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一本細緻描述關於跑步時感受的書。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思考,也會迷上跑步這項運動,認為跑步實在是一種享受。可當我實踐時,發現卻並不是那麼美好,也許大師確實境界比較高。我的感受是什麼都不想,只是放空自己,這樣才能享受跑步帶來的樂趣。
當我開始跑步時,總以為能跑很長的路,可以思考許多問題。實際是我跑了差不多十分鐘後就開始氣喘籲籲了,哪裡有時間去思考其他的事,這就是身體還沒有完全適應運動的節奏。
跑步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運動,你不能指望開始就能跑十公裡,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後來我的跑步裡程數逐漸加長,身體也適應了運動的節奏,所以跑步是一個考驗人耐力和毅力的運動,稍一懶惰你就不可能想跑的更遠。
跑步過程的感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當你跑過一段路後,開始氣喘籲籲,胸悶頭暈,這時你的腦袋有點暈,想要休息。可你堅持下去呢,又跑了一段路後,發現感覺稍好一點了,不適感漸漸消失。這時你的額頭,後背開始出汗,越來越多,直至汗流浹背,似乎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繼續跑下去,隨著裡程數的增加,你的腿會越來越沉,到後來像灌了鉛似的,越來越重,直至邁不開雙腿癱軟在地。這時你汗如雨下,頭暈腦脹,饑渴難當,但卻有一種釋放的快感,壓力煩惱似乎統統隨著汗水一掃而盡。
在跑步中,我學會了忘記煩惱,放空自己的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著自然的氣息。從開始的晨跑到愛上了夜跑,感受著完全不同的心境。
每當夜色降臨,路上行人稀少的時候,我總是準備好衝向夜幕之中。黑夜總是帶給人一種未知的恐懼之感,不知是人對未知的事物的隱憂,還是害怕隱藏在黑夜當中的未知事物。
我開始慢跑在路上,帶著對未知的恐懼。漸漸地,身體開始發熱,恐懼感也在逐漸消失。就這樣繼續奔跑下去,會發現黑夜的寧靜也是別有一番味道。直到滿頭大汗,渾身溼透,氣喘籲籲回到家時,你會發現恐懼之感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暢快之感。
從此之後,我便愛上了這種感覺。在燈光稀微的夜色中,人的孤獨感會隨之而來,對黑夜與生俱來的害怕會壓抑著自己的情緒,而夜跑正是與這種情緒的一種對抗方式,到你成功完成時,會感到一種勝利的喜悅。在夜跑之中,心裡會經歷一番掙扎到豁然,會讓人學會面對未知的恐懼,變得勇敢,這也是一種成長。
當跑步成為一種習慣時,你會發現習慣的力量是多麼的大,一個好的習慣帶來的影響將會滲透到你的生活當中。
李小龍先生也有一個每天跑步十公裡的好習慣,每天都雷打不動的執行。跑步煅就的耐力成為他超強身體素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沒有好的身體素質的習武之人說的再多也是空談。
再如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不論在家還是出國,都每天堅持長跑二十分鐘,年逾古稀,卻仍精神飽滿,腿腳利落。跑步對他的影響也是顯著的,首先是身材的變化,從曾經的胖子成功減肥練就好的身板。
習慣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態度,一個好的習慣會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好的習慣是毅力與耐力的雙重考驗,會對我們的成長及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如果你感覺自己的生活缺少什麼,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不妨學會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每天堅持一個小時讀書,你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知識量增加了,也學會了更多的思考。每天大聲朗讀半小時,你會發現不經意間自己的聲音更有感染力,記憶力更好了。每天花十分鐘記憶幾個歷史事件,數年後,別人會驚訝於你對歷史故事的如數家珍。
只要留心生活,堅持一個小小的好習慣,你也會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