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斯理和中國最早一批赴美公派女留學生

2021-01-20 認識韋爾斯利Wellesley

340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國泰民安的康熙盛世,女人纏足之風更是前無古人。而遠在西方的義大利則剛剛開辦了世界上最早的女子學校,並在世界歷史上為第一位女性授予了博士學位。270多年前的1742年,第一所女子學校在蠻荒之地的北美新大陸打開校門。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當中,女性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在20世紀之前,中國從來沒有過接受女生的公立學堂,只有少數幸運的官宦家庭女孩子由父母延師在家中習學初淺的文化知識。


19世紀,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大批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為宣教開辦了許多西方式教會學校。面對西方列強,很多中國知識分子認為留學西方修習夷技才是救國之道。1854年,廣東人容閎成為中國第一位美國大學(耶魯大學)的畢業生。他學成回國後經過多方努力,終於說服清政府從1872年起每年向美國派遣三十名學童留學,四年共一百二十名。雖然後來清政府因為害怕這些學生被全盤西化而將這些學生勒令回國,以致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完成學業,但後來他們在中國各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政府公派留學生之外,另有不少中國學生自費通過傳教士渠道前往美國留學。雖然公派留學生是清一色的男性,但是自費留學生當中卻出現了幾位女性。坊間有宋靄齡是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的說法,其實宋靄齡是1904年才隨她爸爸的傳教士朋友到美國,在喬治亞州的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上學。


整個19世紀,中國總共有四位女留學生赴美獲得學位。1885年,被美國傳教士收養的寧波女孩Yunmei Jin (金雅妹,1864-1934,the Women’s Medical College of the New York Infirmary)成為中國第一位留學美國並獲得醫學學位的女性。繼她之後的另外三位赴美獲得醫學學位的中國女學生分別是福州人  Juying Hu(許金訇 Hu King-eng, 1865-1929,the Women’s Medical College of Philadelphia),湖北人 Meiyu Shi (石美玉 Mary Stone, 1872-1954,Department of Medicine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和江西女子 Aide Kang (康愛德 Ida Kahn, 1873-1931,Department of Medicine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這四位女留學生要麼早年被美國傳教士收養,要麼幼時在美國傳教士開辦的西式教會學校讀書。這些在傳教士教養之下的女孩子都幸運的保留了她們的天足。她們在傳教士資助下留學美國,學成之後除金雅妹定居日本之外其他三位女醫生全部返回中國行醫,成為中國西醫婦產科和兒科的領軍人物。

進入20世紀,被八國聯軍打得落花流水的大清朝為了擺脫江河日下的境地,終於開始認真考慮各項改革,包括實行憲政。1904年,積極支持改革並大力籌辦派遣學子出洋留學的清朝兩江總督端方(Tuan Fang)率代表團訪問美國考察西方教育系統,參觀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州立大學,美國海軍學院,美國西點軍校以及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經過端方積極斡旋,代表團最終與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和衛斯理學院達成協議接受中國公派留學生,其中由衛斯理學院出全獎資助三名中國女留學生進入衛斯理學院學習。

端方回國之後在自己管轄區域(今江蘇,安徽以及上海)組織考試,從五十多名報考的女學生當中挑選出四名赴美國留學。這是清政府送出的最早一批公派女留學生。她們是Pingsa Hu(胡彬夏),Che-chi Wang(王季茞),Faung Yuin Tsao(曹芳雲),和 Ching-ling Soong(宋慶齡)。四人中除宋慶齡帶著十歲的妹妹宋美齡一起前往喬治亞州的衛斯理安學院(她倆去與已經在那裡讀書的姐姐宋靄齡匯合)求學之外,其他三人都由衛斯理學院獎學金資助進入衛斯理學院讀書。1907年9月,在慈禧寵信的教育顧問溫秉忠及夫人倪桂姝(宋慶齡的二姨)監護下,四位女生與其他男生共十五名留學生乘坐「滿洲裡」號郵輪由上海啟程赴美。

兩江總督端方

      

五大臣(載澤、戴鴻慈、端方、尚其亨和李盛鐸)出洋考察


Pingsa Hu(胡彬夏) 『13. (1888-1931;衛斯理學院 1907-1913)

胡彬夏是江蘇無錫縣人,父親胡壹修是無錫地區一位有名的教育家,三個兄弟都是留美博士。她幼年前往日本在著名的實踐女子學校讀書,後回國在蘇州景海(Laura Haygood)女子師範學習。她1907年留學美國,先在衛斯理學院預科Walnut Hill School補習,兩年後進入衛斯理學院主修文學、歷史和哲學。她面容清秀,文筆神採飛揚,曾任留美中國學生會會長,留美學報主筆。在衛斯理學院讀書期間,胡彬夏與在哈佛大學讀碩士的中國留學生朱庭祺相愛,經過數年抗爭,在她的三兄弟幫助下最終說服家庭解除幼時婚約,與朱庭祺實現自主戀愛婚姻,成為中國女性自主婚姻的先行者。


胡彬夏1913年從衛斯理學院本科畢業之後繼續在康奈爾大學進修婦女教育七個月,後作為中國政府教育部代表團的一員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參加國際兒童福祉聯盟大會。1914年回國後她先後在江蘇吳江同裡的麗則女校以及上海浦東高中做教師,然後從1916年起擔任著名的商務印書館」婦女雜誌「主編,並與黃炎培等人發起中華職業教育社。婦女雜誌在她的領導下大力宣傳男女同校平等教育,女子經濟獨立,婚姻自由,女子參政,胡彬夏更利用各種機會發表公眾演說,力促女權,成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胡彬夏

胡彬夏和她的三個兄弟

Chi Che Wang(王季茞) 『14 (1894-1979;衛斯理學院 1907-1914)

王季茞出生於蘇州書香世家,祖上王鏊曾任明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其父王頌蔚是光緒六年進士,其母謝長達於1905年創辦蘇州振華女校。她是何澤慧的二姨。王季茞與胡彬夏在蘇州景海(Laura Haygood)女師先後同學。她在日本學習兩年之後於1907年來到衛斯理學院,時年十三歲。她先在衛斯理的補習學校(Walnut Hill School)學習,三年後進入衛斯理學院攻讀本科並於1914年畢業。畢業後她到芝加哥大學繼續攻讀,於1918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是中國第一位獲得歐美博士學位的女性。


王季茞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數年,並參與成立了芝加哥中國婦女俱樂部。後來她成為當時芝加哥最大醫院(Michael Reese Hospital)的醫學研究部主任,並於192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資深會員。1931年,王季茞前往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從事兒童生化代謝研究。從1943年起,王季茞在西北大學醫學院擔任生理學教授,從事兒童腎病研究。後來她離開芝加哥到梅奧診所醫學中心(Mayo Clinic)從事研究工作,但幾年後又回到芝加哥的漢斯退伍軍人醫院(Hines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Hospital)任職。王季茞畢生在生物化學和兒童生理學做出很大貢獻。2004年,芝加哥公園管理委員會決定用王季茞的名字為一座新建的街心公園命名,以紀念她對芝加哥兒童福祉的貢獻。 

王季茞(右一)和她的衛斯理同學

王季茞

Faung Yuin Tsao(曹芳雲) (1877-1922; 衛斯理學院1907-1909,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1910-1911)

曹芳雲是浙江嘉興人,其父曹子實是個孤兒,在上海沿街乞討時被美國傳教士收養,長大成為著名的華人傳教士。曹家四子二女都接受西方教育,曹芳雲的弟弟曹雲翔曾任清華第五任校長,將清華從留美預備班升級為大學。曹芳雲自幼在蘇州教會女子學堂讀書,1882年進入上海中西女塾,是宋氏三姐妹的老師和前後同學。1898年,曹芳雲隨父親的朋友一位美國傳教士到內華達州哥特學院(Cottey College)讀大學,但是因為父親病重,於1902年綴學回國。


曹芳雲回國後到母校上海中西女塾任教,於1904年隨兩江總督端方出訪美國協助考察女校教育。1907年,已經30歲的曹芳雲作為成年留學生入讀衛斯理學院,兩年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期間她曾任留美中國基督教學生會副會長。曹芳雲於1911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學位。她回國後繼續在上海中西女塾任教,並出任上海女青年會教育部長。然而曹芳雲不幸從1917年開始一病不起,最後於1922年逝世。 

上海中西女塾

曹芳雲之妹曹麗雲

自從最早一批中國女留學生進入衛斯理學院求學之後,衛斯理學院在後來的100年間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中國女留學生。從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到中國社會各行各業的棟梁,衛斯理學院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埋沒的功績。

 參考資料:

The Chinese Students』 Monthly, Volume 6, No 7, May 1911.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Women-Students In America」, Miss F. Y. Tsao, Columbia 

Women and the Periodical Press in China’s Long Twentieth Century, By Michel Hockx, Joan Judge, Barbara Mittler 

Modern China Vol. 20, No. 3 (Jul., 1994), pp. 315-346 「Nü Liuxuesheng」: The Story of American-Educated Chinese Women, 1880s-1920s, By Weili Ye, 1994 

解放畫報第一卷第五期,1920年10月

中西並重:監理會在華事業研究(1848-1939)馬光霞著。2016 

 

作者比爾老師,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後獲埃默裡大學MBA學位並從事大學管理工作多年,現從事升學顧問工作,他也是一位韋爾斯利家長。

相關焦點

  • 148年前30名中國公派的赴美留學生僅2人順利畢業,4人病逝於美國
    容閎,原名光照,譜名達萌,號純甫,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他是廣東香山人,因此當他在上海招不到學生時,只好回到廣東招生,招的第一批30名學生中有13名是老家香山的,另外還有12名也是廣東籍,其餘5名則分別是江蘇嘉定的牛尚周和沙川的曹吉福,山東濟寧的石錦堂,福建同安的黃錫寶以及上海的錢文魁。
  • 發現深圳(音頻)|中國最早赴德留學生陳觀海
    【本期內容】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近代中國興起了一股留學潮,他們抱著讓祖國文明富強的願望,前往美國、歐洲、日本,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深圳龍崗的荷坳社區,也有一位留學生名叫陳觀海,他是中國最早赴德國的留學生。
  • 美國一大學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
    編輯:常樂校對:百味中國留學生被美國扣上間諜的帽子,中國的科技之所以進步,是因為留學生在美國竊取了美國技術?突發,美國一大學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近日,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一封郵件被曝光,在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的前提下,該校突然驅逐在校的中國公派留學生和學者。現階段美國新冠疫情仍然比較嚴峻,此時做出如此蠻橫的決定,會給中國學生帶來很多麻煩。許多人在網上表示了自己的不滿,抨擊該校對中國學生的不公平待遇。
  • 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美國高校回應來了:還歡迎中國人來
    此前在8月26日,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公開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新聞引發了全世界的熱議,這是川普政府在對中國 的留學生籤證施加額外的壓力之後,美國高校直接對留學生下的狠手。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美國高校回應來了9月1日凌晨,北德克薩斯州大學關於此次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的做法做出了回應,回應中表示,北德克薩斯州大學只是驅逐了被中國留學生基金會資助的中國公派留學生,而不是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高校依舊歡迎來自世界任何一個留學生,包括中國的。這就是回應?
  • 那些「吃大清飯,砸大清鍋」的清朝公派留學生們
    在外交上,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此時的中國就是列強爭相搶奪的一塊肥肉。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清政府不得不實行變法,推行「新政」,開辦「洋務」,試圖以這些方式讓清政府變得強大。 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這樣一批人,他們有的出生於滿清貴族,有的是平民百姓之子;有的資質平平,有的天資聰穎。
  • 關於遴選2020年赴日本南山大學公派留學生的通知
    關於遴選2020年赴日本南山大學公派留學生的通知  根據青海省教育廳與日本南山大學籤訂的協議,2020年省教育廳繼續在全省範圍內選拔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赴日本南山大學綜合政策學部學習(學制四年),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 鄧小平高瞻遠矚,賴斯打開國門,未來的赴美留學將何去何從?
    第一階段:清末留美幼童說到留學,就要從「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談起。他是廣東香山縣人,中國第一位留學生,1854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回國後,他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的支持下,推動了洋務運動中的兩件大事: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促成中國幼童官費留美。在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他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 赴美留學生人數連續第二年下降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3日電(記者劉陽 徐劍梅)美國國際教育學會與美國教育部13日聯合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赴美留學生人數連續第二年下降,但其中中國留學生人數小幅上升。  報告顯示,在2017-2018學年,被美國高等教育機構錄取的國際留學生有27.1萬人,同比下降6.6%。
  • 海評面:美國就是這樣「歡迎」中國留學生的嗎?
    9月1日凌晨,北得州大學校方回應稱,北得州大學只是驅逐「中國留學生基金會資助的中國公派留學生」,「高校依舊歡迎來自世界任何一個留學生,包括中國的」。然而,這並不是近來華盛頓第一次如此「針對」中國學生與學者了。
  • 日本第一批女留學生,五千日元肖像人物,六歲留學終身未婚
    她是日本第一批女留學生之一,六歲就留學美國,一生未婚,作為日本女子教育的先驅者為女子教育奉獻終身。她是津田塾大學的創始人,是日本新版5000日元紙幣肖像人物。她就是津田梅子。
  • UNT驅逐中國公派訪問學者,限期一個月離境!
    同時,隨著這些中國公派訪問學者尚未完成的訪學項目被就此中斷,他們能否完成學業和畢業也成了一個問題。因此,該網貼呼籲UNT撤回這一決定。一名直接參與了該校中國公派訪問學者項目的教授,在上述求助帖中留言,表示學校對這些中國訪問學者的做法「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毫無必要」的,因為他沒聽說過在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任何中國公派訪問學者中有人遭到任何具體的指控,所以他無法理解為何學校要一下子就把所有中國公派訪問學者全都趕走。
  • 美式刁難層出不窮 歐洲「怦然心動」 赴美中國留學生動向成焦點
    德國新聞電視臺指出,儘管沒有證據,但美國還是以「安全」為由撤回上千名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的籤證。教育以往是中美合作、人才交流的主要渠道,但如今卻成為美國所謂科技競爭的前線。「不能去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下一站會定在哪裡?」這也成為眾多海外媒體關心和熱議的話題。
  • 中國留學生和鐵路、飛機、小提琴
    中國海外留學第一人容閎在晚年時回憶說,「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我已經初步想好了我將做什麼。我堅信下一代的中國青年,應當能有機會受到我所受到過的教育,而通過西方的教育,中國或許可以再生,變得文明而強大。這一目標的實現已經為我一生事業的雄心之所在。」 容閎想到了,容閎也做到了。因為容閎的努力,1872年,中國第一批留美幼童終於成行,從此開啟了中國近代留學的大幕。
  • 美國一大學驅逐所有中國留學生,限30天內離境!
    據美國媒體國會山報導,蓬佩奧表示:美國方面將要限制中國學生赴美。 同時,隨著這些中國公派學生尚未完成的訪學項目被就此中斷,他們能否完成學業和畢業也成了一個問題。 因此,該網貼呼籲北德克薩斯大學撤回這一決定。」
  • 小留學生家長說出心聲:董卿為什麼赴美生子
    一提到董卿,大家心中浮現的形象應該是一個溫文爾雅,端莊大方的女主持人形象。不僅在春晚上經常能夠看到她的身影,最近大火的額《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更讓我們見識到了董卿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近期「董卿兒子是美國國籍」在疫情這個敏感期間被熱炒。董卿一生的成長故事是十分勵志的。
  • 中國第一批海歸精英,現在過得怎麼樣?
    我在1988年的時候,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日本早稻田大學,主攻「政治經濟學」和「比較文化學」。我應該算是最早留學的那一批人,但其實在出去之前,我本人對此一點不知情,可以說這個留學名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我本身是大連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的,畢業之後在藝術科技研究所研究舞美這塊的工作,也幫著做一些日語翻譯,互通有無的工作。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號召中國學生走出國門,向發達國家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背景。
  • 美國大學突然驅逐所有中國公派留學生! 完全瘋了,川普正考慮限制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中國留學最怕的事或許馬上就要發生。。。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昨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接受採訪時聲稱,川普正在考慮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他補充,美國政府可能會在未來幾周或幾月內宣布大行動。昨天,北德克薩斯大學所有中國公派留學生接到通知,告知他們必須在30天之內離開學校。就連回學位拿東西和用電腦都要有學校相關人員陪同,不能單獨行動。
  • 季子越「公派留學生身份」被否!網友:像極了「許可馨事件」!
    各種關於季子越是「公派留學生」的傳言也甚囂塵上。而在「季子越事件」爆發之後,「中國科學院大學」也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表示將會成立調查組徹查「季子越事件」。季子越「公派留學生」身份被否!「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對「季子越事件」作出初步調查之後,第一時間向公眾通報了事件的調查進展。
  • 此人放棄美國優裕生活,回國開創中國兩個第一,被稱為留學生之父
    開辦中國近代最大兵工廠回國後的容閎將自己建設中國的夢想寄托在了太平天國運動上。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思考,容閎漸漸對太平天國的好感破滅了,於是容閎走上了經商之路。1863年,曾國藩向容閎拋出了橄欖枝。曾國藩曾五次給容閎寫信,邀請他去安慶做賓客。曾國藩之所以招攬容閎,是因為曾要創辦機器製造廠,通過外國技術來實現國家復興。
  • 「衛斯理」成就了「衛斯理」?
    其次,之所以加個問號,是因為兩個「衛斯理」之間存在某種聯繫,但算不算是必然的聯繫,小編也不敢確定。前一個「衛斯理」是他!他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編寫之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說以他第一人稱敘述。那這小說中的 衛斯理又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