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勇健 周念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做好當前經濟工作,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的經濟發展在供給側仍然存在矛盾,供給側應當在產品和服務的種類、數量、質量上滿足需求側的多方位多層次要求。近年來,重慶市政府正是按照市場倒逼與政策支持結合、化解過剩產能與轉型升級結合、突破重點與依法依規相結合的原則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清除過剩產能、降槓桿、穩增長。
供給側和需求側是市場經濟的一體兩面,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也必須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就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通過需求拉動經濟發展。要把握好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促進作用,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如鼓勵汽車購買、汽車置換等消費活動,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購置相關財稅支持政策,加快充電樁的建設和汽車金融服務的力度;聚焦菜籃子工程,推動農產品交易中心逐步拓展交易品種和交易規模,並擴大交易半徑,在未來輻射「渝東、川東、鄂西、湘北、黔北」等大半徑區域,拉動經濟的發展;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的文化消費也隨之提高,因而重視文化消費,拉動旅遊消費、文創消費等。
重慶作為內陸城市,要把握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機遇,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通過雙城經濟圈來擴大內需,形成新的增長點,並更好引進人才,以此來適應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大變化,適應我國和我市發展的新特徵。雙城經濟圈帶來的城市發展,對區域經濟有輻射和帶動作用,並能夠促進產業、人口、內需及其他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效聚集。
科技改變生活,要通過加快科技和相關產業的建設,促進消費升級,刺激、引領新的消費需求。同時,需求側的改革並不意味著調節總需求。老舊小區改造可以在原有的房產基礎上提高居民消費和生活質量,同時對房地產的價格沒有大影響。據統計,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服務不配套、公共設施落後、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老舊小區共7394個、面積1.02億平方米。在試點示範的基礎上,今年已確定第一批全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任務小區729個、面積約2275萬平方米,改造完成後,將極大釋放居民消費需求。
從供給側改革過渡到新發展格局中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機結合,這是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不能再通過傳統的地產、老基建等方式來拉動需求,而是要構建和暢通國內循環體系,同時構建一個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的供給鏈和需求鏈的雙循環體系,從而提升經濟體系的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