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居民是相當喜歡存款的,目前國內的整體儲蓄率高達45%,也即是說在長達10年的發展中,整體的儲蓄率僅僅下降了5%。可見國內居民的錢袋子是有多麼的牢靠,尤其是在這次疫情之後,更多的人對於存款的意識更加的強烈了。之前很多人都是把錢存到餘額寶之中的,但是現在更多的人開始選擇相信銀行,銀行再度成為了「寵兒」,不少人已經開始把網上理財產品的錢存到了銀行之中,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銀行作為主要的存儲金融機構,安全性是很高的,50萬元及其以下都是可以賠付的,此外銀行還有不錯的利息,因此銀行成為了年輕人的主要選擇是很正常的。其中定期存款時保證本息的,但是2015年央行推出了大額存單之後,銀行的定期存款一度受到了「冷落」,尤其是存款超過20、30萬元的那部分人群。當時有的最低存款要求是30萬元,個別銀行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微調。
如果你的存款分配比較合理的話,賺取較高的利息是很有可能的。一位銀行的行長曾經表示,如果你有30萬元的存款,用這些方式來存款的話,年息達到1萬元很輕鬆。其實說的就是大額存單,大額存單是一種門檻高、利息高的定期存款。那麼大額存單和定期存款有什麼區別呢?
大額存單和普通的定期存款都屬於一般性存款,《存款保險條例》是保護這種存款的,大額存單的最低標準是20萬元,普通的定期存款50元就可以了,所以大額存單和普通定期存款的區別是:靠檔計息、高利率以及可轉讓。
正常的情況下,每家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都是會高於定期存款利率的,比如說央行的基準利率為標準的話,定期存款利率能夠上浮40%,大額存單可以上漲50%左右,很簡單的道理,本金越多、時間更長,帶來的就是高利息。中國建設銀行的首期定期存單,首期存款是30萬元,3年期的利率達到了4.12%,那麼每年就有12375的利息。有的小型商業銀行能達到4.2%,是不是輕鬆年入過萬。
之前的大額存單是支持靠檔計息的,就是說提前支取的情況下,能夠按照實際存款利息來計算,這是很不錯的,但是靠檔計息有點「鑽空子」,所以現在已經被央行緊急叫停了。但是大額存單還有一個有點,就是可轉讓。其實可轉讓也是根據靠檔計息衍生出來的,現在靠檔計息取消了,那麼為了提高大額存單的靈活性,銀行又想辦法了。
可以將大額存單轉讓給他人,這樣就是雙贏的局面了。所以如果你的手裡有30萬元,那麼就不要固執的存定期了,現在的存款方式也比較多,最近拼團存款也是很不錯的,所以大家在存款的時候,要多做一點功課。這樣就能多賺利息,仍然是可以實現「躺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