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8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健康署」統計,臺灣喝酒人口約有843萬人,預計約有100萬人有暴飲(過量飲酒)情況。臺「健康署」1月18日表示,暴飲除容易導致意外事故、傷亡、誤判風險情況、失去自制力外,長期暴飲也可能引發健康危機,如消化道疾病、癌症等。
據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暴飲」的定義,過去一個月只要一次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都算是「暴飲」,相當於為4-5罐啤酒、0.8瓶紅酒、0.6瓶米酒、165毫升的威士忌及130毫升的58度高粱酒。
根據臺「健康署」2017年以2萬多人為樣本的「健康訪問調查」,18歲以上的族群中,約有843萬喝酒人口,其中預計100萬人有暴飲情形,佔5.1%。與2009年及2013年的調查相比,由5.4%略降至5.1%,無顯著下降。臺「健康署」煙害防制組長羅素英分析,原因在於民眾對酒駕危害的警惕提升,仍有許多人對喝酒存在誤解。
羅素英表示,適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說法並不存在。根據醫學研究顯示,飲酒是導致死亡或疾病的第7大危險因素,其致癌風險遠遠抵銷了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喝越多風險越高。
另根據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調查報告,全球每年超過300萬人因喝酒而死亡,其中比率最高的是事故傷害,佔28.7%。其次依次為消化性疾病(21.3%)、心血管疾病(19%)、傳染性疾病(12.9%)及癌症(12.6%),約佔全球死亡人數的5.3%,即每20人就有1人因酒而死。
春節將至,勸酒、拼酒情形屢見不鮮。臺「健康署」提醒民眾,尾牙(年會)聚餐別誤被喝酒文化「綁架」,呼籲企業在開心聚餐之餘,限量供應酒品,上菜先上蔬果,酒後不開車,讓春節聚餐吃好、吃巧、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