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信用卡的發卡量仍在小幅上升。近日,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56億張,環比增長0.99%。
但與業界此前猜想不同的是,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854.28億元,環比下降7.02%。
「二季度開始,不少銀行加強了催收的力度,這是原因之一。同時,按照統計周期,上半年的不良還沒有納入逾期未償中,預計三季度或者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會進一步升高。」多位業內人士稱。
信用卡發卡量小幅回升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56億張,環比增長0.99%。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4張。
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54.28億元,環比下降7.02%,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4%。
當前已發布半年報的銀行也從數據上印證了上半年信用卡發卡量穩步上升的狀態。例如,上海銀行半年報顯示,信用卡累計卡量986.33萬張,新增卡量88.78萬張,較2019年末增長9.89%,線上渠道獲客近53萬戶,同比增長260%;信用卡交易額635.09億元,同比增長4.42%。
江蘇銀行半年報顯示,信用卡累計發卡365.38萬張,同比增長65.18%,報告期內新增57.28萬張;信用卡透支餘額192億元,同比增長15.63%。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是以統計時間向前推半年作為帳期截止,即今年二季度統計的是2019年12月31日帳期之前信用卡逾期超過半年沒有償還的信貸總額,也就是說因疫情造成的逾期情況按照統計周期尚未納入統計。」信用卡資深研究人士董崢稱。
董崢表示,每季度統計的逾期金額是截止到統計日期前半年(180天)的帳期內總額,由於所涉信用卡基本都處於停卡禁用狀態,因此該金額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新增主要來自統計時間上一個季度遞延過來的總額。
不良率可能繼續上升
除了統計周期,影響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的因素,還來自發卡銀行的風控政策和催收情況。
去年四季度以來,發卡銀行對大量的風險及潛在風險用戶通過降額、終止用卡等措施,有效扭轉了信用卡風險繼續上行的趨勢。同時,債務催收力度的加強也對這部分債務上漲起到抑制作用。從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來看,2019年四季度為742.66億元,而去年三季度為919.16億元。
在疫情較為嚴重的今年第一季度,因信用卡債務催收停滯,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重返918.75億元,二季度仍在854.28億元的高位。
從已公布半年報的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來看,江蘇銀行信用卡不良率為1.59%,較2019年末上升0.25個百分點;上海銀行信用卡不良率為1.84%,較2019年末上升0.21個百分點。
今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和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加強了風控措施,多次發布公告稱,將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
例如,8月11日,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稱,個人信用卡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費使用,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投資、理財、股票、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否則,「可能導致交易失敗」或被「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上述公告還要求用戶「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憑證」,以便配合銀行核實。
6月29日,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關於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稱,消費者應當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費,不要「以卡養卡」「以貸還貸」,更不要「短借長用」,合理髮揮信用卡等消費類貸款工具的消費支持作用。
一位股份制大行信用卡中心人士稱,疫情之下,信用卡在一季度所受影響非常大,從二季度開始,信用卡催收、還款金額有了很大好轉。上述人士認為,三、四季度信用卡不良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但整體上風險可控。隨著宏觀經濟景氣度提升,預計信用卡風險也將逐步回歸正常水平,不會出現信用卡不良大面積爆發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銀行為獲取更多利潤,允許持卡人將信用卡額度內的資金轉入借記卡帳戶。董崢稱,在上述情況中,發卡行被套現後無法判斷資金去向,會存在風險點。發卡行在發放現金貸時應嚴格限制資金用途,要求用戶提供用款證明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