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娜 通訊員 單積盛
藉助科技的利刃,新鄉縣207名「村警」正從反詐力量的邊緣走向前沿,迸發出強大的活力——在全國各地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的態勢下,新鄉縣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電信詐騙逆勢下滑,案件量下降33.8%,案損下降51.4%,10月份實現8天電信詐騙案件「零發案」。
10月28日,新鄉市公安局黨委決定,在全市各縣(市)區推廣新鄉縣公安局結合「一村(格)一警」建立的電信詐騙宣傳預警機制。
詐騙秒級提醒 好科技也需好機制
10月14日,晚上9點15分,下班回到家中的新鄉縣大召營派出所民警薛文成反詐微信客戶端突然收到一條提醒:您所管轄的轄區有個叫」文本江」的有被詐騙的風險,請及時受理並勸阻。
打起精神,薛文成一刻沒停,立即按照提醒中提到的號碼聯繫到了當事人文本江。
正在家中泡腳的文本江覺得有些奇怪,怎麼今天這麼多陌生人打電話,剛剛掛了一個又來一個。
「我是咱派出所了民警了,我姓薛,也是咱村的包村民警,「你是不是剛剛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了?」
「沒有啊。」
「我們公安機關的反詐平臺檢測到了有疑似詐騙分子給你打了電話,趕緊來提醒下你,注意防範。」薛文成說。
聽到這裡,文本江才突然想起來,自己在村裡見過這個薛警官,而自己也確實註冊了一個反詐騙的平臺,一時放下心來,說起了之前的電話。
「剛剛確實有個女的問我炒股不炒,我說我不懂她又讓我加群了解啥的,不過我沒搭理她。」
「你做的很對啊,那可能是詐騙電話,不用管她就行。」
「好,好,我不會搭理她的,謝謝薛警官!」掛完電話,文本江心裡有些不平靜,因為之前有過上當的經歷,薛文成的這個電話讓他既溫暖又感慨。「要是以前有這提醒就好了。」
這個及時提醒了文本江的預警平臺,就是新鄉縣公安局找到的科技手段。
今年8月份,新鄉縣公安局在對比了幾家科技反詐公司後,決定與深圳安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藉助該公司的「東風大數據反詐及精準宣傳預警」平臺——「金鐘罩」,實現了對包括刷單、貸款、冒充公檢法、投資/交友等類型詐騙的監測和預警。
「我們通過對詐騙作案信息流的網際網路數據採集,配合『金鐘罩』對用戶信息的分析管理,做到了真正的精準宣傳、精準預防。」深圳安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負責人方英傑介紹說,群眾在關注「終結詐騙」公眾號並註冊「金鐘罩」這一產品後,一旦手機號在詐騙平臺註冊、接聽疑似詐騙電話等,「金鐘罩」平臺就會將預警信息通過微信平臺發送至公安部門和具體的民警,由民警進行回訪勸阻,避免上當受騙。
此外,該平臺還可以實現對群眾根據身份標籤、轄區歸屬等信息,推送關聯性較強的詐騙案例和反詐知識,用身邊的案例吸引群眾關注詐騙、提高警惕,讓宣傳更具精準性與目的性,從而提升宣傳和預防效果。
「以前是群眾報了案我們才知道,現在是詐騙分子一『伸手』我們就能發現,這對於壓發案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紹會上,平臺強大的預警功能得到了包括七裡營鎮派出所所長楊志濤在內的一眾民警們的認可,卻也引發了一些擔憂。
「如果關注平臺的群眾不多,起不到作用怎麼辦?」「投入這麼大,效果不好豈不是虧了?」……
「哪怕這個平臺的攔截率再低,哪怕只有10%,按去年的發案量計算也能夠阻止50多起電信詐騙案件,大約可以為群眾減少100多萬元的損失。」在新鄉縣公安局局長張忠文看來,即使投入十二分努力只有一分回報,這一分回報也是老百姓能夠得到的十分的實惠。
決心堅定,但難題同樣需要重視。如何儘快在群眾中推廣?如何讓預警更加及時有效,讓科技效能得到最大發揮?張忠文想到了「一村(格)一警」。
發揮「熟人」優勢 「一村(格)一警」走向深入
「我能叫他把我騙了?」「你別給我打了!」
今年29歲的張乃之是新鄉縣公安局反詐中心的一名回訪員,預警平臺運轉後,張乃之負責對沒有註冊「金鐘罩」產品、但被平臺監測到的其他詐騙電話的群眾進行勸阻。而由於缺乏群眾的具體信息,張乃之的勸阻經常被當做騷擾電話,甚至被質疑是騙子,不接、掛斷、拉黑是常有的事兒。
「又不是騙我的錢,我那麼著急幹嘛。」有時聽到一些難聽的話,張乃之也會因為委屈心裡吐槽幾句,可轉身還是繼續聯繫當事人。「想到被騙的群眾來局裡報案時的低落傷心的樣子,我就說服自己不能放棄。」張乃之說,有時候群眾不接電話,她就會用96110、辦公電話、私人電話來回換著打,直到對方相信自己的身份,擺脫詐騙的危險後才安心,那也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有時候群眾陷進了騙子的話術,民警打來的陌生電話很難快速獲得群眾的信任,就有可能就會導致勸阻不及時、群眾被騙。」新鄉縣公安局戶政科科長朱素霞說,經過「一村(格)一警」工作長期的實踐,包村民警與村民已經比較熟悉,並且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關係,這種優勢無論是對於平臺的推廣還是後期運行時的預警,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平臺的覆蓋面,把更多群眾納入保護機制下,新鄉縣公安局制定考核制度,每天對包村民警的推廣數量、所包村子的關注比例進行通報,月末進行考核評比;如果有群眾由於未註冊平臺沒有收到預警而被騙案件,包村民警要加入案件偵破,爭取為轄區群眾破案挽損,彌補由於工作疏忽發生案件給群眾被騙造成損失的內疚。
開展敲門行動,挨家挨戶介紹;村內的月末例會上,發動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在村裡推廣;舉辦文藝活動吸引群眾普及防詐的重要性……在考核的激勵下,新鄉縣公安局的「村警」們開始想方設法在自己負責的村子推廣。
截至10月25日,「金鐘罩」平臺的註冊量72923人,在30天的時間裡有效預警攔截619起。在8月16日至9月15日一個月間,新鄉縣一共發生了65起電信詐騙案件,涉及金額391萬元;而自9月16日平臺運行後,至10月15日的一個月裡,電信詐騙發案下降到了42起,下降比33.8%,案損195萬元,下降了51.4%。10月份的25天內,實現8天電信詐騙案件「零發案」。
「平臺突出的成效和群眾的反映給了我們很大信心,我們將繼續努力擴大平臺的覆蓋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張忠文說,「一村(格)一警」機制就是要解決群眾最為緊迫的事情,反詐平臺的起效離不開「一村(格)一警」工作的積澱和努力,而平臺的運行同樣為「一村(格)一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新鄉縣公安機關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繼續堅持「腳板+科技」,不斷推動「一村(格)一警」工作向深裡走,不僅要提高見警率,更要提高管事率,要從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