輕易排洩的,以避免水分接觸空氣後結冰。
當地的動物資源較多,在上個世紀生活條件水準還不夠發達的時候,西伯利亞就有不少靠著打獵為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就算是在溫度極低的時,也要出門打獵。不得不說,當地的生活實在是過於艱辛。當然,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西伯利亞的人民受到低溫影響是越來越小了,但寒冷的自然環境是人類無法改變的,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對該區的印象還保留在上個世紀那幅「荒涼」的景象之中。
西伯利亞對於氣候的影響可不僅僅局限於俄羅斯本土,它對東亞、南亞、東南亞都有較大的影響。以我國中東部地區為例,近冬季時的寒潮就同西伯利亞高原的存在息息相關,2008年極度寒冷的冬天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一旦來自北冰洋的冷空氣跨過了西伯利亞高原,「北風捲地白草折」所描繪的景象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