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這麼一個笑梗,在不努力的孟買,就要被上海趕超了。
不論網絡流傳的真實,在印度這個最富裕的城市,從進入印度起就是非去不可的計劃。在計劃前往曼谷之前,就決定孟買是最後一站。
烏代布爾前往孟買的火車票是提前在新德裡火車站購買。晚上出發第二天上午到,是個不錯的選擇。
孟買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也是西部海濱城市,也是作為最大輸出港口的地方。孟買市區背面是連綿起伏的山丘,面前是浩瀚無邊的大海,這裡還有太多著名的海濱沙灘以及幽靜的海邊花園。又因為各國文化的糅合,這個面積不大的城市擁有許多上百年的建築瑰寶。因為這裡也是印度寶萊塢影視大本營,在各種影視劇情中出現的富裕印象,事實上這次的孟買之行,就是要親身探尋那個多年疑問,上海真的快要趕超孟買了嗎?
在印度有兩個印度國門,前面講過新德裡印度門。因為孟買印度門也是比較熱門的景點,剛好也在其他景點區域,所以再一次前往參觀。孟買印度在最靠近海邊的位置,和新德裡的相比,更顯得莊嚴滄桑。孟買的印度門類似法國的凱旋門,史書記載是為了紀念喬治五世和皇后瑪麗訪印之行而建,目前也是孟買最火熱的打卡景點。
緊鄰著印度國門的就是孟買酒店。這個是印度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當然最初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孟買酒店》片段裡面,這是部以真實恐怖襲擊為背景的電影,當然那只是過去的故事,如今的孟買酒店依舊佇立在海邊,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遊客的到來。
孟買酒店的海灣停留著大量的旅遊船,雖然看起來十足的繁榮景象,但是在我的印象中,相比黃浦江的奢華景觀,孟買的確差了好幾倍檔次。
沿著著名的海濱大道行走,一路都是真實的孟買感受,的確這裡有大量出色的建築,但是街道的環境,各種整治管理差強人意。
孟買大學是印度首屈一指的學府,這所建立於1857年的學府,至今為印度輸出了數不清的人才。也是印度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學府。因為這份好奇,本來打算親身進去探索,可惜圍牆邊上持槍核彈的士兵阻撓,只能遺憾離開,可能因為附近孟買酒店的事件發生,孟買大學的安保系統估計是最強悍的吧。
孟買大學旁邊就是維多利亞火車站,熟悉印度電影的應該知道,這個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結尾大放光彩的火車站,一直是最想前往觀看的建築。
查資料得知這個建於1878的建築,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皇即位50周年而命名,是在一個宏偉的哥德式建築,也糅合了傳統的印度文化。1996年印度正式更名為「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2004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親歷才能感受它的宏偉,這個代表印度鐵路文化的火車站,至今繁忙依舊。沒有經歷任何安保檢查就能坦然進入,裡面又是另外一番天地,沒有到火車出發點,在鐵道旁早已是黑壓壓的人頭,些許繁榮但更覺得喧囂。
火車站旁邊就是中心汽車站,所以順道去參觀了一番。車站建築也是一座有歲月痕跡的哥德式老建築,這裡依舊是摩肩接踵的趕路乘客。孟買為了發展,實際上已經有超過2100萬人口,所以說是比較擁擠的城市。路邊時不時有破舊的雙層巴士通過,基本都是滿員的狀態。
在大學旁邊遇見聚眾吃飯的人群,特色的咖喱手抓飯,看起來不夠豐盛,但是覺得他們很滿足。在上海也待過一些日子,但是在市中心是沒有看到這種市井氣的生活,所以說孟買和上海的差距顯而易見。
一個城市的發展我覺得交通設施是一個關鍵,在孟買為了迎合人口的出行,有很多的計程車和突突車。實際上車費很便宜,再加上可以軟體打車優惠也很多,但是計程車是沒有空調的。突突車在孟買也是打標計費,不過大多只針對本國人,外國遊客是需要翻倍的。不過可能競爭太大,正中午的海濱大道,一路走來遇到遇到很多無聊在車上打盹的司機。
看過了繁榮富裕的海濱大道中心區,臨時決定乘車去看一下貧窮落魄的一面。
千人洗衣房僅僅離海濱大道20元人民幣車費的距離,這是件很難想像的事情。這本來就是個不平等的世界,但是親眼感受依舊覺得可怕。遠方的高樓大廈高聳入雲,眼前卻是殘破不堪的拼接房。
當然這是很特色印度文化的地方,據說在這個狹小的場地,居住著超2000人口的低等種姓,因為階級種族的背景,他們從生下來就逃不過洗衣服生存的人生。
整個洗衣過程很繁瑣,據說一天會工作超16小時。在晾曬的衣服中可以看出涵蓋多行業,酒店和服務行業居多。當然因為這裡的文化,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參觀。
親身經歷,那個上海快趕超孟買的說法,我僅僅當個笑料,但是笑過之後卻覺得心酸。
不可否認,孟買作為印度西部之窗稱號的城市,有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底蘊,但是也有自己的落後習俗。對此我不多做評價,人生在世,都很難得。
人生如旅行,行走之中,我偏好這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