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佑思採訪在華留學生星悅,她來自美國加州,也是「中國通」。圖/歪果仁研究協會
文 / 于靖園
從微信紅包、淘寶、中國零食,到中國綜藝、國貨、表情包,這些歪果仁對中國熱點幾乎無所不知。他們致力於傳播中國故事,打破外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或中國人對外國的偏見,是新一代外國人。
很多剛見過高佑思的人,都很難相信,這個高大帥氣的以色列小夥、歪果仁研究協會創始人,僅僅是個出生於1994年的北京大學大四學生。
而且,這個年輕的創業者和他的團隊運營的「歪果仁研究協會」的微博,從2016年12月起每周上線一期短視頻,僅3個月時間就做到了擁有100多萬粉絲、每期全平臺播放量高於1200萬次的佳績。歪果仁研究協會也在《新周刊》「2017中國視頻榜」中斬獲「年度自媒體」殊榮。
什麼是歪果仁研究協會?顧名思義,這是「外國人研究協會」的音譯和有趣的詮釋。
歪果仁研究協會團隊。圖/李偉/新周刊
用接地氣的方式,打破中外之間的偏見
在歪果仁研究協會上線的每期短視頻中,人們都會看到高佑思拿著話筒在街頭隨機採訪外國人。採訪話題廣泛且無不是中國人所熟悉和熱議的,從微信紅包、淘寶、中國零食,到中國綜藝、國貨、表情包等。觀眾發覺原來很多老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比大多數中國人想像中更了解中國。高佑思也是一樣。
高佑思與中國的緣分,要從他的父親高哲銘說起。高哲銘是國際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和風險投資家,2003年來中國開展業務。2008年他們全家搬至香港,在那裡,高佑思讀了5年國際學校,其間,他跟隨家人一起到中國內地旅遊,上海、北京、哈爾濱、新疆、西藏、南京……常來內地之後,他感覺香港和內地有些不同——「香港是一種國際文化,完全沒有接地氣的感覺」。而他對中國內地的好奇心漸燃,他想要完成中國的發現之旅。
2017年1月,歪果仁研究協會推出系列短視頻,視頻中的外國人像中國人一樣思考和娛樂,深度而積極地參與到中國文化生活的討論之中。
於是,當他國際學校的高中同學畢業後紛紛去歐美留學,他選擇來北京,成了全班唯一選擇到北京讀大學的學生。來到北京後,高佑思開始努力學中文,希望可以申請到中國最好的大學——北大或清華。他還去清華和北大旁聽、蹭課,終於在第二年考上北大國際關係學院。談及為何選擇「國際關係」,他認為「最好的了解中國的方式就是了解中國的外交思想和政治思想」。
2016年9月,機緣巧合,高佑思參加了江蘇衛視《世界青年說》第二季,該節目由十一國型男代表和一位明星嘉賓出席,圍繞當下中國年輕人最關心的議題展開討論,融首腦會談的莊重儀式和輕鬆詼諧的談話氛圍於一體,力求以全球性眼光審視議題,探求答案。
通過這個節目,高佑思開始小有名氣。他發現,有那麼多外國人熱愛中國,這給了他很大啟發。節目結束後,他回到了北大校園。他發現身邊很多國際學生都很喜歡中國,希望在中國發展。
高佑思參加江蘇衛視《世界青年說》節目。
「這是新興的外國人,叫作外國人2.0時代。」同時,高佑思和他的北大學長方曄頓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足球相識,並開始探索體育短視頻的創業。在嘗試的過程中他們慢慢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而且當他們深度參與到中國人的生活時,他們的觀點是很值得持續跟蹤和關注的。高佑思想幫大家去了解外國人的想法,讓中國人了解在中國的外國人、在中國出現的新一代外國人。
「最開始就是覺得好玩,覺得這個視角很好,希望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人了解外國人。用搞笑、接地氣、原創的方式去打破思維定勢——外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或中國人對外國的偏見。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東西。」談及創立歪果仁研究協會的初衷,高佑思如此說。
高佑思團隊成員有20人,除了高佑思和他的兩個朋友外,都是中國人。圖/李偉/新周刊
他們最大的理想就是講中國故事
在確定創業方向後,高佑思的創業團隊推出了第一期「自從這群歪果仁嘗試了微信紅包以後」,結果該視頻超乎預想地火爆——第一期僅新浪微博就達到340萬瀏覽量。
接下來的「自從這群歪果仁入坑了美顏神器、開始逛淘寶、看了國產片、遭遇中國考試以後」,等等,每期短視頻的流量都不斷攀升,微博粉絲數量僅用3個月就超過百萬,每期短視頻的點擊量達到1200萬+。而每一期的選題都來自他們生活中的一些體驗,他們每天都在觀察中國發生了什麼。
高佑思團隊是中國第一個做街頭採訪的外國人自媒體,高佑思說:「沒想到在這麼短時間會有這麼多人關注我們……這是令我最驚訝的事情。」但這些成就都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協作和努力。在此前一個視頻採訪中,他提及每一期節目要做3天的街頭採訪,採訪30—50個外國人,最多的一期他們採訪了55個人,最久時長是一天街頭採訪10個小時。
高佑思在街頭採訪外國人,對方說喜歡看春晚。
歪果仁研究協會的每一個視頻都在說外國人怎麼看中國。做到後面,高佑思知道,這已經不是為了好玩了:「能把中國的現代化更好地解釋給更多外國人,讓中國人意識到自己祖國的強大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說高佑思的父親高哲銘那一代人是外國人來華創業的1.0版本,那麼高佑思所代表的新一代外國人則是在移動互聯時代來華創業的2.0版本,他們對中國有更深入的了解,懂得中國人的玩法,也摸準了「網際網路+」的時代脈搏,他們更有動力也更有創意。
高哲銘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以色列太小了,沒有本土市場,沒有可以做生意的近鄰,所以你只有創新才能生存……所以我們的核心特質是我們對於未來的判斷,以及我們來自創業的國度。」高佑思的創業行動,與他父親的思考如出一轍——以色列人向來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感,這使得他們常常創造奇蹟。
高佑思採訪自己的爸爸。
他們團隊成員的分工,有人負責創意、策劃、劇本,有人負責拍攝、剪輯,還有人負責新媒體、翻譯等。目前高佑思團隊成員有20人,除了高佑思和他的兩個朋友外,都是中國人,因為他認為「中國人最懂中國人」,本土化團隊讓他們推出的短視頻更接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逗趣的風格、中二的配樂、無釐頭的字幕,處處戳住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的笑點和痛點,繼而令用戶產生強烈的共鳴。
「現在一周拍攝視頻起碼一到三個。每周五會開選題會,一起決定要做什麼。」歪果仁研究協會營運長張希曼說。她是歪果仁研究協會的元老級成員,她和高佑思及其團隊都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有著非常清醒的思考和認識。
高佑思表示,前兩年幾家衛視開始做一些外國人節目,當時中國人對外國人的興趣還是想了解「你們的國家怎麼樣」。後來,公眾號、各種App興起,中國人對外國人了解的渠道越來越多,大都是中國人講外國發生什麼事。再後來,就有一批很接地氣的外國人,吃中國菜、讀中文、做一些非常本土化的事情,這些屬於「體驗式」分享。
歪果仁把淘寶的商品「寶貝」翻譯為「baby」,中外文化碰撞出非常有趣的「笑果」。
而高佑思他們製作的視頻,很多主題都是關於「新一代外國人怎麼看現在的中國」。像5月20日這天,中國人會發520塊的紅包,而如今在中國的外國人,他們像中國人一樣去發紅包,像中國人一樣思考問題,高佑思說:「這是我們在突破的新的風口。」
現在,高佑思他們已經從「好玩」向「深度」轉變。「我們的概念是,外國人能接觸到更深層次的中國文化,希望外國人能更貼近中國本身的生活。當快遞員、去鄉村支教、做淘寶店主,用外國人的視角更深層次地挖掘中國人的生活。向更深度更有社會責任的方向走,是視頻平臺必經的道路。」張希曼說。
外國人在努力學習中國文化。
2016年,高佑思的父親作為天使投資人參與了兒子的創業項目。2017年,隨著歪果仁研究協會知名度的打響,他們又迎來第二輪融資,只是暫時尚未對外公布。
關於公司的盈利情況,高佑思說:「我有做一些代言,我個人的變現做得到,但是我們平臺的變現本身更重要。」實際上,他們已經通過一些不怎麼明顯的植入方式實現盈利:美顏相機、探探、美圖、ofo、京東、微信,這些曾在視頻中出現的應用或平臺,都是商家主動找到他們合作的。高佑思團隊通過植入實現變現:「其實我們做的植入有時候明顯,有時候不明顯,看品牌的需求。目前,我們唯一的植入就是在片頭和片尾,從來不特意讓外國人說出一些答案,裡面沒有任何廣告語。因為這個不公平。」
2017年11月30日,北京,高佑思抱著自己頭像的玩偶。圖/李偉/新周刊
目前,微博的「歪果仁研究協會」已經有197萬粉絲關注,通過統計調查,高佑思他們發現,粉絲多為年輕人甚至95後,粉絲中有很多是女生,她們喜歡高佑思,叫他「白馬王子」,只不過,23歲的高佑思認為,歪果仁研究協會現在依舊不夠紅。
談及理想和未來,他說他們最大的理想是做最精品的中國內容,講中國故事。「把內容傳播到整個世界,做最有影響力的關於中國的內容平臺,讓它成為了解中國的最佳入口。」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506期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