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洞察|P2P消亡史:從P2P到消費貸,網貸逃不出的割韭菜怪圈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港股一圖解碼

1.人人貸,最後一個爆雷的P2P平臺

近日,媒體報導人人貸一個月前出現債轉通道收緊,出借人標的到期後資金並未到帳。在「應急轉讓通道」中,7折申請已無法通過,只有6.5折通道可以腰斬價收回本金。如果選擇繼續等待,平臺承諾三年保本。

上個月,人人貸創始人楊一夫透露,平臺目前的回款情況「並不樂觀」,目前所有精力放在催收上。此前平臺一直在墊付回款,但現在墊付資金已經枯竭。

根據官網所示,截至9月30日人人貸出借人數量還有18.8萬人,借貸餘額250.5億元,涉及借貸筆數600萬筆。逾期金額為零。

到第三季還沒有出現借貸逾期的人人貸僅僅過了兩個月之後,便無法退回出借人的本金。如果不是第四季借款人有預謀集體惡意逃廢債,那只有人人貸公布數字有水分。

人人貸創立於2010年,是國內最早的一批網貸平臺之一, 去年還入選了胡潤研究院上市的《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平臺要求借款端小額分散,收益只有8%上下,借款人多為優質中小企業。但是客戶怎麼優質,人人貸回款還是出現了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人人貸是行業所剩無幾的幾個雷之一了。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宣布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在11月中旬完全歸零。人人貸由於平臺資產期限較長,所以轉型較遲。直到今年11月上旬,人人貸才正式宣布收斂新業務,把公司精力放在催收回款上。

最近人人貸暴雷,可能已經是P2P行業消失前的最後一絲火花。

P2P雖然沒了,關於網貸的故事和爭議還會繼續。

2.消費貸:它們都老了吧,它們在哪裡呀

作為行業裡的元老級玩家,人人貸見證了P2P從興起到全盛再到黃葉滿地。

2006年,P2P網貸起步,一直到2015年的十年間,監管層對其意見都是包容與支持。2014年,支付寶推出餘額寶,網際網路理財在移動網際網路用戶中得到普及,P2P網貸行業也因此出現爆發式增長。

2013年,全國P2P網貸平臺數量只有800家左右,但到了2015年數量就已暴增至3844家。2017年,P2P平臺數量再增至5970家,多家P2P平臺在這年赴美上市,行業發展進入頂峰。

但也是在這幾年內,監管層開始收緊對P2P網貸的監管。2015年7月,央行聯合十部委發布《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以銀監會作為P2P行業監管單位。

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監管層陸續下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網貸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基本框架搭建完成。

17年12月,「57號文」下發,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前全部完成,備案不通過者將被取締或清退。但到了當年6月,監管發現P2P平臺累積風險較多,處置時間較長,備案截至時間被延長。

進入2019年,野蠻增長的P2P監管方向從備案轉為轉型。當年下發的「175號文」和「1號文」要求要引導P2P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持牌資管機構。當年11月,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首次定調P2P下一步方向是「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監管層不再要求行業備案,而是要行業清退。

因而,進入今年之後,P2P平臺數量急劇下降,並在11月宣告正式清零。短短三年間,國內P2P平臺數量便從最鼎盛的5000+降至零。

當年的5000多家P2P平臺,除了人人貸現在在忙著追回款,現在都去了哪裡呢?

根據不完全統計,相當部分的P2P選擇轉向小貸、助貸、消費金融、理財平臺等其他金融行業,個別則跨界轉行進入電商、資訊平臺、系統服務等領域。

11月10日,美股上市公司嘉銀金科(JFIN-US)旗下你我貸宣布網貸業務正式清零,平臺在貸餘額已全部清零。嘉銀金科之後將徹底轉型為金融科技公司。

除金融科技公司外,根據上層意思,P2P轉型最主要的方向便是小貸及助貸平臺。

2019年11月,監管層下發《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要求網貸轉型為小貸公司,省級區域經營的小貸註冊資本不低於0.5億元,全國經營的小貸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根據《指導意見》,行業幾家P2P平臺都在今年完成了轉型:

今年1月,杭州兩家國資背景的P2P平臺浙農金服及金投行轉型為全國展業網絡小貸公司;

5月13日,廈門禹順貸和海豚金服轉型為小貸公司申請獲批;

9月10日,贛州發展融通資產有限公司轉型設立贛州發展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獲批;

10月12日,拍拍貸官宣已完成存量業務清零及推出,正式向助貸平臺轉型。

由於P2P轉型小貸平臺,有較高的註冊資金要求。故可想而知,更多未來成功轉型的P2P在這場行業出清中最後的結局便是如落葉一般被送走在今年的秋天。

因為沒有出借抵押要求,P2P成了借款人及平臺圈錢割韭菜的好地方。之前幾年創業爆雷的P2P項目層出不窮,甚至多到要用創始人畢業學校劃分成「北大系」和「清華系」兩大主要派系。

北大系代表有數學系畢業的唐寧創立的宜人貸、本章開頭由數學與應用數學學院金融數學系的楊一夫、李欣賀聯手創辦的人人貸、經濟學院的許建文的人人聚財,以及楊罡、薛亮、劉軍、孫雷各自的項目黃金錢包、聚財富、民貸天下、玖富錢包/悟空理財等。

清華系的代表則有清華大學親自控股的道口袋;趙偉平辦的銀湖網。

後來,北大系的薛亮因為非法募資被抓了,聚財富逐步坍塌;貸天下、投哪網、人人聚財宣布良性退出;人人貸也出現了債轉通道收緊問題並在幾日前爆出了最後一道雷。

清華系的銀湖網去年10月被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經偵支隊立案,網站當時尚有累計代償逾期金額3.78億元,借貸餘額33.73億元。

監管層要清退P2P,對於飽受冬雷震震之驚的普通百姓而言,並不是壞事。

而當部分P2P轉型小貸平臺之後,一場關於消費貸利弊的爭論便又應運而生了。

3.消費貸,天使還是魔鬼?

小貸公司在借貸過程中自身充當資金借出方,提供資金給借款人,收取利息,接受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監督管理,可自主報送和查詢徵信;P2P平臺則充當網貸信息的中介,撮合借款人和投資人,只收取信息撮合的服務費用,不能自主上報和查詢徵信。

因此,小貸公司爆雷的風險就比P2P小很多。

P2P轉型小貸公司之後,最近關於「消費貸」的爭議又出現了。

2018年,網貸平臺貢獻的貸款佔消費網際網路服務商貸規模比例為10%。隨著電商消費金融平臺推出層出不窮的消費貸服務,最近「消費貸」收割年輕人的聲音一直此起彼伏。

近日,京東金融因為一則廣告招致廣泛批評。廣告中,一位農民工打扮人士因為母親暈機要求換座,空姐向其推薦升艙服務。後排的男士隨即替農民工解圍,表示可通過京東金融申請最高15萬元備用金。

京東該則廣告內容隨即被指在誘導下沉人群使用消費待,首先正常情況下旅客暈機下空姐並不會要求升艙;其次,廣告並未指明農民工開通京東消費貸後,需要自己逐期償還。

另外,消費貸往往宣稱其日貸款利率不足0.06%,但實際上年化利率可能會高達30%以上。

消費貸盛行之下,國內居民槓桿率從2015年初的37%升至今年9月末近65%。另一邊,11月CPI卻自2009年10月起首次轉負,同比下降0.5%,其中豬肉價格下降拖累CPI下降約0.6個百分點。

居民槓桿率不斷上升,但CPI卻在下降,加槓桿的錢去了哪裡呢?

答案可能是房地產。從2017年開始,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增速呈現明顯的「此起彼伏」跡象。短期貸款以消費貸為主,而中長期貸款則主要是房貸。消費貸不斷增長但並未充分反映到消費物價,原因可能是部分消費者將消費貸用於償還每月的房貸或者是湊首付。

當錢源源不斷地從各種貸款機構流入房地產之後,居民儲蓄就可能會減少,投資能用的資金就越來越少。熱錢只在有限的閉環內流動,受惠的是閉環中放出高利息消費貸款的平臺及其他,而熱錢很難留到實業。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推出平臺各自的消費貸,可以最終補全自己業務生態的閉環,在各個環節變現消費者流量。但這種隨處可得的高利息消費貸在目前的語境下,可能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並無幫助。

P2P轉型的小貸平臺也是同樣的道理。消費貸看似是在促進消費,但從整個宏觀層面來看,其存在也有不少弊端。

4.總結

20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博士早在1983年創建格萊珉銀行,通過無抵押的小額信貸業務使得成千上萬的窮人擺脫了貧困——這被視為是全球P2P模式的雛形。

P2P模式在中國興起之初,一度被視為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但隨著行業逐步發展,因為其天然的漏洞(無抵押貸款以及平臺、借款人跑路等),中國P2P最終卻成為了割韭菜的場所,行業大雷一個接一個。

如今,部分P2P平臺已轉型小貸平臺。但在消費貸泛濫的今天,對於年輕人而言,利息高昂的消費貸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割韭菜呢?

作者|史蒂芬老夢

編輯|彭尚京

相關焦點

  • 財華洞察|P2P消亡史:從P2P到消費貸 網貸逃不出的割韭菜怪圈
    原標題:財華洞察|P2P消亡史:從P2P到消費貸,網貸逃不出的割韭菜怪圈   1。
  • P2P消亡史:從P2P到消費貸,網貸逃不出的割韭菜怪圈
    最近人人貸暴雷,可能已經是P2P行業消失前的最後一絲火花。P2P雖然沒了,關於網貸的故事和爭議還會繼續。2.消費貸:它們都老了吧,它們在哪裡呀作為行業裡的元老級玩家,人人貸見證了P2P從興起到全盛再到黃葉滿地。
  • 人人貸也出事本金打6.5折 曾經的P2P王者為何爆雷?
    雖然網貸機構已經清零,但投資者還是不能逃脫被收割的命運。  人人貸雷了?  人人貸傳出退出困難不是一天兩天了,最主要是在大夥的認知中,暴雷的P2P平臺都是高息,沒想到8%的人人貸也會爆。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全國僅剩的3家P2P是誰一平臺官宣P2P業務清零
    答案是……網貸行業的大清退已進入最後的「倒計時」。近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的重大成效,提到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國內在運營平臺已近「全滅」。重拳出擊!
  • p2p是什麼意思 借款時需要支出高利息
    在出現急用錢時很多人會通過不同的途徑借款,比如銀行、貸款公司、p2p網貸等,那麼p2p是什麼意思呢?你在平時通過這樣的平臺辦理過借款嗎?下面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下,讓你了解這種途徑途徑並注意相關事項。
  • P2P雜談|P2P暴雷潮是什麼意思?偽P2P才是暴雷潮的根本原因!
    於是,很多人認為沒必要再談p2p,他們認為已經是過去式了、應該讓過去的事情過去掉。那麼,我向這些人提出幾個問題吧!首先,你們知道「暴雷潮」是什麼意思嗎?p2p暴雷潮,顧名思義,說的是p2p網貸平臺在2018年三月以來,突然發生一堆平臺連續崩盤、倒閉、跑路、立案等國人不能預測的事件。暴雷潮的發生,也意味著號稱「網際網路金融」的p2p網貸平臺,立刻就要走下影視媒體宣傳、鼓吹出來的「理財神壇」。
  • P2P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是怎麼回事 P2P是什麼意思
    北京時間11月27日,銀保監會方面表示,截止11月中旬,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完全歸零。這個紅極一時的網際網路理財產品,終於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據悉,p2p即網際網路金融點對點借貸平臺,,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
  • 你是否真正了解P2P這個行業,P2P的這趟渾水你是否還在其中?
    最近一段時間,又有大大小小的P2P網貸爆雷,前有廣告鋪天蓋地的愛錢進,後有被譽為行業標杆的微貸網,很多人都是聽著朋友介紹,說這個平臺利息高,那個平臺利息高,風險低,時間一到就給錢,比銀行靠譜多了,那麼你真正的了解P2P網貸平臺是什麼嗎?它的運作模式又是什麼?
  • p2p,你得有責任和擔當
    人人貸榮譽榜單人人貸年報人人貸攜手民生銀行推進p2p資金託管全面升級。而我們拿了各種牌牌的p2p則堂而皇之地進行這種最為骯髒的勾當。久久不出良退公告,凍結出借人的債權還美其名曰是正常營業。開通打折通道,給你個百分之五十的本金出讓。美其名曰是為了照顧個別出借人的特殊情況。三年之久的兌付日期,和你熬,熬死出借人。你害怕的話好說,馬上簽定剩餘本金協議,收割你幾年的剩餘收益。花樣百出!
  • 愛錢進「暴雷」事件背後P2P平臺的的真相
    今天,我們不討論明星是否應該為代言產品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而是回過頭看看愛錢進暴雷事件背後的主要原因,以及投資P2P平臺到底靠不靠譜? 愛錢進實際上是一個網貸平臺,一提到網貸很多人就想到一些負面的詞語——詐騙、非法集資、要挾逼債等等。
  • 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微誠金服開啟P2P理財新時代
    據網貸互聯發布的報告顯示,全國網貸平臺月度活躍人數大概在300萬~400萬左右。隨著國家對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政策的落實,P2P行業日臻走上了合規發展之路,讓更多的投資人放心地參與P2P理財。在風雲變幻、魚龍混雜的市場環境中,眾多網貸平臺何以立本?  微誠金服CEO鄒春平在致辭中一語道破天機:誠者天下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也。
  • p2p金融投資理財網貸平臺
    p2p金融投資理財網貸平臺,只是他們的一半。有了足夠多的分數後,他們便淡定下來,半個小時左右才打一場。
  • P2P的江湖往事:一次野蠻生長的非正常死亡
    上一個庚子年的前一年,也就是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成立:拍拍貸,就是拍腦袋的那個拍拍,借著普惠金融的美好,披著科技創新的肚兜,更有超越美帝的夢幻,開始了一場人傻錢多快來的彎道超車。把他的門派發揚光大的,是納斯達克創始人麥道夫,幾十年的時間撐起了一個500億美元的大局,每年給出10%的回報,比標普的指數升值還高還穩定,當年那也是巴菲特的榜樣。只可惜有一天客戶要提現70億美元,麥道夫拿不出那麼多錢,於是讓自己的親兒子舉報自己,成為歷史上最大的詐騙案,在70歲高齡之際被判刑150年。
  • 到底哪些人會向網絡小貸平臺借錢?他們為什麼要去借?
    疫情之後,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出現了,它就是p2p平臺迎來了全方面的清退工作。然而清退工作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出現很多機構因資金不足等原因,甚至出現放出最低1折兌付方案的狀況。也正是因機構資金有限,市場上債權的增加,機構回購能力同時受限,所以債轉折扣正呈現一個走低的趨勢。
  • 今天,我們聊聊p2p的責任
    比如中國境內好多公司的名字,本來和英文字母不沾邊,但是要裝逼一下,起個很繞口的名字。很洋氣嘛!洋氣好!不像土包子產品,拿不出手。洋貨盡顯尊貴典雅!p2p一個被英國人玩膩的產品,不知被什麼人販運到中國,發生了核裂變。幾年時間,p2p混得是風生水起。在線上,央視在黃金段,給出得起錢的p2p平臺大肆宣傳。在線下,地方政府頻頻發布新聞會,給自己扶持的p2p造勢布局。
  • P2P從紅海到消亡,問題本質出在哪裡?| CKGSB Insights
    從2007年開始興起,到2013年遍地開花,再到2020年清零落幕,短短十幾年,中國P2P行業寫下了一筆轟轟烈烈的消亡史。回顧中國P2P行業的發展與清退,從「金融科技的開端」到「龐氏騙局」,P2P謝幕本質上是由於對風控問題的漠視——早在2014年,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阿里巴巴集團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在基於對宜信和人人貸兩大P2P平臺的案例研究中就揭示了這一點。
  • p2p全部清零,投資者的回款問題不解決,後果將會怎麼樣?
    11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對外表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實質性進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已完全歸零」。
  • 打鐵還需自身硬,同時具備「三證」的P2P平臺僅65家
    一方面「小額分散」能全方位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體現出普惠金融的「普惠」特點。根據監管要求,P2P必須退出大額貸款領域,而轉向小額分散的新興領域,這其中包括小額現金貸、消費金融、車抵貸、農村金融等《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個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20萬元,企業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100萬元。
  • 經歷三波「爆雷潮」後,P2P網貸行業的8000億「壞帳」如何清理?
    最近很多網友評論留言:誰不希望在銀行貸款?還不是因為銀行貸不了!是啊,沒有人「天生」願意多花30%多的利息,放棄銀行的低息貸款,而去找P2P網貸融資,也沒有人願意「黑了」自己的徵信而選擇逾期不還,這其中的癥結就是:P2P網貸行業抓住了銀行授信高門檻授信政策的「痛點」,正是由於銀行無法完全滿足借款人的融資需求,所以P2P網貸、小額貸款、消費金融等類金融機構應運而生,而且瘋狂生長。
  • 4月P2P網貸雙百榜:陸金服交易額大增33.8%,小牛在線進擊小額消費貸
    零壹智庫基於自有數據製作了2018年4月P2P網貸平臺交易額和貸款餘額百強榜。雙百榜共展示了127家平臺。  交易額百強榜中的TOP50隻有鑫合匯和桔子理財未進入貸款餘額百強榜。44家平臺交易額環比呈正增長,增幅中位數為27.5%。相比3月份,頭部平臺的排名基本一致,不同點在於團貸網取代有利網進入了榜單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