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從人格發展階段論,看孩子自立意識形成過程

2020-12-23 騰訊網

文/學乃身之寶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提出著名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階段一:信任與不信任(嬰兒時期,0~1歲)。嬰兒如果得到主要撫育者(一般是父母)的良好照料,各種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就能建立起對周圍環境的信任感;相反,則會對他人和環境產生不信任,以致對以後各階段的社會化產生不良影響。

階段二:自主與羞怯、懷疑(幼兒時期,2~3歲)。兒童在這一階段開始學習對自己的肢體活動加以自主控制,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周圍環境。父母應有意識地鼓勵孩子的這種自主性活動,過多的指導和責怪或限制,會使兒童產生羞恥感,並對自身的能力和周圍的環境產生疑慮,不利於在青年期建立獨立自主的個性。

階段三:主動與內疚(學前時期,4~5歲)。由於兒童具有了語言的能力和從事遊戲活動的能力,他開始表現出與他人交談和一起從事遊戲活動的主動性。父母如果對兒童主動的要求不予理睬或管束太多,取笑或懲罰兒童一些帶有創造性甚至有點荒誕的做法,就可能使他產生內疚感,影響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階段四:勤奮與自卑感(學齡時期,6~11歲)。在這一時期,兒童對周圍事物的用途和構造的好奇心增強,樂於使用工具去進行操作活動。這時成年人應鼓勵兒童積極動腦並努力完成自己喜愛的活動,從而培養起兒童完成工作的勤奮精神。不理解或壓制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活動,會造成兒童的自卑感。

階段五:認同與角色混淆(青少年期,12~20歲)。青少年在這一時期特別注意觀察和認識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學會扮演不同角色,實現角色的自我認同。如果個人在這一時期的社會交往活動缺乏主動和自信,將不能正確地理解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而在活動中出現角色混淆不清的現象。

階段六:親密與孤獨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20~24歲)。在這一階段,個人將經歷求愛和建立家庭等事件。順利地完成這些活動,需要個人學會和異性交往並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這方面活動的失敗,會使個體陷入難以自拔的孤獨感。

階段七:關注後代與關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25~64歲)。由於個人的社會成就已相對達到頂峰,自己的子女已逐漸長大,個人增加了對他人特別是對下一代人的關心。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形成對後代的關注的個人,則會沉溺於對自我、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的關注之中。

階段八:完善與絕望(成熟期或老年期,65歲至離開人世)。在這人生的最後階段中,個人會經常回憶和總結自己一生的活動,力圖給自己的一生做出一個使自己滿意的解釋,並給它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如果個人不能找到這樣一種滿意的解釋,將陷入追悔和絕望的情緒之中。

埃裡克森認為,每個階段都是人生的轉折期,個體會面臨著重要的生活任務,需要個體去解決。如果個體能夠積極地加以解決,那麼將促進個體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質;如果個體不能順利的應對,則會影響個體的進一步發展。

而從嬰兒期到青春期,不僅需要個體自身的努力,還需要父母的良好反饋。

今天我會結合《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的內容,來說說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因為這本書中的孩子們在6歲到12歲年之間,很有代表性。

《殺死一隻知更鳥》自1960年發表以來,不斷被搬上熒幕,獲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南方靜謐的小鎮,一個喪妻的父親帶著一雙兒女(傑姆和斯庫特)生活,父親阿迪克斯被法院指定為一位黑人辯護,他被控和一位白人少女尤厄爾發生不正當性關係,而阿迪克斯在當時種族問題非常緊張的局勢下,想要幫助這位黑人湯姆贏得官司幾乎不可能。雖然黑人的無辜顯而易見,白人少女和父親的醜惡嘴臉昭然若揭,但陪審團還是判湯姆有罪,後來,試圖越獄的湯姆躺在槍下。

萬聖節的晚上,當傑姆和斯庫特走在從學校的萬聖節盛會回家的路上,那位雖然勝訴但名聲掃地的尤厄爾父親,突然對他們痛下毒手。傑姆保護妹妹斯庫特,與對方打鬥中折斷胳膊,但混亂中一位陌生人救出了孩子們,這個人就是鎮上的怪人阿瑟 拉德利。警長到來,認為鮑勃 尤厄爾因為纏鬥而失去生命。阿迪克斯和警長辯論,試圖確定傑姆和行兇者共同負責,但最後,阿迪克斯接受了警長的觀點:鮑勃 尤厄爾摔倒在自己的刀上,才失去生命的。

整個故事以斯庫特的視角來講述的。在父親阿迪克斯的指引下,她和哥哥傑姆在迷霧中尋找真知,在磨難中歷練風度,在不公平中積累正氣,經歷了暴風雨般的成長,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真情。

1.主動性和勤奮感,是孩子童年成長的主要因素

在埃裡克森理論的八個階段中,第二、三、四階段,是童年階段。

書中的孩子成長階段主要是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他們學習適應家庭、幼兒園到小學的不同環境,也開始了對自我能力和意志的探究。

一方面,他們的智力、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語言表達更為精準、流暢,思維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對事物滿懷好奇,充滿著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他們進入學校,開始系統地學習各種知識技能。他們不僅體驗到勤奮感,還在學習和工作中體會到自我價值。

首先,在主動探索方面:他們對怪人阿瑟充滿了好奇心,一直想知道阿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們在阿瑟家門口上演的各種活動,包括角色扮演遊戲、送紙條,以及偷看等等,都是在想方設法引阿瑟出來,而這就是他們主動探索的表現。

還有,讀六年級的傑姆,一陣子對埃及著迷,花時間去了解埃及人如何生活的;他們去了解湯姆案子審理的過程,以及事情真相背後的種族問題等等,都展現其主動性。

其次,在勤奮度方面:他們每天都會讀書。按照斯庫特的說法,閱讀對她來說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每天晚上她都會盯著一行行單詞,耳朵聽著當天的各種新聞、法案,以及牧師日記等等。雖說這是他們的習慣,但也說明了他們是一個願意讀書的人,一個勤奮的人。

另外,在勤奮度這方面,還體現在他們願意思考。思考,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著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斯庫特在旁聽庭審時,她會想到「在交互訊問證人的過程中,千萬,千萬,千萬不要問你事先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等等。

可見,當孩子通過主動性去探索世界,容易擁有正視和追求價值目標的勇氣;同時,通過自身的勤奮感,進而獲得能力的提升。

從埃裡克森的階段理論來說,如果孩子在這兩個階段沒有得到更好地發展,會形成內疚感,缺乏獨立的創造性意識,以及不自信和自卑的人格。書中的傑姆和斯庫特在爸爸的指引下,獲得了優質的品質,形成了良好的人格。

2.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是家庭教育的難點

埃裡克森認為,人的一輩子都要面臨不同的衝突,這些衝突最終能不能圓滿解決,取決於兩個因素,即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和有沒有能力勝任。

而這個成長過程,除了自我教育外,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教育。

前面說到的兒童發展階段,孩子們自己的主動性和勤奮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書中的爸爸阿迪克斯,可以說是一位完美的父親。雖然喪妻,但媽媽這個角色,除了他們家的傭人扮演外,他自己也扮演很多。

首先,他教育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

比如在對待杜博斯太太這件事情上。

杜博斯太太對阿迪克斯幫助黑人打官司一事特別憤慨,這種不滿情緒波及到傑姆和斯庫特,於是被激怒的傑姆把杜博斯太太的山茶花給弄折了。阿迪克斯教育傑姆要自己負責這件事,並告訴他這樣對待一個生病的老太太是不可原諒的,然後說服傑姆每天去給杜博斯太太念書。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看到作為父親,他沒有偏袒兒子,而是站在杜博斯太太的角度去考慮這件事,並教育孩子要學會理智,學會負責。

其次,他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參與並自己做決定。

比如在審判黑人湯姆這件事情上。

湯姆被誣告,因為種族歧視問題,作為黑人的湯姆不得不被判刑,當傑姆和斯庫特都在為此事抱不平時,阿迪克斯告訴孩子們「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總有什麼東西讓人喪失理智—即使他們努力想做到公平,結果還是事與願違」,這就是在創造機會,讓孩子了解社會,然後做出理智的選擇和決定,那就是知道自己會輸,仍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總會有贏的時候。

再次,他會給孩子們積極、具體和及時的反饋。

比如在對待怪人阿瑟這件事情上。

阿瑟是鎮上的怪人,傑姆和斯庫特一直對他有好奇心,總想著要把他吸引出來,一探究竟,但阿迪克斯和孩子們說「別再去折磨那個人了」,這種及時的制止,目的是告訴孩子要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也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因為阿瑟先生想做什麼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想走出家門,他就會出來。如果他想閉門不出,他也有權利待在自己的屋子裡,避開那些喜歡追根究底的孩子。

由此可見,這位溫柔、善良的爸爸,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父母的示範作用,對孩子的教育起到正向作用

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健康成長,教養環境起著直接的作用,而教育環境中重要的就是父母自身的示範作用。

換句話說,父母在孩子面前起到榜樣作用,更容易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書中的阿迪克斯就是兩個孩子的榜樣。

首先,他給了孩子們足夠的保護、關心,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比如,因給黑人辯護這件事,鎮上的很多人對他們一家深感不滿,但阿迪克斯一直告訴孩子們,事情會過去的,不會有危險的,讓他們放心,而這就是在孩子們安全感。

其次,他用自身的勇敢、同理心和善良,來教育孩子。

他選擇為黑人湯姆辯護,本身就是勇敢的行為,而他對周圍人的態度都是謙和,保持善意的,哪怕是臭名昭著的鮑勃 尤厄爾,他也用同理心和善良來對待。

再次,他用自己的延遲判斷、處理「異見」等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比如,杜博斯太太去世之後,阿蒂克斯告訴兄妹倆,杜博斯太太當時正忍受著戒掉嗎啡癮的巨大折磨,身心非常痛苦,痛苦也導致她行為的過激,進而出現不斷辱罵的事情,這是在教育孩子遇到事情要學會延遲判斷,控制自己的情緒;因阿蒂克斯給黑人辯護,他們一家遭受鎮上很多人的反對和嘲笑,像固執守舊的亞歷山德拉姑媽、愛搬弄是非的鄰居芬克斯小姐、偏執乖張的杜博斯太太.等等,但面對所有的嘲弄,阿蒂克斯告訴孩子們「大多數人好像都認為他們是對的,你是錯的,他們當然有權利那樣想,他們的看法也有權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是,我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以上的愛孩子、選擇勇敢、保持善良和同理心,以及延遲判斷和處理「異見」等品格,正是這位父親的最好示範,而這也是他生命的意義所在,同時,他也是在教孩子們怎樣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寫在最後:

從成長的角度來說,兒童時期(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對於培養一個人獨立自主的品格至關重要。

除了孩子們自己的積極探索和不斷努力外,還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孩子的獨立自主,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在主動性和勤奮中明白,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這些既是孩子主動做事的原因,也是他未來走向獨立的源動力。

有人說,如果有那麼一本可以作為人生燈塔一般的書的話,那就是這本《殺死一隻知更鳥》,因為它不僅是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佳作,更是讓每個人擁有一個更高人生的優質文學作品。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理解一件事很難,理解不同族群很難,理解正義也很難,但只要守住善良,人就不會放縱自己,不至於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傷害他人。就像人可以輕易除掉一隻知更鳥,知更鳥永遠沒有反抗的本事,但善良的人,絕不會做這種事,一隻唱歌的、對我們無害的知更鳥,除掉它,我們會難受,所以,我們會克制。

一個選擇善良的人,願意理解他人,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沒讀過這本書的男人不能嫁—《殺死一隻知更鳥》
    大家好,我是齊小柒,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經典小說的《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是影響全球5000萬家庭的「教養之書」,是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1961年獲普立茲獎,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
  • 《殺死一隻知更鳥》▎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只是衷心的唱歌給我們聽,這就是為什麼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種罪惡。知更鳥對於平凡的人象徵美好,對於心懷險惡的人更象徵善良、天真和本分,對於心懷偏見的人象徵遭遇種族歧視的人們。《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於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知更鳥一直存在,殺害知更鳥的行為一直存在。才會引起無數人的唏噓感嘆,更多的是人性良知與邪惡的較量之旅。書中以黑人湯姆被白人婦女誣陷強姦罪為中心,展開了一場預謀殺害黑人湯姆掩蓋白人羞恥的角逐。
  • 《殺死一隻知更鳥》,推翻種族主義歧視圍牆,融合美國南北方文化
    1957年出版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作家哈珀·李自傳性小說,也是她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通過溫暖樸實的筆調揭示出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南方城鎮中孩子們好奇的內心世界與成人世界公正與歧視的真實生活狀態,並讓其獲得美國文學成就的最高獎項:普立茲獎,通過塑造具有正義感的律師芬奇形象為忠厚老實的湯姆黑人形象正名,破除民眾對於傳統南方人形象的誤讀,對於促進文化交流打破偏見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真實的十句話,人要有良心,不能隨波逐流
    有很多文學作品都時以童年的視角寫成的,《城南舊事》、《夏先生的故事》、還有哈珀·李享譽盛名的代表作——《殺死一隻知更鳥》,這些都是。那麼,在這個有童心的六月,來讀一本用兒童視角寫的書吧!那便是獲得過普利茲小說獎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中學生必讀,《聖經》屈居第二
    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作家哈珀·李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這是一部關於教養,偏見與正義的故事。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在美國很常見。它與捕食性鳥類不同,知更鳥代表著和平。斯庫特的鄰居莫迪小姐解釋說:「知更鳥除了給我們帶來音樂的享受,其他什麼也不做。它們不會吃掉人們花園的植物,不會玉米倉裡建窩,它們只是為我們歌唱它們的內心。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三種偏見,是讓一個人遠離良知的殺手鐧
    1962年,《殺死一隻知更鳥》獲普立茲獎,1963年,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3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迄今為止,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作者哈珀李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她與杜魯門卡坡蒂是幼年的鄰居和一生的朋友。
  • 《殺死一隻知更鳥》20則經典語錄,你對世界無禮傲慢,多源自偏見
    「你殺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這句話源自哈珀·李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上個世紀30年代,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南部的一個小鎮,3個天真孩子的生活因為兩樁冤案而改變。11、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只是衷心的唱歌給我們聽,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罪惡。12、我說很喜歡,其實是謊話,可是人在某種情況下不得不撒謊,而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老得撒謊。13、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14、你太年輕,品不出我的話的味道。15、在與別人相處之前,我得先跟自己相處。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死知更鳥呢?你知道嗎?題目,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傳達內容的關鍵,往往從中能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單單看名字,根本不知道作者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但這不妨礙《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
  • 必讀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偏見會拋棄正義,但良心不會
    這本書的名字叫《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獲得了當年的普利茲小說獎,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已經賣出了3000多萬本,2006年時高居「有生必讀書」榜首,連《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這本書到底是有著怎樣的魅力?《殺死一隻知更鳥》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正義,關於勇氣,關於教養的故事。
  • 豆瓣9.2《殺死一隻知更鳥》:如何在矛盾與痛苦中獲得成長?
    ---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經典作品,該書曾獲得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這本書據說是以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南部的小鎮為背景,作者的鄰居朋友卡坡蒂為原型,雖然故事題材涉及種族不平等與強暴等嚴肅議題,但文風溫暖風趣,富有濃厚成長意味。
  • To kill a mocking bird 殺死一隻知更鳥
    總能在不同場合看見這本書的名字,歐巴馬給女兒的書單中也有這本書,早就下載到kindle裡,中英文都下載了,之前下決心看了幾次,看的中文版,看了個開頭就看不下去了。最近在學英語,因為老是能看見這本書,於是決定把它拿下。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這本書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被媒體盛讚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成長小說之一」。而這本書的作者哈珀·李更是憑藉此書獲得了普利茲小說獎,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
  • 《殺死一隻知更鳥》:單身爸爸用一場失敗的官司教會孩子捍衛正義
    他希望用一場輸的官司告訴孩子正義的道理,告訴他們無論如何時候都要堅守道義。在法庭上梅耶拉說湯姆是用用左手打了她的右眼,但當湯姆站起來後,所有的人都驚呆了。湯姆是個殘疾人,他的左手受過傷,肌肉從骨頭上生生撕了下來,很顯然湯姆根本做不到毆打梅耶拉,更不可能非禮他。
  • 悅讀|《殺死一隻知更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殺死一隻知更鳥》故事簡介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的梅科姆鎮,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芬奇一家04 查爾斯·貝克·迪爾·哈裡斯查爾斯·貝克·迪爾·哈裡斯(後文統一稱他為迪爾)。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讀完了美國阿拉巴馬州一位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該作品在1961年獲得普立茲獎,由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該作品也是美國中學推薦課外讀物,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歐巴馬給女兒公開推薦的書單中就包含這部作品。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父親為迷茫的父母提供了一本教育說明書
    當想著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書時,我想到了《殺死一隻知更鳥》,也許是它的名字翻譯的奇特,也許是書中的父親這位平民英雄很偉大,也許是被它描述的故事在心底打下了烙印。譯林出版社中文紀念版《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斷為基礎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她一生當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
  • 《殺死一隻知更鳥》真實的10句話: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或許大家沒看過,但應該了解它的地位。《殺死一隻知更鳥》在西方影響力巨大,是美國中小學的必讀書目,圖書館借閱次數最高的圖書,以及英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圖書,在最近一次民意投票中,它甚至壓倒《聖經》,成為「最具啟示意義的書」。很多人說,「這本書,你最好在涉世未深的小時候讀完,因為它關於做人。
  • 金尼爾將主演戲劇《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版派克是男主
    新京報訊 (記者 李妍)2月26日,據外媒消息,百老匯戲劇製作人宣布,美國影星格雷戈·金尼爾將從4月21日開始接替現任男主演艾德·哈裡斯出演戲劇《殺死一隻知更鳥》,而哈裡斯將在此兩天前進行最後一場演出。
  • 排名在《聖經》之前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哈波·李在1957年創作並發表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61年獲普立茲獎。該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時至今日,它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印刷了一千五百萬冊,是公認的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