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大藏經-臺灣原版全71冊32開

2021-02-07 般若堂藏經館

開本:32開
裝訂:精裝
冊數:71冊

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是目前唯一較為完整的「巴?藏」漢譯本。本藏經根據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出版之日譯本重譯,並參照Pali Text Society原本,即Hermann Oldenberg 刊行本(London ,1881), 加以修訂。

就全體南傳大藏經而言,此一南傳佛教文獻的北傳,至少有三層意義。其一,在學術研究方面,為北傳佛教國家的研究者,提供甚多為北傳所無的原始及小乘佛教之珍貴資料。其二,在宗教信仰方面,南北傳大藏經的匯集,象徵著佛陀法身舍利,在分裂二千餘年以來的首度圓滿複合。其三,在文化方面,這正表示著南北方佛教文化交流的起步。利用此一偉大的佛教叢書,不唯可以與北傳藏經比勘研究原始佛法及部派佛教的真貌,而且更可以促成我們對東南亞諸國文化、歷史、宗教、哲學的深入了解。這就是南傳大藏經譯成北傳(如日本等)文字一事之值得特別讚嘆的地方。

《南傳大藏經》,是巴利語三藏的日文譯本。巴利語,是從恆河流域而向西南傳布的,優禪尼一帶佛法所使用的當地方言。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紀)時,開始傳入錫蘭(今名斯裡蘭卡),展轉傳誦;西元前一世紀末,為了聖教的保存,才全部記錄下來。但流傳久了,有些已經轉譯為錫蘭文。西元五世紀初,摩竭陀的覺音三藏,南來錫蘭,深究三藏與各家註疏。覺音不但為經律論作釋,著佛法的綱要書──《清淨道論》,還將三藏聖典,全部以巴利語寫定。巴利語三藏,從此確定的流傳下來。在現存的佛教聖典中,巴利語三藏可說是最古老的了(現存的「混合梵語」聖典,大抵是西元七世紀起寫下的);釋尊本著人類平等的原則,對於佛說的教法,是「聽隨國俗言音所解,學習佛經」的,所以印度佛教界所用的語言,傳說有四大類,巴利語就是其中的一種。但在現在,巴利語是從印度流傳下來的,代表初期的「佛法」,所以受到近代佛學界的重視。巴利語三藏,是上座部的。上座部有分別說與說一切有二系;分別說又分出化地、法藏、飲光、赤銅鍱──四部。巴利語三藏,屬於分別說中的赤銅鍱部;世親的《成業論》,就這樣的稱呼他。所以錫蘭佛教界,自稱上座部,也自稱分別說者,或赤銅鍱部。這雖然是部派的,但所傳經律,應用印度中古時期的方言,到底去佛世不遠,便於探求印度初期「佛法」的實態。把握佛法的特質,成為佛弟子的信行,在佛法的研究中,可說是太重要了!

巴利語三藏中,「律藏」近於(同一系的)法藏部的《四分律》。「經藏」分五部:前四部與四阿含相當;第五《小部》,其他部派是稱為「雜藏」的。《小部》共十五種,有些成立要遲一些(語音也小有差別)。《小部》中的「佛譬喻」(「譬喻」的一分),說到了十方佛的來集;「佛種姓」與「所行藏」,說菩薩的波羅蜜多行;「本生」共五百四十八則,從傳說的事?中,顯出了菩薩的德行與風格。有的部派,依「雜藏」而別立「菩薩藏」,可以想見其間的關係了。「論藏」有七部:六部是阿毘達磨;第七「論事」傳說是阿育王時,目犍連子帝須所造(有些內容是後起的),評破其他部派的異義集。巴利語的「論義」有七部,而說一切有部的「一身六足」,也是七部(赤銅鍱部傳五師相承,有部也有五師相承說),這應有古代共同的傳說吧!

巴利語三藏的譯為華文,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擴大華文佛教的內容:華文佛教,是以中期「大乘佛法」為主,前有初期「佛法」的三藏,下通後期「秘密大乘佛法」的教典。初期三藏,主要從北道經西域而傳入的。從南方海道來的,在宋、齊、梁間(西元四二四──五一八年),有師子國比丘尼來,依律授比丘尼戒(二部得戒);廣州方面,譯出「五百本生經」,他毘利上座律(兩部都佚失了);建康譯出《善見毘婆沙拉》,《解脫道論》(覺音的《清淨道論》,是依此而修正充實的)。這些,都從巴利語佛教中來,但沒有能受到當時佛教界的重視。現在全部翻譯過來,足以彌補這方面的偏缺。

二、從比較研究而正確理解「佛法」:我國過去所譯的初期「佛法」三藏,屬於眾多部派,部帙繁多,但沒有巴利語的三藏。如譯出而作公正的比較研究,那一定有更好的理解。如「律藏」,過去譯有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化地部的《五分律》,法藏部的《四分律》,說一切有部的《十誦律》與《根本說一切有部律》──五部廣律;還有飲光部的《解脫戒經》,正量部的律論等。以過去所譯的,與赤銅鍱部律作比較,在組織方面,可以理解律部的成立過程;內容方面,可以發現釋尊的「依法攝僧」,制立僧伽律制的原則與實施,更能從部派分化,理解適應不同地區民情而有所差別。

三、探求「佛法」與「大乘佛法」間的通道:佛法本來是一味的,因根機、傳承等而有不同的開展。我國以「大乘佛法」為主,一向以巴利語三藏等「佛法」為小乘。然深一層探究,大乘甚深義,本於《雜阿含》──《相應部》等四部阿含;而十方世界有佛,菩薩波羅蜜多廣大行,是從《小部》──「雜藏」中來的。我國佛教界,應依巴利語三藏的華譯本,探求「佛法」與「大乘佛法」的通道,互相尊重,現在佛教已進入世界性的時代了!

巴利語三藏,傳入錫蘭,又傳到緬、泰、高棉等地區。巴利語有語音而沒有書寫的文字,所以各地都用當地的字母,寫下巴利語三藏;近代又有英文、緬文、日文等譯本。《南傳大藏經》,就是日文的譯本。從昭和十年到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五──四一年),由「高楠博士紀念會」譯編刊行的。四十多年前,我國曾發起《普慧大藏經》,編有依《南傳大藏經》而分別譯出的部分。抗戰勝利,太虛大師東還,提議改名為「民國大藏經」。依日文翻譯部分,主張依錫蘭巴利語本,參考英譯本而加以訂正。由於政情的急劇變化,不能實現全譯與刊行,對中國佛教來說,真是一大憾事!現在,菩妙法師發起來翻譯印行,真是太好了!我一心祝願,願譯藏的完善而能順利的完成!

(《雜阿含經之研究》頁一九五──一九六)

相關焦點

  •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南傳大藏經》閱後三
    ——題記                    經 藏     《南傳大藏經》的經藏是從第六冊至四十七冊,分為五部:     其中,前四部相當於北傳漢譯的四部《阿含經》,不過,裡面有一些經文是北傳漢譯所沒有的,詳細情況大家可以去查閱《南傳大藏經》。
  • 大藏經
    、唐、遼、金、明五個朝代,前後達千餘年始完成,此為《房山石經》。公元1313年雕版印刷了第一部藏文大藏經,以後陸續出版了11種版本。藏文大藏經主要分為三部分:正藏(甘珠爾),包括經藏、律藏和密咒;副藏(丹珠爾),包括論藏和讚頌、經釋、咒釋;雜藏(松棚),主要是藏、蒙佛教徒的著作。最全的官刻藏經是1683年開雕的北京版,收集甘珠爾1055部,丹珠爾3962部,松棚945部。
  • 公益贈送 | 《乾隆大藏經》(全168冊)
    ●是中國最後一部官修漢文大藏經,集佛教傳入中國數千年譯著之大成。●是研究佛學、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的重要文獻資料。
  • 《清敕修大藏經》是中國「唯一的官版大藏經」嗎?
    早在北宋開寶年間(972年前後),宋太祖敕命「高品張從信往益州雕大藏經版」。十二年後,即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已雕成的大藏經板運抵京城開封,太宗敕命在太平興國寺建印經院印藏,這就是我國第一部木刻本官版大藏經《開寶藏》。之後,與北宋王朝對峙的遼朝,在遼聖宗至遼道宗年間也雕造了一部大藏經,即《契丹藏》,史料表明它也是一部官版大藏經。
  • 周叔迦:漫談大藏經
    裝潢全是卷子式,每板23行,每行14字或15字。《佛祖統記》卷四五真宗天禧三年記:「十一年東女真國人貢,乞賜大藏經,詔給與之」又卷四六仁宗嘉佑三年記:[西夏國奏國內新建伽藍,乞賜大藏經,詔許之。」是知此藏在當時流布區域頗廣。  宋婺州開元寺大藏經婺州是今浙江金華縣。此藏今不傳。僅楊億《武夷新集》卷六有太宗至道初於婺州開元寺印大藏之說而已。
  • 【免費電子書】《阿含經校注》(套裝全9冊)
    在漢傳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經》就代表著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時期所公認的「根本佛法」。為便於廣大信徒與學者更好地了解、學修原始佛教,《阿含經校注(套裝全9冊)》校注者以高麗藏為底本,儘量保持原本整體風貌,將四部阿含經文轉為簡體字,加上現代標點及分段。
  • 各種大藏經|網盤下載
    在佛教東傳兩千年間,其經典經過歷代的翻譯、流通,數量日益增多,但最後匯集、編纂成「藏」的卻屈指可數,國內可考的不過十餘次(宋及遼金八次、元二次、明四次、清一次);國外可考的,高麗叄次,日本七次。我國第一部刻本漢文大藏經《開寶藏》,是公元971年宋開寶四年刻本。此後,歷宋、遼、金、元、明、清幾個朝代,一千年間先後有各種官刻、私刻版本二十餘種。
  • 《大正新修大藏經》下載
  • 【免費電子書】《高麗大藏經》
    ■ 《高麗大藏經》簡介《高麗大藏經》,又稱《八萬大藏經》是13世紀高麗王朝高宗用16年時間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經之一。《高麗大藏經》內容全面,準確無誤,做工精美,為韓國第32號國寶。其保存地韓國海印寺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高麗大藏經》中那些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玄奘法師、鳩摩羅什法師、真諦法師、義淨法師、不空法師,被譽為中國佛教最偉大的五位譯經師。近日,筆者喜獲《高麗大藏經》一套,有八十冊,現根據「總目」,將唐三藏法師玄奘所翻譯的佛經例舉出來,以供好學者參考。
  • 龍藏經-臺北故宮原版製作 全108冊大8開泥金版
    康熙皇帝遂在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即大玉兒)鼓勵下,下旨撥款、以泥金將年久破損的明代藏傳佛教經典「甘珠爾」(藏文大藏經的一種,相當於漢文大藏經中的「經藏」和「律藏」),以藏文重新抄寫一遍,祈求佛恩廣布、國泰民安,並賜名「龍藏經」。「藏文龍藏經」收錄一千一百種藏傳佛教經典,分成108函(冊),象徵治療眾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而每一函平均有五百多頁,加上兩層書蓋,重達五十公斤。
  • 公益贈送 || 《阿含經》(10冊/套)
    阿含與南傳佛教大藏經的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皆一一對應。·  《增一阿含》曰:「時大迦葉問阿難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諸法皆由此生。阿難報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諸法。迦葉問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時尊者阿難便說是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大藏經》的由來
    從考據學的觀點來看,東漢至隋代用來指稱「大藏經」的,乃是「藏經」、「眾經」、「一切經」,尤其是佛經目錄學著作,較多使用是的「眾經」一詞,如東晉道安《綜理眾經目錄》、道流《眾經錄》、僧睿《二秦眾經目錄》、劉宋佚名《眾經別錄》、南齊曇宗《眾經目錄》、梁代僧紹《華林佛殿眾經目錄》、寶唱《梁世眾經目錄》、北魏李廓《魏世眾經目錄》、北齊法上《齊世眾經目錄》、隋代法經等《眾經目錄》、彥琮等《眾經目錄》等等。
  • 象雄大藏經
    象雄大藏經      《象雄大藏經》的起源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古老的象雄,現在的阿里地區,也就是南瞻部中心,崗仁波切。崗仁波切是世界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長的雍仲本波佛教的佛經,記載了雍仲本教的教義、儀軌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軌跡。
  • 清涼泉水 南傳佛教
    清涼泉水        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為「上座部佛教」,所謂上座部就是最原始的佛教。
  • 中國大百科全書 全32冊
    全書不僅涵蓋全人類科學文化成果,同時注重對悠久的中國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科學技術成就的傳承,尤其是充分反映了我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百科知識寶庫。全書總卷數為32卷,共收條目約60000個,約6000萬字,插圖約30000幅,地圖約1000幅。
  • 《磧砂大藏經》簡介
    1931年,朱慶瀾將軍與上海佛教界人士葉恭綽、蔣維喬等為保護《磧砂藏》,發起「影印宋版藏經委員會」,影印《磧砂藏》計593冊,總共影印五百部,印光大師、虛雲大師、弘一大師等均為之作序,成為當時佛教界一大盛事。《磧砂藏》是中國較早刊刻的大藏經之一,是迄今為止我國開雕時間最早、雕刻質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宋元版大藏經,也是最為重要的佛教文化遺產。
  • 大藏經介紹(2)——《趙城金藏》
    《趙城金藏》是《開寶藏》的重刻,由於《開寶藏》久已不傳,由本藏得以了解《開寶藏》的內容。[1]全藏為捲軸裝,以千字文編排次第,自「天」字號至「幾」字號,計 682帙,每帙基本上包括10卷,或略有增減,總計約7000卷左右。現大部分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4813卷)。
  • 開團啦 英國原版精品繪本套裝《粉紅豬小妹》來啦!超多贈禮+全網最低價限時搶購!
    團購產品:《Peppa Pig》原裝進口10冊套裝團購時間:1月15日-1月18日(限時搶購)適合年齡:2-8歲寶寶(供參考)團購價格:165元(全網最低價!)3、需要開發票的請在訂單留言中備註開票抬頭,內容只能開圖書,不開明細。
  • 乾隆大藏經 | 佛陀住世之法舍利,雍正、乾隆兩代帝王之心血
    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雕,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全藏以「千字文」編號,自「天」字起至「機」字止,共724函,每函10卷,共7240卷,雕成經版79036塊。《清敕修大藏經》於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刊成後,次年即刷印了約100部,頒賜給京內外各寺院入藏。
  • 乾隆大藏經到達寺院反饋
    近日供養的大藏經陸續抵達每座寶剎大藏經乃經典合集佛法僧三寶諸功養中 法功養第一 為恭敬故煩請諸位法師慈悲請安置供養於書櫃、書架或藏經閣、書桌潔淨等處按佛經開示:不能放在低於88釐米仁明法師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騰越鎮核桃園社區寶峰寺釋道寬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南村觀音寺釋維森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廟街鎮慧明寺釋圓立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屏山社區角家營大慄園村龍興寺釋果覺內蒙古扎蘭屯高臺子金剛寺釋伽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龍口鎮大口社護寧寺李振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那達慕東街11號(109東段)漢傳佛教菩提淨院釋常醒北京昌平陽坊(二道河)白虎澗景區前寶雲寺釋果惟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周興鎮佛洞寺釋印傳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裡壩鎮長高山洪三寺釋宗善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鎮棕溪溝善慧寺釋昌華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少屏社區社裡二組寶雲寺釋慧空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鎮親民村海會寺釋仁斌四川省彭山縣保勝鄉龍門寺釋行善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法藏寺釋演然四川省彭州市新興鎮佛林寺釋照能四川省成都市彭山區江口鎮慧光寺釋寬能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鎮金鎮老龍鄉朱家村五組禪龍寺裡利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鳳鳴鎮鳳凰寺發禪師父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不二禪寺釋聖宏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青龍鎮千佛寺釋慧如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東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