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學校足球場上,學校足球隊的孩子們進行傳球、帶球訓練。王將攝/光明圖片
「非常清晰地界定了學校體育和美育在整個教育乃至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的意義和價值。這本身就是一場移風易俗的思想觀念的革命……體育、美育包含的內容已經極大地豐富了。」1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了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均簡稱《意見》)相關情況。在很多人心目中,學校體育就是跑跑跳跳,就是保持體質健康;學校美育就是吹拉彈唱。《意見》提出,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學校美育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聚焦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學校體育、美育乃至學校體育美育內涵和如何實現等等一系列問題的認識。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範迪安表示,學校美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美育不僅僅是一堂課、一次活動,而是對學生的思想素質、人文修養、審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養的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營養基」。常常有這樣的尷尬: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二年級,14年的體育都是必修課。但是,很多人上了14年必修課卻一項運動技能都沒有學會。「長期以來,我們並沒有把體育課的教學要教會學生什麼,或者要教會他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作為教學的要求。這次,《意見》明確提出來從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式和內容來講,要立足於教會學生健康知識,教會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專項的運動技能,這是全面改進的最突出的表現。這也是移風易俗、轉變觀念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王登峰表示,《意見》把面向人人的體育競賽作為體育課程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就是說體育課就包括體育競賽。如果沒有體育競賽,體育課就上得不完整。因此,體育競賽是學校裡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參與的一件事,就像學完語文要考試要寫作文一樣,學完體育課一定要參加體育競賽。只有參加體育競賽,才能夠實現學校體育錘鍊意志、健全人格的功能。針對學校體育、美育教師配備存在的突出問題,《意見》提出各地要加大中小學體育、美育教師補充力度,未配齊的地區每年要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體育、美育教師,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針對薄弱學校體育、美育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現狀,提出實施體育、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中小學校建設體育、美育場館,與薄弱學校共用共享,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藝術場館。改革評價,把體育美育作為高校辦學、學生評價的重要指標《意見》明確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總目標、時間表和任務圖:到2022年,即通過兩年的努力,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學校體育、美育體系。「這就需要我們找出薄弱環節,補足短板,集中解決突出問題。」範迪安表示。針對學校體育、美育評價不硬的問題,《意見》提出,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藝術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美育工作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藝術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法依規予以問責。把體育、美育工作與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在學生評價方面,強化體育、美育在學生評價中的佔比,加強過程性評價,提出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推進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啟動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的研究,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從實踐看,體育納入中考對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起到了積極促進效應。教育部開展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表明,初中三年級和高中一年級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明顯優於其他年級。」上海體育學院院長、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佩傑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第五中學的學生在練習演奏笛子。王將攝/光明圖片目前上海、雲南啟動了學生體育評價改革探索實踐。「下一步,還要通過改革創新持續完善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牽引全局的作用。」陳佩傑建議,「通過對中外學生體育評價機制的深入研究,我們認為,積極探索將體育素養指標體系納入學生體育評價是可行的改革探索路徑。體育素養包含考查學生體育意識、知識、行為、技能和成效等方面,通過設立綜合維度進而科學評價學生體育和體質健康水平。我們也期待,在體育素養落地探索取得成果並充分總結經驗後,適時在全國推廣。」內容:《光明日報》(2020年10月1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