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比較出名的詩人,他們都有一個別稱,譬如李白是「詩仙」;王維是「詩佛」;杜甫是「詩聖」;劉禹錫是「詩豪」等等。這些人的別稱與他們的文學風格,還有個性是極為貼切。不過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一位比較特別的詩,也就是被稱為「詩虎」的羅鄴,之所以說他特別,那就是他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可是這個別稱卻是很霸氣;相信有一些朋友對於這位詩人並不熟悉,甚至都沒有讀過他的詩。
羅鄴的名氣儘管不如李杜,但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寫過很多的經典七絕,尤其是他的一首《梅花》,寫得生動有趣,把梅花的風骨,還有獨特的品格,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很傳神。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這首詠梅詩也是膾炙人口,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詩人正是以另一種角度來描寫梅花,從而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其實除了這一首《梅花》之外,他的這首《蠟燭》,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悽美,儘管只是描寫了很普通的蠟燭,但是詩人通過對於蠟燭的描寫,其實更多的還是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
暖香紅焰一時燃,緹幕初垂月落天。 堪恨蘭堂別離夜,如珠似淚滴樽前。
蠟燭也是極為普通,過去的家庭每家每戶都會使用,詩人正是以蠟燭為引子,從而寫出了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自己內心的憂愁之感。雖然這首詩沒有前一首出名,但是寫得同樣很深情,裡面的每一句也是很傷感。其實這也正是由於詩人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對於人生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讓人很是傷感。
第一二句那就是寫了蠟燭的作用,還有蠟燭那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暖香紅焰一時燃,緹幕初垂月落天。 」,房間裡點上了一根蠟燭,使得寒冷的天氣裡有了一絲溫暖,而且這暖香紅焰的蠟燭一直在燃燒,夜幕漸漸黑了上來,外面的月亮正高高地掛在當空。這兩句正是寫了蠟燭的功能,還有詩人對於蠟燭的理解,看上去很普通,其實也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第三四句則是很傷感,也是重點突出了這首詩的主題,「堪恨蘭堂別離夜,如珠似淚滴樽前。」,人們最是害怕離別,無論是什麼樣的離別,那都是讓人傷感,而且在這麼一個離別的夜裡,那如珠的眼淚像是斷了線的珠簾掉落到了地上。最後這一句充滿了憂愁,也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詩人的無奈,還有骨子裡的悲痛之苦,從而使得這首詩更加的傷感,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羅鄴作為晚唐著名的才子,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也是不如意,一直是被人排擠和打壓,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是更為深刻。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來說,那都是一樣,只要在現實生活中遭受了打擊,那都會傷感,會覺得人生很糟糕。而這首《蠟燭》整首詩並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也沒有引經據典,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寫得很有趣,也很是令人感動。這樣的作品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對於人生會有全新的認識,也一定是會有收穫,可以學會更多的東西,也能可以明白更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