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拔之中、別饒韶秀:魏《司馬顯姿墓志銘》

2021-02-19 大眾書法


《司馬顯姿墓誌》  全稱《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1917年農曆五月出土於洛陽北百樂凹村東。志石長、寬均67. 2 釐米, 志文21行, 滿行22字, 正書。志文詳細介紹了司馬顯姿的祖輩, 具體敘述了她本人的生平事跡。書法秀麗,為其時墓志銘中的上品,梁啓超評為「於俊拔之中,別饒韶秀」,為初學楷書的佳模。

墓志銘釋文:

魏故 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pín] 夫人司馬氏墓志銘。夫人諱顯姿,河內溫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其先有晉之苗胄[zhòu] 矣。曾祖司徒琅邪真王,垂芳績於晉代。祖司空康王,播休譽於恆朔。父烈公,以才英俊舉,流清響於司洛;杖鉞[yuè] 南藩,振雷聲於郢豫。夫人承聯華之妙氣,育窈窕之靈姿;閒淑發於髫年,四德成於笄[jī]歲。至於婉娩[miǎn]織紃(xún),早譽宗閨;潔白貞專,遠聞天閣。帝欽其令問,正始初,敕遣長秋,納為貴華。夫人攸歸遘[gòu] 止,能成百兩之禮;潮服常清,弗失葛覃(gé tán)之訓。虔心奉後,令江汜再興;下撫嬪御,使螽(zhōng)斯重作。帝觀其無嫉之懷,感其岡(罔)怨之志,未幾遷命為第一貴嬪夫人。自世宗升遐,情毀過禮,食減重膳,衣不色帛。方當母訓眾媵[yìng],班軌兩宮;而仁順無徵,春秋卅[sà],正光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薨[hōng] 於金墉。二年歲次辛丑,二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倍葬景陵。六宮痛惜,乃作神銘。其詞曰:

瑜生高嶺,寶育洪淵,世隆道貴,乃長貞賢。情陵玉潔,志原冰堅,彰婉奇歲,顯淑笄年。翔鳴陋野,聲聞上日,尸鳩在帷,累功欽質。靈龜定祥,長秋納吉,之子攸歸,宜其帝室。作注天江,雖勞靡慍,如彼關睢,哀如不?。心噣[zhòu] 眾嬪,嘒[huì]然斯順,小星重風,螽斯再訓。既明善始,當保令終,如何不弔,奄謝清融。形歸長夜,魄返餘風,勒銘玄石,寄頌泉宮。

(大眾書法:Dazhongshufa)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如何免費在本公眾號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

相關焦點

  • 『魏碑字帖』司馬顯姿墓志銘
    《司馬顯姿墓誌》,全稱《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
  • 《司馬顯姿墓誌》單字解析視頻 1、2、3
    《司馬顯姿墓誌》全稱《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高67.1釐米,寬67.3釐米,1927年在洛陽城北安駕溝西南出土,曾經于右任先生收藏。魏 楷書《司馬顯姿墓志銘》局部 1魏 楷書《司馬顯姿墓志銘》局部 2
  • 北魏《司馬顯姿墓誌》
    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志高六十七點二,廣六十七點二釐米,二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共四百三十四字。北魏《司馬顯姿墓志銘》釋文:魏故 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夫人諱顯姿,河內溫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其先有晉之苗冑矣。曾祖司徒琅邪真王,垂芳績於晉代。祖司空康王,播休譽於恆朔。父烈公,以才英俊舉,流清響於司洛;杖鉞南藩,振雷聲於郢豫。夫人承聯華之妙氣,育窈窕之靈姿;閒淑發於髫年,四德成於笄歲。至於婉娩織紃,早譽宗閨;潔白貞專,遠聞天閣。帝欽其令問,正始初,敕遣長秋,納為貴華。夫人攸歸遘止,能成百兩之禮;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訓。
  • 歷代碑帖 | 魏《司馬顯姿墓誌》
    《司馬顯姿墓誌》全稱《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
  • 【精品】北魏 司馬顯姿墓誌
    世宗第一貴嬪夫人司馬顯姿墓誌:正光二年歲次辛丑二月己亥朔二十二日庚申(521年),志高67.2釐米,廣67.2釐米,二十一行,行二十二字。【釋文】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夫人諱顯姿,河內溫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其先有晉之苗冑矣。曾祖司徒琅邪真王,垂芳績於」晉代。
  • 《大湖田氏宗譜·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田弘正)墓志銘》
    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田弘正)墓志銘(唐·元稹) 長慶二年(
  •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史料概述丨張雪松
    下面就時人文集和新出墓志銘資料略加說明。現存時人文集以南朝為主,而墓志銘則以北朝出土為多,在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研究中,這兩類史料一南一北,正好配合使用。魏晉南北朝墓志銘主要收錄在趙萬裡《漢魏南北朝墓志銘集釋》,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羅新、葉煒《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之中,特別是後兩種書為近年來新出,錄文清楚,特別是《疏證》考證頗詳,兩者配合使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司馬造句和解釋_司馬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5、別再拿班做勢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6、司馬南再一次微笑起來。7、資治通監是司馬光花了十九年的時間才完成的鉅著。8、當時群臣不能將順其美,司馬光所以譏之。9、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司馬遷10、江州司馬叫不醒,叫得廬山分一觥。司馬有關的成語:1、馬工枚速(mǎ gōng méi sù):原指枚皋文章寫得多,司馬相如文章寫得工。後用於稱讚各有長處。
  • 「短命」的西晉王朝,司馬家族發家史,為何篡魏會被後世人所罵?
    其實我們不難看到,古往今來謀朝篡位的事列並不在少數,但為何司馬家族又會背負這麼多的罵名呢?司馬篡魏為何會有這麼多的罵名?原因有三點。看似都是篡位,實則性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東漢末年,整個朝代已經是岌岌可危,曹操借著大漢的名義東徵西討,最終統一北方,其子曹丕順理成章地接下大漢的江山,改名為「魏」。對於那個時候的東漢而言,早已經是名存實亡,曹魏接手過來的江山也是殘破不堪,曹操一生都在東徵西討,而司馬家族呢?
  • 柳子厚墓志銘——唐·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唐·韓愈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
  • 墓志銘《蘇孝慈墓誌》
    《蘇孝慈墓誌》,全稱《大隋使持節大將軍工兵二部尚書司農太府卿太子左右衛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饒袁撫七州諸軍事洪州總管安平安公故蘇使君之墓志銘
  • 範兆飛||亦漢亦魏:《司馬芳殘碑》的時代及意義(二)
    所謂「扶風王」,西晉前後有司馬駿、司馬亮兩個扶風王。段紹嘉認為此扶風王是前者——司馬懿第七子司馬駿,並據書法形制判斷,認為此碑成立於東晉。楊勵三、路遠等先生重新考證,認為此扶風王是指司馬亮,而六世孫是指泰常末年北奔投魏的司馬準。
  • 墓志銘:風流難掩社稷功
    這些碑刻中,除了流行的各種廟碑之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即墓志銘。由於漢代幾乎沒有成形的墓志銘,最早的墓誌當屬即魏晉碑刻。魏晉碑刻尤以北朝的魏碑最精,最具代表性。因此,魏碑便成為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字刻石的通稱。魏碑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後的過渡性書法,它對後來的隋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歷代書法家也正是從中汲取許多有益的精髓而不斷革新,得以不斷創新。
  • 山西古代碑碣墓志銘簡述
    自西漢開始以石代金,出現刻銘的記事碑、功德碑以來,山西歷代碑碣墓志銘分域一直是全國的重點省份,其大量歷史、書法藝術、科學價值頗高的碑碣墓志銘受到金石學家和石刻愛好者的青睞
  • 名聲顯赫的司馬八達:東漢末年時期 包括司馬懿在內的司馬家族八人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名聲顯赫的司馬八達:東漢末年時期 包括司馬懿在內的司馬家族八人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   原標題
  • 司馬掘天塹,諸葛試地雷
    將軍可護領礦工,從邙山盡處樹林之中相度地形,掘一地道,直抵新安城根;到城根後,再橫通二穴,距離各三十丈,成功後速報我知。」廖立道:「元帥!若掘地道,從西面開工,似較山腳為易。」孔明道:「將軍有所不知,西面是我進軍之路,系司馬懿必防之地,若有疏虞,危險實甚;且前無遮蔽,不易動工,不如從邙山山腳,既有樹林為之掩護,又非彼重防之區,較西面為安全也。」
  • 「得饒人處且饒人」用英文該怎麼說?單詞組合非常簡單,你都會!
    之前大白介紹了「一竅不通」、「開門見山」等英文表達,今天呢我們來說一個難的表達,你知道「得饒人處且饒人」用英語怎麼說嗎?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個表達的中文意思是,儘量去寬恕別人,別太為難人家,做事不要太絕情,要留有餘地,英文表達我們可以用「live and let live」。
  • 董其昌《吳來儀公墓志銘》及《濬路馬湖記》創作年代考
    ▲《容臺集》(卷八·墓志銘)中《封少司馬吳來儀公墓志銘》書影此墓志銘,不同時間,兩次收錄於不同版本《容臺集》中,因牽涉及「東林六君子」之一的左光鬥等敏感信息,多有修改與刪減。如刪掉吳應道夫人方氏、其子孫的婚配姻婭等,此與明末「魏閹黨」與「東林黨」黨爭的時代背景有關。
  • 考古挖到程咬金古墓,專家看完墓志銘嚴肅的說:他是三國程昱後代
    原先這方面石塊並不一般,它是程咬金的墓志銘!說白了墓志銘,是一種哀悼性的健身培訓,它描述死者的名字、戶籍所在地、平生事略等內容,是對史籍的一種補充。在程咬金墓志銘中,確立記載程咬金的家世、大家族,顛覆了大家的傳統式了解,原先程咬金出生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