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大眼睛、精緻的小臉、窈窕優美的身材、高貴的氣質,赫本的美是外表與心靈的完美結合。翻看過去的老照片,驚嘆她有著小鹿一樣的輕靈,宛如一位真正的公主。
在她的成名作《羅馬假日》中,赫本以本色出演,她身上那種純真、優雅的氣質完美表現在女主人公安妮身上。當一頭清新短髮,手拿冰淇淋的赫本走下羅馬廣場臺階時,時光仿佛在那一刻為她停住腳步。這個女孩不著粉飾,僅用白襯衣、平底鞋就徵服了世界,一舉斬獲奧斯卡女主角獎。
她的演藝生涯成就斐然,佳片雲集,一生獲獎無數。美國四大藝術獎項:奧斯卡獎、託尼獎、葛萊美獎和艾美獎,全世界只有九個人曾把它們全拿到手,而她正是其中之一。
奧黛麗·赫本的成長飽受磨難,1929年她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個貴族後裔家庭,然而在她六歲時,父親就拋下了她和母親離家出走。歐戰爆發後,赫本跟隨母親回到荷蘭 ,進入荷蘭安恆音樂學院學習芭蕾舞。當時納粹認為赫本母親的家族帶有猶太血統,便把她們的財產全部沒收,赫本的舅舅還被處決,此後母女倆便過著貧困的生活。因為沒有食物,赫本曾以鬱金香球根為食物,靠喝水填飽肚子。即使如此,奧黛麗·赫本也沒有放棄過她最愛的芭蕾舞。
戰後,赫本與母親帶著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點點錢去了英國倫敦,在那裡一邊打工一邊尋找繼續深造的機會。為了補貼家用,她開始做兼職模特,並且參與歌舞團的演出。艱苦的生活、勤奮的工作,終於使赫本贏得了人生的轉機。1953年她因出演《羅馬假日》一舉成名,並憑藉該片獲得了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赫本成長於二戰期間,又因兒時父親離家出走從小就失去了父愛和依靠,與母親過著艱辛的生活。即便這樣,赫本後來還是找到了父親並擔負贍養他的責任,然而這位父親在與親生女兒重逢時竟然面無表情,連一個擁抱都沒有給她。赫本並沒有怨恨,而是完全地包容了父親和過去的一切。就像她所說的:「不論別人做了什麼,我們都要做到自己應該做的。」
與一般演員不同的是,在她清麗的容顏與事業的輝煌背後,更令我們深深感懷的是她的修養和品格。在演藝領域之外,赫本還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晚年的奧黛麗·赫本還作為聯合國親善大使獲得了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在奧黛麗彌留之際,偉大的特蕾莎修女甚至徹夜為她祈禱。
1988年至1993年間,奧黛麗·赫本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為了幫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們,她的足跡踏遍了衣索比亞、蘇丹、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孟加拉等第三世界國家,為孩子們吶喊呼籲和募捐。1992年底,在重病之下奧黛麗·赫本還趕赴索馬利亞看望和救援因飢餓而瀕臨死亡的兒童。
1992年赫本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飽受病痛的折磨。此前五年她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不是去參與救助,就是在募捐演講,要麼就是在往返的飛機上。她溫暖的雙手懷抱過無數個掙扎在死亡邊緣的孩子,她募捐到的錢給無數孩子帶來了生的希望。
1993年1月,在奧黛麗·赫本即將離開世界的時候,她的兒子問她有沒有什麼遺憾,她說:「沒有,沒有什麼遺憾,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在受苦。」這是她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真正了解奧黛麗·赫本,我們就會相信天使降臨人間,就像著名導演比利·威爾德曾說過的:「上帝親吻了一個小女孩兒的臉頰,於是赫本誕生了」。
奧黛麗·赫本最經典的十部影片:《羅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戰爭與和平》《偷龍轉鳳》《盲女驚魂記》《修女傳》《龍鳳配》《甜姐兒》《黃昏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