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到2020年,拜仁時隔七年再次有挑戰三冠王的機會。四名當年的三冠王球員還在,其他的位置則發生了改變。諾伊爾說:「與2013年相比,我們現在的陣容深度更好了。上一次我們奪冠時,出場球員數量比較少。現在我們的高水平球員超過18人名單,這真的是太棒了。」
那麼2013年的拜仁和2020年的拜仁如果按照位置進行比較,哪一支隊伍會更強大?
諾伊爾vs諾伊爾
2013年是諾伊爾在拜仁的第二個賽季,達到了世界頂尖門將的水平,在決賽中有超神發揮。七年後的諾伊爾與以前一樣,仍然保持最高水準。拜仁體育董事、德國傳奇門神卡恩說:「當一個門將年齡變大了,他是絕對不會隨之變差的。我相信諾伊爾更出色了。他現在34歲,作為門將還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高水平。諾伊爾是獨一無二的。」
拉姆vs基米希
拜仁前隊長是球隊的絕對領袖,在右後衛上,拉姆給羅本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基米希可以踢右邊後衛,也能踢中場,這與拉姆很相似。與拉姆相比,基米希更傾向於進攻。
從經驗和成就來看,基米希還在朝著拉姆的方向努力,暫時不在同一個高度上。
博阿滕vs博阿滕
博阿滕在2013年時正是最好年華,世界頂尖中衛。這種巔峰狀態,博阿滕維持了很多年,2016年他當選德國足球先生。過去兩年的低迷後,博阿滕回來了,重新成為中衛位置的絕對主力。
現在的博阿滕與阿拉巴組成了非常棒的中衛搭檔。但還是2013年的他更出色一些。
丹特vs阿拉巴
丹特在2013年的決賽中送給了對手一個點球,多特蒙德藉此扳平比分。當時的丹特並非球隊的絕對主力,獲得首發是因為範比滕受傷。阿拉巴現在是拜仁的主力中衛,從邊路挪到中路,賦予了他更大的能量。說現在的阿拉巴強於當年的丹特 ,大部分人會認為是合理的。
阿拉巴vs戴維斯
贏得第一個三冠王時,阿拉巴是20歲的年輕球員,他得到了老大哥裡貝裡的幫助。他的出現對拜仁意義重大,彌補了左路防守的空缺。現在他扮演了指導者的角色,幫助戴維斯。
戴維斯說:「阿拉巴告訴我在場上應該如何合理的處理局面。」現在的戴維斯比當年的阿拉巴還要小一歲,是今年德甲賽場上最令人矚目的新星。不過當時的阿拉巴與裡貝裡的默契配合可以帶來加分效果,堪稱世界級,戴維斯還有進步的空間。
馬丁內斯vs格雷茨卡
格雷茨卡正處於巔峰狀態,新冠疫情期間,他鍛鍊出了強壯的身體,增強對抗能力,董事長魯梅尼格在最近的《踢球者》採訪中大讚格雷茨卡的表現。
儘管如此,他與七年前的馬丁內斯仍然有距離。馬丁內斯是拜仁三冠王的核心人物,是中場最強硬的防守專家。沒有馬丁內斯,拜仁在2013年不一定拿到最後的冠軍。
施魏因施泰格vs蒂亞戈
德國的傳奇遇上西班牙的足球藝術家。2013年的拜仁陣營中,施魏因施泰格是不可缺少的,有沒有他在場上,拜仁的足球風格是不同的。相比之下,現在的拜仁對蒂亞戈的依賴性沒有那麼重,儘管他在下半程表現不錯。
羅本vs格納布裡
格納布裡在對裡昂的比賽中有一個精彩的個人突破進球,看上去是致敬羅本。卡恩評價說:「他的成長曲線不斷向上,每一年都變得更好。他現在的表現已經是頂級了,但距離自己的上限還有一些空間。」
想與羅本相比,格納布裡真的是要達到上限才行的。羅本是2013年溫布利決賽的決定者,在關鍵時刻總能釋放出光彩。他是一個模範球員,是所有職業球員的榜樣。其實不僅是格納布裡,拜仁未來任何踢這個位置的球員,要與羅本對比都是極為困難的。
穆勒vs穆勒
穆勒的踢球風格沒有改變,靈活的跑位讓對手難以捉摸,門前有精湛的射術,能捕捉到微小的機會。與七年前不同的是,現在的穆勒不再是一名年輕球員,而是球隊的領導者。經過了在科瓦奇執教時期的困難,他在弗裡克的手下復活。
穆勒是拜仁球場上的核心,是球隊、主教練的溝通紐帶,傳達來自教練席的指令。今天的穆勒比七年前的他更優秀、更成熟。
裡貝裡vs佩裡西奇
佩裡西奇不錯,滿足了主教練對他的期待。可是弗裡克並不是一定會在決賽中派上佩裡西奇,他的競爭者還有法國人科芒。
裡貝裡在拜仁則是永遠的主力,2013年他助攻了決定比賽的那個進球。裡貝裡就是裡貝裡。他與羅本一樣是不可能被代替的。
曼朱基齊vs萊萬多夫斯基
克羅埃西亞前鋒曼朱基齊是一個勤奮的球員,他的跑動讓每一個對手感到不安,他可以給其他的隊友創造出空間,也能自己射門得分。歐冠決賽,他為拜仁打進第一球,即使他離開慕尼黑很久,拜仁球迷也仍然喜歡他。
但是現在的拜仁擁有萊萬多夫斯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鋒」,拜仁主帥弗裡克說。他的跑動、他的射門效率,他不可思議的進球紀錄,2020年的萊萬多夫斯基不可阻擋。
海因克斯vs弗裡克
這兩位主帥惺惺相惜,經常會交流看法,他們對足球的理解是相似的。海因克斯一直在媒體上稱讚弗裡克的工作。穆勒、諾伊爾和博阿滕等人會把弗裡克和海因克斯放在一起比較。現在要看的是,弗裡克能否像海因克斯一樣,帶領球隊踢出一場成功的歐冠決賽。
現在的這支拜仁與七年前相比,首發陣容的能力和經驗也許差了一點,替補陣容則如同諾伊爾所說的,有更多選擇,弗裡克在應對不同局面時會比海因克斯有更多的手段。
2012,Final Dahoam
2013年奪冠
卡恩指出了現在這支球隊與七年前最大的不同之處。2013年的那支拜仁對歐冠有極其強烈的嚮往。他們在2010年決賽中輸給國際米蘭。2012年,家門口的安聯球場點球輸給切爾西。三年兩進決賽兩次輸球,當他們在2013年再次進入決賽時,拉姆、施魏因施泰格等人正憋著一肚子的火氣,發誓要拿到勝利。
卡恩說:「2012年Finale dahoam的失敗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我當時在2001年奪冠,也有1999年那場失利的推動力。」現在的這支球隊沒有這樣痛苦的經歷作為推動,不過這並不是在歐冠中獲勝的必要條件,卡恩說:「現在這支球隊的推動力,來自於他們要不斷變得更出色的願望,這是一支偉大球隊擁有的特性。」
(仰臥撐/k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