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2020-12-14 小彭來給您解惑

上一期我簡單談到了微觀世界的一些特性,其中介紹了微觀粒子具有的一個運動狀態「疊加態」,今天我將進一步講解微觀和宏觀世界到底有啥不同。

第一個不同在於:可預測性。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宏觀世界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準確預測的,比如上一期談到的踢足球問題,當你踢球的一瞬間,所有初始參數就會生成(力、角度、風阻、球的質量等),只需根據這些初始參數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準確預言出將來這個足球的運動軌跡。

但是微觀世界則不是這樣,因為你壓根無法獲取到初始參數,微觀世界有很多物理量是相互矛盾,比如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你就不能同時獲取,微觀粒子產生某運動的時間和能量也不能同時獲取。所以無法獲取基本參數就意味著你無法根據已經發現的規律來預言微觀粒子的將來,你只能給出一個概率值而不是確定值。

第二個不同之處在於:確定性。其實這個特性和上面一點有很大關聯,因為宏觀世界有很多東西都是確定的,比如小明此時在上海,那麼此時小明就絕對不可能在北京。但是微觀世界的粒子則不同,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怎麼去理解這種疊加態呢?這裡有個誤區大家要注意,說微觀粒子同時處於多個位置並不等於說微觀粒子此時就一定同時處於多個位置,而是說微觀粒子每個位置都會分到一定出現的概率值。而當你去觀察微觀粒子的一瞬間,微觀粒子會老實從多個位置變成一個位置。也就是說我們永遠只會觀察到微觀粒子處於1個位置的狀態,不可能看到微觀粒子同時處於多個位置。

也許有人會質疑:你都沒看微觀粒子,你如何知道微觀粒子是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其實這個問題要驗證很簡單,我們只需把觀察行為做多次,然後統計每次觀察後微觀粒子到底出現在哪?實驗重複多次,每個位置出現的次數統計出來,再除以實驗總次數,就可以得出微觀粒子每個位置出現的概率值了。最後我們把實驗得出的概率值,和薛丁格方程預言出的概率值一對比就會發現,理論和實驗高度相似,所以微觀粒子的疊加態是真實存在的,儘管我們不能直接看到疊加態,因為我們一觀察微觀粒子會馬上從疊加態老實變成一個所謂「本徵態」,也就是固定在某一個位置。

最後一個最大不同在於:因果性。在宏觀世界我們的觀察對客觀世界的演化進程基本沒啥影響,比如小明剛剛踢了一腳足球,你在觀眾席是否看到這個踢球過程和足球後面的運動軌跡沒有啥關係,換句話說你看或者不看,對物體運動狀態基本沒啥影響。我們的主觀意識並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世界產生影響。

但是微觀世界則不同,一旦你對微觀粒子進行觀察,會使得微觀粒子從原來的疊加態強制變為本徵態,也就是說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會因為你的觀察而改變,你的觀察和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因果關係。似乎人的觀察會直接幹擾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人的主觀能動性好像發揮了比我們宏觀世界更強大的作用。

所以以上三點就是微觀和宏觀世界最大的差別,我們的物理世界真的非常奇妙,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宏觀世界遵循的規律在微觀世界似乎並不適用,當然微觀世界總結出的規律也未必適用宏觀世界。為啥微觀世界和宏觀有這麼大的不同,微觀和宏觀世界的分界線在哪?微觀世界是如何過渡到宏觀世界的?等等這些問題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探索。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文章可關注。

相關焦點

  • 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驚人地相似
    宏觀世界對於浩瀚的宇宙,長度單位是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我們知道光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滴答一秒鐘,光就可以繞地球7圈半。都是不斷旋轉這個宏觀世界大得我們難以想像,微觀世界又小得我們無法想像. 而奇妙的是, 這個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結構又是驚人的相似,宏觀世界裡星球不停地繞著恆星轉,微觀世界裡電子不停地繞著原子核轉動著。
  • 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在哪裡?科學家給出肯定的答案
    在物理學的長期發展中人們將所研究的客觀物質世界按其大小分成兩個範圍,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01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首先,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話的原文是「遇事不決,可問春風」,一句唯美的句子被網友魔改成為一句調侃人類物理學基石的段子,可謂充滿了濃鬱的後現代魔幻主義色彩。
  • 買房微觀、中觀、宏觀不同視角,來看廣場買房不同思維跟行動
    《視角》不同的視角決定了你的不同思維,不同思維又決定了不同的決策和行動,以及後面產生的不同的結果,所以你看視角這個東西要多關鍵有多關鍵比如買房這件事,不同的視角絕對導致不同的思維和行動,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比如微觀的視角、中觀的視角、宏觀的視角微觀的視角:比如萬科歐泊最近成交單價4.9萬,比如盈彩美居3期最新成交5.8萬,比如東薈城最新成交4.5萬,那麼好了,如果你只是微觀視角,其實你是不敢再買的,因為你的心理絕對會產生「太貴了」的感覺,這就似乎微觀視角中觀視角
  • 人的意識是如何影響微觀世界的?
    上一期我談到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三大差別,其中有一個關鍵點是「人的觀察會直接作用於微觀世界」,這似乎暗示著人的意識可以直接改變微觀世界,這與馬克思哲學中的物質意識論相違背,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到這裡共赴一場微觀世界和宏觀宇宙想像之旅
    1973年出生於阿根廷圖庫曼市,託馬斯·薩拉切諾現生活和工作於德國柏林,其科研式的藝術創作方式連接藝術與科學,創造出結合自然環境和社會狀態特點的自我生態空間。本次展覽關注地表之上的空間,邀請觀者共赴一場從微觀世界至宏觀宇宙的想像力之旅,對人類固有棲息之外的地表上層空間進行探索和建構。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那是一個神奇的微觀世界
    在人類沒有發明顯微鏡之前,我們是不知道宏觀的背後還有微觀,直到顯微鏡出現之後,放這個世界的事物放大很多倍之後,一個神奇的微觀世界呈現在了我們眼前。利用顯微鏡,科學家發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圍存在著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質和生命。生命是地球的主角,而人類是這個生命世界的主宰者,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是高級的智慧生命。
  • 薛丁格方程為什麼稱為微觀世界的「牛頓力學」?
    我們都知道薛丁格這個人,因為他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但是對於薛丁格最大的貢獻,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薛丁格最大的貢獻在於發現了「薛丁格方程」。那麼這個方程為什麼稱為最大的貢獻呢?今天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宏觀世界宇宙之大,微觀世界細菌病毒之小,讓人細思極恐嗎?
    不信,看看評論區就知道了。想想這些,的確有些細思極恐。再來說說「小」的極恐。人類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宏觀世界,看不到的東西都屬於微觀世界。現在人類對微觀世界的了解已經到了亞原子層次,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夸克、中微子、光子等等,最小的層次叫量子,是人類認識的極限。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後兩種運動只是從宏觀上看是周期性的可重複的,但在微觀上則更為複雜,是拓撲的不可重複的。振動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有振動發生。大的方面來說,地震、海嘯、爆炸等都屬于振動範圍;而微觀粒子層面,粒子的熱運動、布朗運動都屬于振動範圍。
  • 【紀錄片賞析】微觀世界
    / 點蟲蟲 / 草叢裡的居民 / 天地人三部曲之微觀世界 / MicrocosmosIMDb連結: tt0117040微觀世界的劇情簡介 · · · · · ·  高樓大廈見識過了,導演用不凡的拍攝技巧引領我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
  • 微觀經濟學VS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研究中最大的兩個分支,其中微觀指的是對小經濟單位的研究,比如政府調控對個人市場和消費者決策的影響,宏觀則指的是經濟學的「大局」版本,比如利率是如何決定的,以及為什麼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比其他國家快。AccordingtocomedianP.J.
  • 微觀和宏觀的界限在哪?物理學家發現了「量子之王」
    我們的世界被兩大物理規律所支配。在宏觀世界中,我們所遵循的是經典的物理學規律;而在微觀世界中,它們所遵循的是怪異的量子法則。那麼,宏觀和微觀的界限在哪裡?如果給你一個粒子,那麼你如何判斷它會遵守量子力學的規律還是經典的物理法則?
  •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
    相信喜歡量子力學的讀者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個名詞:自旋,的確,每一個微觀粒子都存在自旋這種現象,但微觀粒子的自旋行為又與宏觀物體的自旋行為截然不同,在宏觀世界又找不到相同的現象作為參考,所以微觀粒子的自旋是很難理解的,而在網際網路上關於粒子自旋介紹的更是少之又少
  • 《宏觀宇宙、微觀宇宙與多元宇宙》
    一個女人就是一個世界,一個男人是一個世界,一個夫妻家庭也是一個世界,知心朋友共同走一出段比心同行的人生之路也是一個世界……世間無處不世界、世界無處不宇宙。分子圍繞著一小塊兒物質在運動;原子圍繞著分子在運動;質子電子圍繞著原子在運動;質子、電子也在繞著其不同中心在運動……以至趨向無限小,都是與宏觀宇宙類似的色相形態。
  • 微觀歷史 水滴中的世界
    時間一旦過去,是否還能找到真相,真相如何證明?其實在通俗史學界「微觀歷史」的概念已經開始流行,上面提到的口述史正是保存微觀歷史的一種手段,人們的讀史習慣也從讀正史變得更多元。對歷史場景,只從上而下地看是不夠的,還要學著從下而上地看。從水滴裡看出的世界,一樣充滿魅力,一樣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 微觀盡頭是宏觀,看看劉慈欣咋說
    從微觀的小粒子可以看到整個宇宙,這樣的說法看起來似乎是非常的新穎,並且也是吸引著很多科學家。將微小的粒子和廣闊無垠的宇宙聯繫到一起,究竟會產生什麼呢?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小見大,以微觀看宏觀是很合理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質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就相當於宇宙的中心,質子就是宇宙當中的各個星球,這樣看來似乎更加的合理了。
  • SCP-1235-地圖集裡的微觀世界
    對其他頁數的實驗由於之後的事故1235-01和隨後的突破收容試圖而暫停。 數次試圖與微觀世界中同時期位於英國和美國的基金會勢力的聯絡已經進行了 — 通過將尺寸在1納米以下的微縮文件投在英國控制下的加拿大和非洲荒地中。至今為止還不清楚這些物品是否被正確解讀-中歐力量的敵意性質在近距離觀察下越來越高。
  • 看後才知道原來是這樣的
    首先電子是屬於微觀世界的一個基本粒子,但是不少網友將電子比喻成一個「小球」,這個「小球」和我們宏觀世界的小球沒啥差別,只是體積和質量小很多。其實這種比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忽略了電子的一個特性:疊加態。什麼是疊加態?
  • 網絡重構最新綜述推薦:從宏觀尺度到微觀尺度
    最近arXiv的一篇綜述文章,以統計物理和信息理論的視角,從宏觀、介觀和微觀三個尺度討論了解決網絡重構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術,本文是對綜述整體內容的介紹。陳昊 | 作者劉培源 | 審校鄧一雪 | 編輯數據缺失是數據分析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