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半張臉被「撕開」!「平時都戴頭盔 就那天沒戴……」

2021-01-19 杭州網

前段時間,經歷了一段「假冬天」,這兩天氣溫下降,陰雨連綿。這個時候,很多騎電瓶車上下班的人都會因為穿雨衣而不戴頭盔,而也有人會為了保暖,選擇戴棉帽而不戴頭盔,如果碰到道路溼滑,很容易發生交通意外事故,對個人生命安全有很大威脅。

不久前,演員胡歌因為一段搞笑花絮視頻而上熱搜,原因竟是警方點名他沒有戴頭盔。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就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醫生提醒,為了自己的安全,騎電動車一定要記得帶頭盔,不要使用遮雨棚(傘),騎行時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電瓶車騎著騎著

臉上撕開大口子

11月底,工作日的早高峰,寒風夾雜著淅瀝的小雨,裴女士(化名)卻感到了鑽心的痛,貫穿右臉撕裂的幾道口子,讓她心中懊悔不已。

當天早上7點左右,裴女士像往常一樣騎著電瓶車去單位上班,因為雨披上的帽子有一個比較硬的帽簷,再戴頭盔就變得非常不方便,索性她就不戴了,把頭盔掛在了電瓶車上。剛出發沒多遠,意外就發生了。

裴女士回憶,沒有任何徵兆,自己和一輛停在路邊的卡車相撞,「感覺像『中邪』一樣,就撞了上去,怎麼撞上去的我真不知道,就記得自己倒翻在地上,臉上很痛。」事發地點就在自家老舊小區的小巷子裡,馬上周圍的居民就圍上來,幫著撥打120,神志尚清的裴女士也給家人打了電話。「我趕到的時候救護車已經到了,看到她臉上破了一個大口子,地上也全都是血。」裴女士的先生隨後陪同她一起來到了浙大一院急診科。

面部骨折,醫生用微創方法「結紮」

急診醫生立馬聯繫了口腔科醫生進行會診。醫生發現,她的右臉從眼眶和鼻翼交叉口開始,撕開了兩道比較大的傷口,呈一個「7」字型,一道沿著右眼眶下方撕裂,長約5釐米,另一道沿著鼻梁一側一直撕裂到上嘴唇,差不多長7釐米。「這兩道口子幾乎把顏面部肌肉都撕開了,傷口深度預估有3-4釐米,最寬的地方有2釐米,鼻竇、骨頭、軟組織都暴露了。」

口腔科餘丹主治醫師介紹,「更嚴重的是,顴骨、上頜骨都開放性骨折。」醫生推測,這麼重的外傷可能是在倒地時撞到硬物,瞬間的力量撕裂傷口。

裴女士當時的情況需要立即手術,最理想的手術方案是利用鈦板將斷骨固定並縫合傷口,而如果這樣做則需要在現有傷口基礎上擴大傷口,徹底暴露斷骨,獲得最佳手術視野,但家屬對美觀度要求很高,不想繼續擴大傷口,再加上她的傷口已和鼻腔貫通,術後可能存在植入物感染風險,家屬對手術一直猶豫不決。考慮到裴女士仍在繼續出血且出血情況不可預測,時間不等人,醫生當機立斷,決定在門診用另一種方案進行手術。

這種傳統方法,可以把它稱為「斷骨結紮」,是當時能滿足裴女士需求的、最微創的方法。醫生先把位於上頜骨斷裂兩側的兩顆牙齒結紮固定,通過牙齒的固定使骨折的上頜骨「合攏」,再利用頜間牽引的方法把上頜骨和顴骨固定。「手術是比較成功的,術中我們還發現她的眶下神經也已斷裂,無法修復,後期可能會導致她部分肌肉麻木,但對功能沒有影響。」目前,裴女士已經順利出院,由於傷口癒合情況理想,她只需使用除疤膏和注意防曬,後期基本也不需要整形了。

醫院每年都要接診

因沒有佩戴頭盔導致面部骨折的患者

一次意外,造成了如此大的「傷害」。究竟怎麼事發的,裴女士仍然無法解釋,但她直言可以把自己作為一個「警示案例」:「其實我平時都戴頭盔的,就那天沒戴,而且我騎的是新國標的車,車速都是在限定範圍內的。」而她的同事也都表示她是一個很謹慎的人,這次事故只能用不幸來形容。

浙大一院口腔科醫生提醒,騎電動車一定要佩戴頭盔,遵守交通規則,提高安全意識。在口腔科,每年都會接診因為沒有佩戴頭盔發生交通意外,導致上下頜骨粉碎性骨折或者全面部骨折的患者。

醫生介紹,車禍事故、創傷事故,主要造成的是顱腦外傷,而頭盔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衝和保護作用,對頜面部來說,頭盔的面罩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購買頭盔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頭盔,並不是重量越輕越好,佩戴頭盔時一定要扣緊帶子,規範佩戴。

戴與不戴頭盔

傷害到底相差多少

在道路事故中,

電動車車主頭部受傷

大多分為三種,

跌落擦傷、撞擊傷、輾軋傷。

快報好奇實驗室曾做過一組實驗,

選了市面上幾款主流頭盔,

做極端情景下的模擬測試。

實驗一、

擦 傷

擦傷

常見就是破點皮

但如果不幸被機動車拖行

那結果就嚴重多了

好奇君把頭盔綁在汽車後面

以100km/h的速度拖行

頭盔在路面上摩擦了一公裡

現場的畫風確實暴力

頭盔在地上被磨得冒煙

冒出了白煙

發出刺鼻焦味

但用來模擬頭部的香瓜

卻安好無損

實驗二、

撞 擊 傷

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

一棍下去,香瓜粉身碎骨!

但給香瓜戴上頭盔之後

雖然這種40元的頭盔

被砸開很大的口子

碎片四濺

但香瓜卻安然無恙

說實話!這很意外

這款頭盔很單薄

實驗員手指敲敲

覺得很有把握

能把裡面的香瓜一起打碎

實驗三、

汽車碾壓

電動車車主與機動車碰撞

頭部捲入車輪

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

實驗員把頭盔側擺

模擬人倒地後頭部姿勢

SUV以較慢的速度碾壓過去

40元的半盔型頭盔瞬間碾碎

裡面的香瓜也同樣稀爛

接連測試了3頂同款頭盔

結果都一樣

實驗員換上全盔型頭盔

再次試驗

同樣是40元

但因為全盔更圓、更大

當車輪軋上頭盔的一瞬間

頭盔被彈開了

裡面的香瓜保住了

這樣的好運氣

還出現在一款兒童輪滑頭盔上

輪滑頭盔的構造和摩託車頭盔很相似

內部有一層很厚的

高密度泡沫緩衝層

抗衝撞能力明顯強很多

實驗中,輪滑頭盔被車輪輾上的瞬間

彈了出去、翻轉一周後

凌空又被車輪撞上、順勢滑開

撿起來看

輪滑頭盔上一面

有明顯的輪胎印記

另一面則是與地面擦痕

也就是說

這頂100多元的輪滑頭盔

實打實扛住了SUV

還有一種情況

很多建築工地的工友

會用安全帽來替代安全頭盔

好奇君在實驗中發現

安全帽的緩衝層設在頭頂上方

而且很單薄

只能防護類似石子的墜落物

遇到汽車從側面碾壓

就會像普通塑料一樣直接被碾碎

根本起不到防護效果

目前國家對電動車頭盔的質量

並沒有強制標準要求

所以市面上的頭盔

質量參差不齊

說到這裡

鄭重提醒一下!

無頭盔,不騎行!

購買頭盔時

儘量要選外殼結實

(手感重一點的)

有高密度泡沫緩衝內襯的產品

價格是會更貴一點

畢竟生命只有一次

危急關頭可能救你一命!

相關焦點

  • 它們沒戴頭盔!
    最近一直在某地操練新進的兔們,這些號稱在原單位拔尖的小夥子,來到這裡之後驀然明白,它們曾經口中的地域,原來竟是天糖…恩,這麼說倒也沒什麼不對,理念不同,所以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這裡,這些個菜鳥們什麼都好奇,可以說是這也好奇,那也好奇,而在日常中,有好多菜鳥都疑問一個事,就是為什麼老鳥們不論是訓練還是實操都沒有戴頭盔的?
  • 戴頭盔有用嗎?我們捶打了戴上頭盔的「它」……
    如果戴了頭盔,將極大緩衝撞擊傷害。 實驗 手起錘落之間 頭盔西瓜都完好無損 為了檢測安全頭盔的保護作用,南海交警準備了一頂安全頭盔和一個西瓜。在實驗中,南海交警讓一位「吃瓜群眾」用力用錘砸向戴著頭盔的西瓜。可以發現,在摘下頭盔後,頭盔和西瓜都沒有受損。
  • 市區:「戴頭盔之風」漸弱,無人查就不戴...
    自從我市開展「創文」工作以來,在交警等部門的大力宣傳和嚴格執法下,市民的安全意識提高了,汕尾市區更是颳起了「戴頭盔之風」,很多開摩託車、電動車的市民都自覺戴上了頭盔。但是最近,有市民發現,「戴頭盔之風」有漸漸減少的趨勢。究竟是為什麼呢?
  • 在自行車上戴頭盔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女騎手兩天後死於無頭盔顱腦損傷。通過這起事件,青島交通溫馨巴士展示了「一盔一帶」的重要性,呼籲公眾駕駛摩託車、電動車或自行車時戴安全帽。溫馨巴士「一盔一帶」的小班已經開始了交通運輸迅達分局溫馨巴士開展「一盔一帶」治安保衛活動。
  • 家長戴頭盔,孩子要不要戴?杭州交警權威說法來了
    眼下在路上,騎車戴頭盔的市民已經明顯多了。不過,交警部門在執勤中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有些接送孩子的家長,自己戴了頭盔,卻沒有為身後的孩子配一個。「兒童身體相對成年人更為脆弱,他們缺少的不僅僅是頭盔,更是家長對兒童交通安全的重視。」今天起,全市「千警上路」電動自行車整治集中攻堅行動將主戰場移到了杭州市上城區,重點對核心區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開展整治。
  • 騎行戴頭盔 安全有標配
    邢臺市製作的一條抖音視頻『電動自行車撞到汽車,擋風玻璃瞬間破碎』,觀看人數很快突破了800萬」,趙凱介紹。相對於路面勸導,源頭治理更為重要。河北省交管部門積極聯合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落實新出廠摩託車配備安全頭盔要求,推廣「買電動自行車送頭盔」。在石家莊贊皇縣,顧客在任一店鋪內購買車輛,籤訂《佩戴安全頭盔承諾書》後,即可獲贈頭盔一個。
  • 不戴頭盔就是玩命!
    不戴頭盔就是玩命!「我曾看過很多摩託車事故現場,駕乘人員死亡多是因為沒戴頭盔。摩託車、電動自行車穩定性差,極易發生側翻或傾翻事故,出事時首先撞擊的就是騎乘者頭部。」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及交通安全駕駛行為研究資深專家範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據統計,我國每年的摩託車交通事故中,有80%以上是因為沒有佩戴頭盔,導致頭部受傷而死亡。醫學研究發現,佩戴安全頭盔可大大減少損傷程度和事故死亡率。
  • 蚌埠:6月起騎行戴頭盔,共享電單車怎麼辦?
    不過,目前在我市騎共享電動車,幾乎沒人戴頭盔,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也基本一樣。但是,馬上針對於電動車出行的「一盔」活動就要開始了,共享電單車是否包含在內呢?交警:勸導、督促共享電單車騎行者戴頭盔 昨天,記者聯繫了市交警支隊交管科,該科負責人介紹,騎摩託車必須佩戴頭盔,如果不戴頭盔要面臨扣分、罰款的處罰。
  • 帶頭盔不等於戴頭盔 下巴卡扣卡緊了才能有效防護
    因為沒有繫緊,也沒有將下巴卡扣插上,撞擊瞬間,安全頭盔飛了出去  最近這段時間,說到電動自行車,總離不開安全頭盔的話題。  眼下在路上,騎車戴頭盔的市民已經明顯多了。  不過,交警部門在執勤中發現,有些市民雖然戴了頭盔,但沒有「戴好」,在發生意外時,可能起不到保護作用;有些市民則把安全帽當作安全頭盔使用,對頭部的保護也有缺失。  市民佩戴安全頭盔標準嗎?哪些安全頭盔適合佩戴使用?
  • 戴頭盔滑雪是安全的底線
    頭盔救了舒馬赫一命,那麼滑雪是否一定要戴頭盔?昨晚,記者就此採訪了臨安大明山滑雪場的教練謝興永。這幾年,浙江也陸續開出多家室內、外滑雪場,也發生過意外事故。2009年,杭州一個25歲的女孩就在浙江一家室內滑雪館因為剎不住車,直接撞上牆壁,導致顱骨骨折。
  • 騎行安全 從頭開始|帶頭盔≠戴頭盔
    騎行安全 從頭開始|帶頭盔≠戴頭盔 2020-09-17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盔一帶」當「肉包鐵」遇到「鐵包肉」,沒戴頭盔悲劇了……
    騎行摩託車或者電動車俗稱「肉包鐵」安全係數本來就差駕駛人如果再不戴頭盔發生事故時後果將不堪設想近日一名老人騎摩託三輪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因為發生事故時沒有佩戴頭盔導致頭破血流頭皮掉了一大塊血流了一地8月19日早上7點,開發區三大隊接到報警,稱荀子大街與叢臺路交叉口有一輛載滿煤氣罐的摩託車與一輛小型轎車相撞
  • 騎車穿連衣帽容易遮擋視線 交警提醒:最好戴頭盔
    許多市民為了抵禦寒風,在騎自行車、電動車時,直接將連帽衣上的帽子戴在了頭上,有的還在上面又裹上厚厚的圍巾。這下雖然暖和不少,但其實給行車安全帶來了不少隱患。「這樣真的很危險,我前兩天騎車轉彎時,因為看不清後面的情況,差點被車撞了。」日前,連雲港市民陳小姐在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中說。
  • 戴頭盔對摩託車司機來說重要嗎?
    戴頭盔對摩託車司機來說重要嗎? 問這個問題的應該不是摩友,即便是,也是沒拿駕照的編外人員。在這裡騎士分享只能說習慣成自然,上車就戴盔,個人防護時刻要牢記,任何時候不能心存僥倖,也沒必要嫌麻煩,既然已經有了頭盔為什麼不用呢? 可能有的車友還會說,騎行過程中就是不習慣戴頭盔,不僅熱而且還不自在,我騎慢一點就行了,即便翻車也傷不到腦袋,更何況以我的駕駛技能,翻車的現象從來就沒出現過。
  • 數據揭示滑雪戴頭盔的效果
    滑雪頭盔滑雪到底要不要戴頭盔,這是一個一直存在爭議的話題。反對戴頭盔的人覺得增加了一筆花費,並且戴上頭盔很不方便。然而,受到名人滑雪事故的影響,頭盔已經普遍被認可,甚至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於佩戴頭盔,並且把頭盔當坐滑雪裝備的標配之一。
  • 沒戴頭盔想進桂城社區? 沒門
    沒戴頭盔想進桂城社區? AI門閘嚴守「村口」、騎電動車進出的市民不戴頭盔則不開閘
  • 頭盔一戴,誰都不愛!美團餓了麼的頭盔之爭開始了
    美團袋鼠耳朵頭盔剛剛推出,餓了麼也不甘示弱,立刻回敬潮辮頭盔。頭盔一戴,誰也不愛。而且餓了麼頭盔看起來就是馬雲開演唱會表演時的髮型。要知道,在此之前,各地強推機動車頭盔,各大電商平臺曾一度陷入搶購狂潮而求不得的盛況。
  • 直擊商丘「一盔一帶」行動首日,不少市民未戴安全頭盔
    通過半個小時的實地觀察,記者發現,很多人知道「一盔一帶」安全守護活動,但很少有人騎電動車戴頭盔。記者觀察後發現,騎電動車戴頭盔的市民很少。很多市民依然我行我素,沒有佩戴安全頭盔。但也有例外,快遞員基本上都戴著頭盔,在這個路口,記者看到幾位行色匆匆的外賣小哥,都戴著黃色頭盔。
  • 騎車不戴頭盔,你真的是在玩命
    儘管缺乏有關紐約或其他地方的共享單車事故的可靠詳情,但紐約市面向騎行者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令人震驚:騎行時發生的死亡和重傷事件中,沒戴頭盔的人分別佔97%和87%。 我已經騎了70多年自行車了,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有人考慮戴頭盔之前(為娛樂休閒自行車騎行者設計的保護性頭盔1975年才出現)。儘管過去四十年裡我有很多頭盔,但我承認自己偶爾不戴頭盔,只為了避免在參加晚上的活動之前頂著「頭盔髮型」。 但幾周前,我親自體會到了更擔心髮型而不是腦袋是多麼愚蠢。
  • 頭盔利潤大,摩託車安全出行要挑選好的戴
    頭盔經過一夜從35元變成85元。還要郵費百元,就這樣還沒貨,等著吧。內行人說,頭盔出廠價格並不貴,就在這個當口,八九元的東西變成了五六十元。生產頭盔的機器、模具都價格飆升到你想不到。原來從10萬變成了70萬,還買不到。擁有機器的都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