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歌手2020》目前為止已經持續播出了四期節目,雖然華晨宇、周深、米希亞等人表現搶眼,但是毛不易淘汰、曾一鳴淘汰等事件仍然讓節目口碑有所下滑,觀眾對於這種強爭議性的話題似乎並不買帳,以至於《歌手2020》在豆瓣的評分只有區區5.9分,相比於上周又一次降低了0.1分。
無獨有偶,近期打著音樂綜藝幌子,最終靠場內評審毒舌出圈的節目《天賜的聲音》也陷入了低評分的尷尬境地,相比起《歌手2020》還能維持的5.9分,《天賜的聲音》播出之後直接來到了3.6分這麼一個誇張數值,並且連續幾期沒有增長的趨勢,實在是令人唏噓。
這樣的情況不禁讓人想問,明明大牌雲集聲勢浩大,為什麼2020年的兩大音綜評分會這麼低?是什麼讓觀眾開始挑食了?
其實這個問題倒不難回答,看似不被待見的背後,其實是節目質量下滑的必然結果。
儘管《歌手2020》請了華晨宇來鎮場,再加上米希亞的強勢加盟,但最後呈現出的效果卻不盡人意,1123的成績更像是華晨宇一枝獨秀,反而其他嘉賓備受吐槽,唯一口碑好一點也就只剩周深了,但少數一兩位嘉賓是拯救不了全局口碑的。
此外除了嘉賓淘汰成謎,節目選曲無版權、聽審團投票偏好明顯也是《歌手2020》沒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只能說節目正在改革,為了獲取部分觀眾的認可而遭到另一部分牴觸是正常現象。
至於《天賜的聲音》就只能說成也丁太升敗也丁太升了。
從懟哭薩頂頂到後來的評價王晰,丁太升為《天賜的聲音》帶去大量話題,甚至成功將節目熱度推上了熱搜水準,然而打開話題仔細翻閱就會發現,罵聲遠遠多於好評,更多的網友不是在討論《天賜的聲音》節目如何,而是在針對丁太升這個人展開攻擊,這樣的情況最後熱度散去想留住口碑難如登天。
不過以上都只是客觀原因,對於2020年這幾檔音綜評分會這麼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是觀眾挑食的根源,那就是優秀節目大量產出,資本方很難用老套路吸引觀眾了。
從《聲入人心》到《樂隊的夏天》,再到後來《我們的歌》和《經典詠流傳》等等,越來越多不那麼講究流量,或者說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出圈,僅僅是希望能夠做好音樂的節目出現了。
而它們的亮相給了不少觀眾極大震撼,原來除去評審的犀利、觀眾的起鬨、輿論的導向後,音樂節目也可以做得非常好,並且是遠超老牌節目的好。
在網上關於這些節目的評分基本都維持在了8-9分之間,即便是最低的《我們的歌》也有8.2分的評價,而這個分數甚至超過了《歌手》系列節目理念的最高分。
這麼一捋的話,節目本身質量不過硬,反而是同行質量高出一大截,此消彼長觀眾們開始挑食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這些現象背後透露的則是歌壇正在復甦,像《中國好聲音》《歌手2020》這些老牌的音綜,如果還指望靠老一套吸引觀眾已經不太現實了,至於《天賜的聲音》我只能說真的毫無亮點,就是一檔流水線的產物,屬於最普通的音樂節目,即便沒有丁太升的存在,評分也只會低不可能會高。
今日份話題:你更青睞什麼類型的音樂節目,為什麼?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下您寶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