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大篩」首日:初雪裡的百萬個天津故事

2021-02-28 津雲

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孟興 王睿 嶽珊  劉乃文  孫昭榮 黃建高

周偉 董朗 吳宏  陳汝寧  侯沐偉 趙穎妍 彭俊勇

攝影 劉箏 馬成 蒲永河 戴濤

時間線

11月19日晚,4名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人員核酸檢測陽性(該小區當時為中風險地區),轉往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斷,該小區以及與病例相關的泰達醫院等場所均已封控。

當日晚10時,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勳第一時間趕往該社區封控現場調研檢查,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11月20日2時起,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劃定為高風險地區,天津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20日晚,濱海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消息,濱海新區將啟動「濱城大篩」。從2020年11月21日上午開始,利用2-3天時間,對濱海新區全體居民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

2282,7409,260萬,戰鬥從凌晨開始

 

11月20日晚,接受央視《新聞1+1》欄目白巖松採訪時,天津市衛健委疾控處處長韓金豔介紹,根據目前濱海新區的整個疫情情況,決定從21日開始,對濱海新區範圍內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韓金豔表示,為順利實現任務目標,將抽調全市力量支援濱海新區,爭取用2到3天時間完成濱海新區260萬人的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

當夜12點,天津市口腔醫院病房手術室麻醉科醫生柴勇和同事們接到了通知,要求支援濱海新區核酸檢測工作。柴勇人高馬大,站在人群中格外顯眼。口腔醫院支援濱海新區人員以黨員為主,都是高年資的醫生和護士。

疫情發生在濱海,牽動全市醫護人員的心。隨著新區大篩查號角吹響,全市其他15個區全部派出隊伍支援濱海,總計派出援軍6839人,另有6792名社區工作者投身其中。

清晨六點,寒風瑟瑟,一支支支援隊伍陸續從全市出發。氣象預報顯示,這一天,天津有雪,最低氣溫開始降到零度以下。

在和平區,區屬醫療機構以及區公安醫院、解放軍聯勤保障部第983醫院和平院區的419名白衣戰士,連夜召集,聞令而動,將在新區完成3個街道25.2萬人核酸檢測。全市16個區中,和平區區域面積最小,醫務人員最少,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醫務人員承擔了濱海新區核酸篩查十分之一的任務量。

在河東區,衛健系統舉全系統之力集結400人採樣隊星夜集結、薄霧啟程,支援「濱城大篩」,負責濱海新區20.1萬名居民的核酸檢測篩查。

在南開區,醫務工作者踴躍報名,衛健委選派精兵強將,450餘名醫務工作者統一前往濱海新區高新區三大片區114個採樣點位支援大規模採樣工作。

在北辰區,從接到命令到抽調人員,從聯繫車輛到分發物資,從安排點位到現場對接,短短十個小時,北辰區衛健系統醫務人員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535名醫務人員奔赴濱海新區119個採樣點位。

……

在規定時間內,天津全市15個區支援濱海大篩查的6839名醫護人員,按時到達檢測崗位,投入戰鬥。

當天,濱海新區實開採樣點2282個,7409名醫護人員全程參與。

 

援鄂醫療隊員 再上新區戰場

 

志合者不以風雪為懼,隨著一聲令下,天津醫護人員開始了行動,靜海區醫院醫生任鳳金就是其中一員,他另一個身份是天津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大年初二任鳳金從天津奔赴武鋼二院,對當地患者開展治療。這一次,又和靜海區醫護人員一起,到新區協助檢測。為打贏濱城大篩攻堅戰,靜海區衛健委連夜召集240人的核酸檢測隊伍,並連夜調運口罩、防護服等應急物資,確保高質量完成46個點位、近6萬餘名群眾的咽拭子採集任務。

21日上午九點前,靜海支援隊伍到達小王莊鎮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採集點。穿上隔離服,做好個人防護,十點不到,任鳳金和同事們開始了檢測工作。

秋末冬初,天津氣溫驟降。21日當天,氣象預報顯示最低氣溫達到了0度。小王莊鎮檢測點位於室外空曠場地,一直下雨雪不斷,醫護人員在臨時搭起的篷布下進行檢測,不時有雨雪落在身上。

咽拭子檢測,需要醫生將棉籤伸到檢測者的口腔深處,操作需要快速準確,在平時算不上多大難度,但在這個陰冷的日子,時間一長,戶外操作要比平時難得多。

「其他部位都還好,手是最冷的,都凍麻了。」檢測間隙,任鳳金不時甩甩手,來活躍一下手部的血液流通。

到中午一點,三個小時左右時間,小王莊鎮採集點已經完成了3000多例採集,按照規劃,今天這裡要採集的人數將超過10000。

相比於奔赴武漢,這次支援新區,任鳳金和戰友們的信心更加充足。最開始在大年三十晚上接到要支援湖北的消息時,任鳳金只告訴了對象,但在出發時,還是沒能瞞住父母。

「之前在武漢都是確診病例,是給病人治病,搶救生命,為了控制疫情。這次在新區篩查,最大的希望是沒有陽性,而且這次真的感覺疫情已經到家門口了」。休息時間任鳳金對記者表示,「雖然下著雨加雪,但採集現場的居民都很團結,聽從指揮,我們也一定能夠完成這次任務。」

這一天,整個濱海新區都在高速運轉著。

 

「泰達二體」 檢測環節不停頓

濱海新區泰達第二體育場,位於開發區第二大街以南、北海路以西,是新區內重要的體育場所,通常被稱為「泰達二體」,21日開始,這裡變成大篩查的重要陣地。

開發區國際學校59歲的外籍體育教師納米,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一早趕到「泰達二體」做核酸檢測。他們一家來自加拿大,在天津工作生活了14年,已經把自己融入了濱海,融入了這個充滿愛的地方。「天津人熱情,有愛心,他們幫助過我們。」談及上午的檢測,納米感到高效又迅捷,不住稱讚。

今年年初,納米一家到東南亞地區旅遊,回津後進行了14天隔離。隔離期滿後,納米還主動套上「紅袖箍」去「站崗」,在社區當起了戰疫志願者。「濱海泰達是我的家,兩個兒子都在這裡成長,天津人有愛心,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迅速融入了這裡,願意為這裡出點力。」

早晨天還沒全亮的時候,泰達街城管辦主任徐欣就已經來到了「泰達二體」。在這裡,從人員進入到預檢區、真空區、檢測區,包括居民的離場各環節已經形成了一條龍的流程性作業。

「泰達二體」檢測的範圍是芳林社區和芳林社區範圍裡的商鋪,包括企業單位工地都在其中,共有71棟樓宇,319個樓門,4552戶,居民11,307人,企業12000人左右。按照計劃泰達二體檢測點21日檢測居民,22日為轄區企業單位進行檢測。

醫護人員的白色防護服、社區民警的深色警服和志願者們的「紅馬甲」穿插在居民五彩斑斕的雨傘間,構成一道特別的風景。

在現場記者看到,「二體」現場設置了17個檢測棚亭點位,每一個3×3平米的一個棚房裡,是兩張桌子,4把椅子,4個人兩個登記人員、兩個檢測人員。登記人員為社工和泰達街管委會的幹部,濱海新區醫院的護士醫護人員進行檢測。

現場還為老人孩子孕婦準備了綠色通道,方便特殊人群快速檢測。現場管理組、核酸檢測組、組織協調組和後勤保障組確保了現場檢測工作整個流程順利進行。

泰達時代小區陳女士帶著孩子老人一家來做核酸檢測。「昨晚就跟孩子說好了,大夫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陳女士的兒子告訴記者:「大夫給我做了咽拭子檢測,不害怕,就是有點噁心,過一會就好了。」

家住濱海新城的方德敏夫婦帶著出生只有41天的寶寶也在「泰達二體」進行核酸檢測。昨晚接到通知後,夫妻倆糾結了一晚上。「畢竟孩子太小了,而且擔心現場人太多。不過最後還是決定來了,覺得這樣心裡會比較踏實。」來了之後發現比想像的情況好很多,大家都是分撥來的,沒有扎堆兒。

此時,室外氣溫只有2°C左右,天空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雪。方德敏用粉色的小棉被裹著孩子小小的身軀,敞開自己的羽絨服,把孩子緊緊抱在懷中,貼著自己的胸膛。在登記身份信息後,方德敏用手指輕輕按住孩子的下巴,待孩子張嘴後,採樣人員迅速拿著棉籤,輕輕地在孩子口腔內擦拭,大約5秒鐘便完成了採集。只有41天大的嬰兒全程沒有哭鬧。

方德敏目前是全職媽媽,兩年前,夫妻二人從湖北荊門來到天津發展,丈夫在新區一家企業上班,「天津的疫情防控措施及時、得當,我們在這裡生活很安心。」方德敏說。

截至21日上午11點,「泰達二體」已經檢測了四五千人。

「在檢測過程當中還存在有些問題,我們逐步發現,逐步彌補,爭取能夠把時間再壓縮,讓老百姓快速、很好的完成這一次的篩查工作。」徐欣說,「欲速則不達,今天趕上下雨雪,天很冷,為加速減少老百姓排隊等候時間,我們要把這種規範流程做好,把流程一個個銜接準,每一個環節不出現停頓,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檢測工作會越來越快。」

下樓即檢 一分鐘完成

檢測棚、隔離欄、警戒線,醫護人員、民警、下沉幹部、社區人員、志願者,這些是在每個檢測點都能見到的相同身影。不同的是,各個檢測點按照自身實際特點,形成自己的風格,而共同的目標還是「快速準確有序完成檢測」。

在生態城,依照「就近設置、廣泛分布」的原則,將既有網格劃分,直接將檢測點位下沉一級,設置在各小區廣場,全域設置188個檢測點位,實現了居民在本小區「下樓即檢」。

風社區雅馨園小區,記者在現場看到,居民佩戴口罩,每10人一組、相互間隔1米,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依次掃碼登記進場。每名居民從出示身份證、測溫、進行核酸檢測咽拭子採樣,到樣本裝入試劑管儲存,整個流程下來,用時不超過1分鐘。

水岸社區設置了5個檢測點,並按照居民樓門到監測點的位置設計一一對應檢測方案,分通道高效開展檢測。做到待檢人員不扎堆不聚集,提高檢測效率。

對於隔離人員以及行動不便的老人、孕婦、嬰兒等特殊群體,事先已經做好摸底統計,並進行了逐人告知:「無需外出,會安排專人入戶採樣。」

「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我們正在進行一場與病毒的賽跑,全體總動員,即使天冷還下著雪,大家也都能積極配合。」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楊勇介紹,此次生態城整體篩查共涉及52個小區、99407名居民。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支援濱海新區核酸檢測隊隊員、淋巴瘤內科護士長賀瑾21日清晨隨隊出發,來到濱海新區文安裡社區開展核酸檢測,該社區約有800餘戶、2000多名居民。「我們這個社區分成兩個採集點,我的第一輪崗從10點堅持到下午4點半,因為要等採集管,稍稍休息一會兒,便要繼續投入緊張工作中去。預計到晚上9點,工作才會停下來。」

「有序、高效,親歷檢測,來回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社區志願者一個樓一個樓的用喇叭喊,檢測完一個樓再喊下一個樓,讓我們老百姓方便了,背後是這些基層工作人員的付出,向參與福源花園小區檢測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警察、志願者致敬。」福源花園小區檢測完成之後的居民給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

志願者 給老母親準備好14天的降壓藥

全民檢測,讓那些平時與疫情相隔甚遠的人,成為了篩查的援手。

從11月21日開始,高新區管委會、海泰集團黨員幹部700餘人全員上崗到位,在三個片區114個檢測點位,按照每三人一組兩班倒的方式,配合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人員開展核酸檢測。

新區多所學校的操場也臨時設置了核酸檢測點,平日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的老師們,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您跟我來,請保持一米間距……」

在天津開發區第一小學核酸檢測點,四年級班主任鄧冰正引導10位居民有序進場,進行核酸檢測。她身著白色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可是由於鏡片外的雨雪和鏡片內的霧氣,她幾乎看不清什麼東西,有時候不得不摘下護目鏡。「昨天學校仍然在正常上課,我放學送走學生後,就開始為今天做準備工作。我分在引導組,負責引導居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核酸檢測,要熟悉現場所有規則和流程。」

前一天晚上直到9點,鄧冰老師才回到家中。鄧冰的母親今年已經78歲高齡,雙目失明且患有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作為獨生女,平時都是鄧冰下班後在家中照顧老人。

按照濱海新區全員核酸檢測計劃,這次行動將持續2-3天,鄧冰給母親準備出了14天的降壓藥。「我媽媽是位老黨員,聽說我要參加核酸檢測的志願服務,她非常支持,主動要求去表姐家待著,不讓我有後顧之憂。今天早上我6點就出家門了,臨走時給媽媽準備好了14天的藥,因為不知道檢測結束後學校還會有什麼安排,做好隨時待命的準備。」 

這已經不是鄧冰老師第一次離開母親這麼長時間。去年,她因為專注給外出春遊的學生們拍照而不慎摔倒,手腕骨折做了手術,在醫院住了半個月。而她卻怕母親擔心,說她出差了。直到現在,鄧冰的母親都不知道這件事,「母親雙目失明,看不到我的傷口。我只要讓她聽到我的聲音是快樂的,她就放心了。」

在南苑社區,居民任凱生得知此次社區核酸檢測工作後,第一時間加入了志願服務隊伍。21日一大早提前上門通知各樓門的居民依次有序進場,錯峰接受檢測。為抗疫盡一份力。「今天趕上下雪,天很冷,為減少老百姓排隊等候時間,我們必須把流程一個個銜接準,每一個環節不出現停頓,檢測工作會越來越快。前面還剩一兩組在排隊,我得趕快通知下一波居民下來檢測。」

在生態城,志願者陳琳負責數據錄入工作,需要準確的輸入核酸檢測人的身份證、手機號等相關信息。在平時對於習慣了辦公室工作的她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今天卻有些不同。「今天說實話,太冷了,我穿著這個羽絨服,然後外面還有防護服,還是凍得手冰涼冰涼的,然後手一直不停的在搓啊搓,然後感覺關節都要酸了。」

生平第一次穿上防護服,開始的時候陳琳感覺覺得有點兒新鮮,體會到了什麼是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的參與感。「很快就變成了非常非常的累,緊張的就是我就一直在低著頭,然後也沒注意抬頭,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下的雪」。

新區居民:「大冷天大夥都不容易」

沒有人希望疫情發生在自己身邊,但是當疫情不期而至,全民的積極響應,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底蘊。

「社區組織大家排隊走到檢測點,我們腿腳不便,就趕緊打車過來了。」21日早上9點,新區泰達街芳林社區貽心小區的龍阿姨早早和老伴來到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

龍阿姨和老伴的檢測進行得又快又順利。她告訴記者:「全員核酸檢測,大家都安心。孩子囑咐我們抓緊去檢測,我們也願意配合政府。現場的工作人員做得很周到,檢測帳篷也多,流程清晰,這樣排隊就很快,大家就很有效率。」

同樣是在這個檢測點,居民孫榮俠早上8點多就在樓下集合,由社區組織統一進行檢測。檢測的消息,前一天晚上單位和社區都進行了通知,有了「雙保險」。「我們社區群裡通知大家做核酸檢測了,物業組織大家在樓下點完名之後,9點我們就開始了。」

75歲的孫秀麗阿姨則是和家人一起做核酸檢測,平時在休息日愛睡懶覺的小輩,也都早早起來,做好檢測的準備。「這次行動非常快,聽說泰達醫院的消息之後,我們社區的居民感覺不像第一次一聽說新冠肺炎疫情時那麼緊張。物業迅速在小區的活動場所消毒,社區組織大家挨個棟樓建群。」

下午3時,在高新區海泰大廈檢測點記者看到,等候檢測的人員大約在400-500,排成5個縱隊。為了防止擁擠,保持距離,被現場的疾控人員和民警切成三個方隊,現場秩序井然。

「70歲以上老人和孩子可以走這邊綠色通道…」現場,有工作人員熱心在人群中「分揀」。一個著深藍色防寒服的大姐因為排隊,和後面的人發生了磕碰,情緒有點小失控,馬上被邊上的人抱住:「非常時期,咱克制,冷靜冷靜!」

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裹得嚴嚴實實,在隊伍中和爸爸做轉圈遊戲,工作人員提示父女可以優先。前面也有好幾個人提出和他換位,「不用,天太冷了,大夥都不容易……」

無論是醫護人員、下沉幹部,志願者還是參加檢測的市民,在這個雨雪交加的日子,確實大夥都不容易。也正是這一個個不容易,組成了大篩查的全過程。為準備檢測場地,天津金髮新材料有限公司40多名職工20日23時開始進行場地準備,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完工,確保了檢測按時開啟。

脫下隔離服,收起檢測工具,關上電腦,在眾多檢測點,21日當天篩查到晚10點才結束,時間持續12小時以上,第二天還要繼續。

「我們小區一天就全部檢測完了,速度夠快!」「都晚上八點半了,醫生們還在做檢測,感謝你們」。「平常心,天津的底蘊應對這次大篩查還是綽綽有餘的」。對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裡,紛紛給檢測點讚。

「大夥都不容易」換來的是一個個看得見的檢測結果。此前報導的瞰海軒確診病例中,楊某某和杜某某日常接送孫女去的幼兒園,所有小朋友、老師、相關家長共181人,都已轉到集中隔離點,全部進行核酸檢測,最新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截至21日18時,「濱城大篩」,實開採樣點2282個,完成核酸檢測採樣103.2萬人,百萬個天津故事,在這個雨雪交織的日子發生著。

「打贏這一仗,我們非常有信心!」21日晚,濱海新區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副區長梁春早堅定的對記者表示。

聽說好看的人,都愛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直擊「濱城大篩」:今天,我們最美!
    直擊「濱城大篩」:今天,我們最美! 11月21日,初雪 雨雪中濱海泰達居民 如約而至 在15個點位進行核酸檢測
  • 200多萬人濱城大篩:3個天津人的戰鬥
    【200多萬人濱城大篩:3個天津人的戰鬥!】濱海72小時,有你;濱海72小時,有我;濱海72小時,有TA。這72小時,勇敢如你,感動如我,堅毅如TA……謝謝每一個努力的你!我們共同守護這座城,濱海必勝!天津必勝!
  • 「濱城大篩」背後,有442名天大的白衣戰士!
    20日晚,濱海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消息,濱海新區將啟動「濱城大篩」,要用2-3天的時間,對濱海新區全體200多萬居民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濱海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緒,更牽動了天津大學直附屬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心。同氣連枝、守望相助。
  • 「濱城大篩」第二日:那些奔跑的身影
    11月21日上午開始,天津市濱海新區啟動「濱城大篩」,用2天至3天對全體居民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當日18時,實開採樣點2282個,完成核酸檢測採樣103.2萬人,至22日19時,共完成核酸檢測採樣2245839人。全員參與、同頻共振、篩查順利推進,生產有條不紊。
  • 疫情下的天津人,不愧是哏兒都,希望大家做好防護,加油,天津
    天津疫情驟起伴隨著初雪「濱城大篩」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截至23日15時,「濱城大篩」已累計完成採樣244.73萬份,採樣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在寒冷的天氣裡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積極配合的濱海新區人民以及樂觀的天津其他地區人民感謝每一個人的付出不知道大家在緊張疫情發展的同時
  • 「濱城大篩」助力成功!「西青天使」凱旋歸來—西青區衛健委圓滿...
    11月23日下午3時許,在完成海濱街全體居民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的掃尾工作後,西青區衛生健康系統的白衣戰士們歷經三天奮戰,圓滿完成「濱城大篩」各項任務,全部順利返回。自11月20日晚接到支援濱海新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任務起,西青區衛健委聞令而動、快速執行,全系統連夜集結、火速支援。
  • 天津正式唱響「雙城記」,濱城強勢登場
    利好來襲,濱城再迎高質發展  「濱城」一詞最近在網上「火了」,它指的是天津濱海新區。幾天前「濱城」一詞正式出現在《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濱城」的發展、「濱城」與「津城」(天津中心城區)共同構成的天津新版「雙城記」,成為網民熱議的話題。  官方指出:「十四五」時期,「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2035年,「津城」「濱城」雙城格局全面形成。
  • 天津將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
    新華社天津12月2日電(記者李鯤)中共天津市委首場新聞發布會2日召開,對剛剛審議通過的《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有關情況進行介紹。根據建議,天津將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  所謂「津城」,是指天津中心城區。所謂「濱城」,是指天津濱海新區。
  • 「濱城大篩」進入「清零」階段 致敬堅守一線的戰「疫」英雄
    記者從濱海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獲悉,截至發稿時,「濱城大篩」已累計完成採樣244.73萬份,採樣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已檢測樣本233.40萬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昨日,全體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下沉幹部、志願者全力做好核酸檢測查漏補缺和收尾工作,依然堅守在戰「疫」一線。
  • 天津今日檢測超百萬!如何3天內完成260萬人大篩查?
    從今天(11月21日)開始 天津濱海新區利用2-3天時間 對濱海新區全體居民 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 目前社區核酸檢測正在有序進行中
  • ...實開採樣點2282個。在市指揮部統一部署和15個兄弟區的傾力支援...
    2020-11-22 01:05:22來源:FX168 【天津濱海新區今日已完成採樣超百萬】從天津市防控指揮部獲悉,截至11月21日18時,天津濱海新區「濱城大篩」完成核酸檢測採樣103.2萬人,實開採樣點2282個。
  • ...核酸檢測|濱海新區|疫情防控|泰達醫院|醫護人員|天津
    20日晚,濱海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消息,濱海新區將啟動「濱城大篩」,要用2-3天的時間,對濱海新區全體200多萬居民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濱海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緒,更牽動了天津大學直附屬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心。同氣連枝、守望相助。
  • 「胖五」天津總裝團隊凱旋;中日「快捷通道」將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
    25日,市政府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華能「十四五」期間將在人才、資金、產業配套以及模式創新等方面加大在津投資力度,預計總投資500億元。「胖五」天津總裝團隊凱旋。25日下午,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長徵五號遙五試驗隊一行的21名工作人員返回天津。
  • 使命感召 義不容辭──記天津艾迪康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廣濤
    該公司總經理孫廣濤既是企業的帶頭人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告訴記者:「服務『濱城大篩』,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保證企業能夠安全通過這次篩查,保證不讓企業任何運營行動出差錯,保證把每一份報告都安安全全、準時準點地發出去,讓老百姓安心。」天津北方網訊:11月24日上午10點,濱海新區「濱城大篩」全員核酸檢測的所有檢測結果完成,2467411份核酸檢測結果全部陰性。
  • 【 詩詞方舟總1018期】同題詞149期《初雪》精選95首
    初雪(新韻)張杰(黑龍江) 年年樂見江南少,足履頻頻皓雪平。席大擬說非此降,玉微比喻是今形。濱城初雪石頭姥爺(大連) 立冬歲月露成霜,路側梧桐葉落光。披雪青松更挺拔,疏枝銀杏越蒼涼。初雪郊遊愛晚夕陽 初雪去郊遊,河邊冷氣流。長林瓊玉樹,幽鳥落紅樓。
  • 「津城」「濱城」 相映成輝 競相發展
    原標題:「津城」「濱城」 相映成輝 競相發展   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繪就天津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發展藍圖,意義重大深遠,學習進行時,今天來看「津城」「濱城」,
  • 天津兩地發布暴雪藍色預警!市裡卻下了個寂寞!
    圖片來源:樂叻楽-但市裡很多小夥伴卻表示:這雪下得太小了 就像頭皮屑有的地方乾脆直接下了個寂寞只有地面是溼的但其實這場雪只是下的不均而已很多區都下得非常大就比如說寶坻區絕對夠鵝毛大雪量級了河工大的北辰校區
  • 初雪提前?降雪日數越來越少?20年來江蘇初雪大數據盤點!
    12月13日至14日,江蘇多地的初雪如約而至,@江蘇氣象 公布的數據顯示,13日19時-14日06時,南京、鎮江、揚州和泰州出現了雨夾雪轉小雪,南通、常州、無錫和蘇州,出現了小雨轉雨夾雪或小雪,沿江和蘇南地區雨雪量在2-7mm,江淮之間南部雨雪量在0.1-2mm。
  • 昨日陝西多地迎來今冬初雪 朋友圈裡被初雪刷屏
    今冬初雪算是歷年來比較早的預報了好幾天的雪,終於在22日如約而至。今年「雪姑娘」和往年「千呼萬喚始出來」不同,沒到12月就早早來做客了,這也讓盼雪的西安市民心生歡喜。22日是周末,不少市民走出家門,甚至走進秦嶺,感受這初雪帶來的美麗。
  • 睡前故事|倉鼠小姐所期待的初雪
    這是倉鼠小姐第七年一個人看初雪了。 高高的城牆上,雪花紛紛揚揚落下。整座城池仿佛一夜間回到了古代。 雪越來越大了,城牆上北風呼嘯。倉鼠小姐決定回家,她穿過擺著早餐店的弄堂,走過炊煙嫋嫋的房屋,遠處寺廟的紅牆外伸出幾枝梅花,在風雪中格外美麗。倉鼠小姐的鄰居,棕熊先生正在樹洞裡冬眠。倉鼠小姐輕聲走過樹洞,回到了溫暖的家裡。 倉鼠小姐把圍巾掛在牆上,躲到被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