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說,拍攝到好照片很重要,但在拍攝過程中,由野生動物們主動送上的驚喜,才是自然贈送給他們的VIP大禮。
攝影師博蒙特(Beaumon Day)和布魯克(Brooke Bartleson)打算拍攝一組貓頭鷹的照片,恰好遇到了另一位攝影師斯科特(Scott Dere),三人決定分頭行動,很快斯科特就打電話告訴另外兩人,他發現了一隻貓頭鷹,而且它看起來正打算要捕獵幾隻老鼠的樣子。
三人在貓頭鷹面前集合,突然貓頭鷹就飛了起來,它沒有撲向攝影師們想像中的某隻鼠類,而是徑直飛向攝影師斯科特,手疾眼快的博蒙特舉起相機,連續幾下抓拍到了珍貴的畫面:貓頭鷹從樹枝上一躍而起,一個優美的滑翔之後,準確地停留在了攝影師斯科特的鏡頭上。
斯科特一臉懵,轉過頭來對著兩個夥伴展現出疑惑的神色:這貓頭鷹它是認真的嗎?
三人都是經驗豐富的攝影師,雖然震驚於貓頭鷹的友好和熱情,不過他們還是馬上就恢復到了專業的態度上。根據貓頭鷹身上的羽毛生長狀況,他們判斷出這是一隻年輕的貓頭鷹。小年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也是能夠理解的。
接下來一個小時裡,這一鳥三人進行了友好的「互動」,貓頭鷹在三人之間飛來飛去,一會落在攝影師身上,一會環顧四周像是在尋找什麼娛樂活動。這傢伙看起來還不餓,純粹是活動筋骨的同時在打發時間,託它的福,三人都拍到了相當棒的照片,不過三個人因為貓頭鷹的信任而受到的感動,很難從幾張照片裡分享給大家了。
貓頭鷹雖然也是猛禽,但因為臉長得很呆萌,常常被人忽略了它的戰鬥力。通常貓頭鷹會比較害羞,冷不丁看見人類這樣的大傢伙,會設法躲著走,像這樣自己撲上來的好奇寶寶,還是挺少見的。
三個人拍到的這隻貓頭鷹英文名叫Great grey owl,直譯為大灰貓頭鷹,也叫拉普蘭貓頭鷹,國內正式名稱是烏林鴞。它是貓頭鷹家族裡體長最長的,怪不得人家一點也不怕人類。
烏林鴞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原始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除了齧齒動物,它們也會捕獵中小體型的鳥類。
烏林鴞的虹膜是黃色的,這意味著它是日間活動的貓頭鷹。雖然過去我們總管貓頭鷹叫夜貓子,但其實貓頭鷹並不都是夜間活動的,一般想要了解一種貓頭鷹的活動時間,只要看它虹膜的顏色就能分辨:
虹膜呈黃色的是日間活動的貓頭鷹;
虹膜呈深橙色或紅色的,是在黃昏時間活動的貓頭鷹;
虹膜呈深褐色或黑色的,才是在夜間活動的貓頭鷹。
自從《哈利波特》在全球火爆之後,很多人就萌生了飼養一隻貓頭鷹做寵物的念頭,日本這種情況尤其多,不但有很多人靠曬貓頭鷹寵物成了網紅,還有貓頭鷹咖啡廳,但這並不代表貓頭鷹是適合做寵物的動物。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這麼久,馴化的動物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為「家畜」的那些品種,而像貓頭鷹這樣的猛禽,一對人類沒有什麼幫助;二也沒有什麼需要依附人類才能得到的好處;三更不是社交類的動物,而是獨行俠。它們不適合被馴化,不太可能被馴化,也不適合和人類生活在一起。
總有小夥伴天真地認為,只要我從小餵養一隻貓頭鷹,它就會和我變成好朋友呀!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馴化野生動物可不光是給口吃的這麼簡單,前面也說了,貓頭鷹不是社交型的動物,人家和自己的同類都不親,怎麼可能會和一個不同種族的生物親近?貓頭鷹也不像狗一樣喜歡被投餵食物,不像貓喜歡撒嬌,它們大部分心思敏感,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不喜歡被打擾,更不喜歡被束縛。
很多所謂的網紅貓頭鷹視頻裡,貓頭鷹表現出的壓力極大的應激行為,被不明真相的看客認為是「有趣」「可愛」,貓頭鷹咖啡廳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購買新的貓頭鷹,來替換那些因為過度營業而嚇死累死的貓頭鷹,但咖啡廳經營人絕對不會告訴自己的顧客,那些離開了的貓頭鷹,它們去了哪裡。
照片裡這隻貓頭鷹之所以靠近攝影師,就是單純的好奇,它不像人類有什麼「交朋友」之類的想法,只是因為年紀比較輕,所以對新鮮事物有探索的心態,在它眼裡,舉著照相機和鏡頭的攝影師,可能和一棵樹,一頭牛沒有什麼區別。
喜歡野生動物,更應該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它們,而不是對野生動物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那些把人類情感和心理過度投射到野生動物身上的行為,並非真的喜歡它們,只不過是一些可笑的自我滿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