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困:常在求職第一關就因「非全」被卡掉

2020-12-14 澎湃新聞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一則題為《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鄂爾多斯致歉:組織者不了解通知》的報導引發社會輿論關注。

看到相關報導時,2019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別有感觸。

王璇回憶,由於學制是兩年,2018年下半年,北師大心理學院一些2017級非全日制研究生已開始找工作。「當時有不少學生反映,求職過程中發現很多企事業單位都只招全日制畢業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面十分窄。」王璇說,為此,北師大心理學院還發了一則《關於北京師範大學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性質的說明》,解釋非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與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相同。

但據王璇了解,2018年之後畢業的北師大心理學院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求職時仍會遇到因「非全」被區別對待的情況。

今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單位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目前,有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區分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學歷,但情況仍待進一步改觀。

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韻目前正在關注招聘信息,她說,「比較委屈的點在於,我們經過系統化嚴格培養出來具有專業技能的專碩,最終卻因為『非全日制』被擋在招聘的第1道關卡外,在需要專業技能的崗位招聘中不被認可。」

近期,澎湃新聞在調查中發現,仍有很多招聘單位明確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進計劃中,諸如落戶優惠、人才補貼、就業崗位等也只對全日制研究生開放。

「對學歷歧視幾乎沒有問責,是這類歧視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消除學歷歧視,必須兩手抓,一手抓教育質量保證,確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一致;一手抓公平就業,就業權益保護,對用人單位查證屬實的歧視行為,必須糾正並問責。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

2016年9月印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對「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詞進行準確界定: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相應的,全日制研究生則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上述通知明確,2016年11月30日前錄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規定執行;2016年12月1日後錄取的研究生從培養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區分。

關於「2016年11月30日前錄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規定執行」中的「原有規定」,2017年教育部還曾作出過解釋。關於單證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工作,從2000年起,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聯合組織考試發展為全國聯考,統一考試、統一錄取;完成學業的學生有學位、無學歷,俗稱單證研究生。

此後,201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通知,從2016年起,不再組織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全國聯考,除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外,其他類別的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招生工作,將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納入國家招生計劃和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管理。

2016年教育部發布文件明確,從2017年起,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統一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還明確,從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這說明,非全日制研究生與此前的單證在職研究生不同,屬於雙證研究生範疇;其與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區別是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

前後兩屆研究生迥異的求職境遇

但實際求職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況與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鮮明反差。

「2016年我們專業招的還是全日制碩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顯感覺到2016級研究生的就業情況比2017級的好。」李韻告訴澎湃新聞,其所在專業,2016級畢業生中有不少人現在在高校工作,部分還是教學崗;而2017級畢業生裡,絕大多數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關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門外的情況,整體就業情況明顯不如2016級的好。

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0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中也提到,「雖然國家規定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市場上仍然面臨差別待遇。」

今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單位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

然而,李韻沒有感覺到求職境遇有明顯改善。

「很多次,初看網上某條招聘信息感覺自己很符合條件,點進去才發現要求學歷為全日制。」李韻向澎湃新聞發來多條這類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師、輔導員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進計劃中提供的一些職位,但無一例外都要求學歷須為全日制。

「有人一聽『非全』就覺得很水,懷疑是不是邊工作邊去買了個文憑,但我們學校真的對我們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很嚴格地進行培養的。」李韻有些委屈地說道,求職時,明明具有招聘崗位所要求的專業技能,卻因學歷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類專業的全日制研究生則更容易得到認可,這讓人很難受。

澎湃新聞在採訪中也發現,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確實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

「我覺得非全日制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花的時間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導師給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導可能也相較少於全日制研究生。」蘇州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蘇銘對澎湃新聞說道。

但蘇銘認為,即便如此,招聘單位也不應該在招聘的前置環節就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設置障礙,至少應該給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規模收縮

2017年3月,《中國教育報》曾報導稱:政策(指《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關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養等的各方面規定)推出後,2017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大幅增加,江蘇、北京、遼寧等地的增幅均超過20%。對於此項旨在整體推進研究生招生培養體系規範化、高質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

換句話說,《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發布可能一度帶動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

然而,拉長時間線來看,近幾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規模整體已呈縮減趨勢。

《2020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中稱: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納入統考以來招生單位面臨的普遍問題。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專業招生計劃,部分專業存在無人報考、無人上線、考生不願調劑到非全等問題。從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數據看,生源短缺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上述報告顯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卻呈現縮減趨勢。其中如,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計劃數較2019年減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計劃招生數為3400人,2020年較2017年縮招1600人,僅計劃招生1800人。

報告還稱,中國教育在線調查顯示,六成左右考生不願意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願意把非全日製作為備選項。而對於不願意報考非全日制專業的原因,超過七成的考生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

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難獲同等機會問題?

同屬「統招雙證」、擁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的處境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一些招聘單位並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卻是統招統分、且雙證齊全研究生,在招聘過程中,我們一提到非全日制就會被質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用人單位會更多參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據有些招聘單位稱,『人社部沒有發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這類文件』。」李韻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網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落款顯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屬於發文的五部門之一。

但從近日有關鄂爾多斯教師招聘「歧視非全日制學歷」的話題討論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見、誤解。「雖然不應該歧視,可是要是完全沒有區別的話,我讀全日制幹嘛?」「因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專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這類評論在網上獲得了大量的點讚。

對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質疑「很水」的問題,據中國新聞周刊2019年報導,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的周光禮認為,「從學習投入度來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質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

報導還稱,從生源上來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數總體上要低於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佔大多數,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從而調劑到了非全日制。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楊穎秀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讀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經驗,一般不存在就業被歧視或找工作難的問題。

「國內部分學校、專業招收非在職人員讀非全日制碩士,主要是為了解決生源問題。實際上,非全日制碩士都屬於專碩,從本科應屆生中招專業碩士是不合適的,也未與國際社會接軌,國際上基本都是在職人員讀專業碩士。」楊穎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應屆生被招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後,其培養方式、就業去向等與學碩的區別並不明顯,培養質量也難保證。

澎湃新聞還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該規定中提到,「原則上招生單位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如果面向在職人員招生且實行培養之後定向就業,那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後就不存在就業問題。」對此,熊丙奇分析指出,這種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時遭歧視的問題。

楊穎秀認為,從國家層面來說,從在職人員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發展趨勢。她以教育領域舉例說,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學位、學歷層次在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佔比還較低。從在職人員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於在職教師通過讀研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就眼下討論正熱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視」問題,楊穎秀和熊丙奇都認為,用人單位應按政策規定,給予均等機會。

熊丙奇還指出,對學歷歧視幾乎沒有問責,是這類歧視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學歷歧視,必須一手抓教育質量保證,確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一致;一手抓公平就業,就業權益保護,對用人單位查證屬實的歧視行為,必須糾正並問責。

(文中王璇、李韻、蘇銘為化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考上碩士卻成了找工作的絆腳石——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之痛
    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因為用人單位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碩士,反而成了求職的絆腳石。1「非全」研究生:仿佛讀了個「假碩士」在這個特殊的就業季,碩士研究生小曹怎麼都沒想到,阻礙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碩士學歷。
  •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非全被認可了嗎?
    「非全」研究生:仿佛讀了個「假碩士」   在這個特殊的就業季,碩士研究生小曹怎麼都沒想到,阻礙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碩士學歷。   作為西北某大學2017級「非全」碩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職時發現許多崗位自己都不能報考。「找工作時發現,約一半以上的國企、銀行還有人才引進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 「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又到了一年火熱的求職季,各個高校的學生都湧入了人才市場。作為北京某大學2018級法律碩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職時備受冷眼,由於讀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數律所、省考的崗位她都沒有報考資格," 想不通,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制的為何不被承認?"
  •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委屈:我們不水!
    王璇說,為此,北師大心理學院還發了一則《關於北京師範大學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性質的說明》,解釋非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與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相同。但據王璇了解,2018年之後畢業的北師大心理學院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求職時仍會遇到因「非全」被區別對待的情況。
  • 選調生被拒籤、編制難落實:一位「非全」研究生的坎坷求職路
    「除了畢業證書上多了個『非』字,我其餘的材料跟全日制研究生沒有區別。我們的師資、完成的作業和論文都是同樣標準的。但就因為選擇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失去了很多機會。」回首自己的求職經歷,童欣(化名)感到很心酸。
  • 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他們找到工作了嗎?
    近兩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越來越火熱,尤其是在職,很多都選擇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時,相信不少同學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非全日制畢業以後好找工作嗎?會不會受到不公平待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第一批畢業的雙證非全日制研究生們怎麼說?
  • 非全研究生考教師被取消資格,非全日制學歷,究竟有什麼用?
    研究生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分,長期以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求職、落戶等各方面都遭遇歧視:近期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海南中學教師時,就因為這樣的學歷被取消資格。近年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各方面遇到的困難確實不少,比如人才落戶、找工作等等,而這樣的事件也並非個例:此前鄂爾多斯市也出現類似事件,不同的是,相關部門已經公開致歉,表示教師招聘組織者,不了解上級通知,導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招考過程受到區別待遇。
  • 非全要求與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對待,合理嗎?為何會被區別對待?
    最近關於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歧視的問題,引起了熱議,起因是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教師,在面試環節被取消資格,因為按照學校要求,是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這個問題之所以引發熱議,是因為非全在很多招聘中都不被認可,很多單位明確要求「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就連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會,非全也不能參加,或者雖然允許參加,但招聘單位根本不接招。這是現實。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人身邊都能找到。
  • 為什麼非全考研的人數居高不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被不被認可?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職讀研教育較為熱門的報考方式,學員經過非全日制研究生專業課程學習,順利畢業後可以獲得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從而提升個人學歷和學位,雙證的優勢深受學員的青睞。最近,很多人對於「為什麼非全考研的人數居高不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被不被認可?」
  • 還瞧不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回應了,意味著報考非全越來越好
    之所以,近年來,不少用人單位都不樂意承認或者錄用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員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誤區,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於學習時間不夠,所以學歷的含金量遠不如全日制研究生。但其實無論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都完成了一樣的學習任務,有一樣的專業能力,學歷的含金量也沒有太大的不同。
  • 非全日制研究生=假碩士?上萬人表示「非全」是找工作絆腳石!
    我是「向上好青年」非全日制(簡稱「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然而在近幾年就業季中,許多非全日制碩士畢業生卻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業歧視。【我就是二戰也不去讀非全日制】這是17、18、19年,20年無數考生的內心寫照!為什麼「非全」研究生一直飽受非議呢?
  • 紅利期過,非全非定向已成歷史,2021高校只招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
    2020年以前的非全研究生或許還能撿漏到一個非定向就業的機會,但從2021年開始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業類別的,言下之意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要在職人員報考的。很多考生還是對定向與非定向搞不清楚。
  • 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是什麼?調劑去了非全有必要讀嗎?
    近日,小編接到一位研友的問題我的分數通過複試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本校同專業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有名額,我不是很了解非全和全日制到底有什麼區別,非全值得一讀嗎?二者區別其實關於非全和全日制到底有什麼區別,早在國家2019年8月12日出臺的《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已經明確了。研究生的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其他政策標準完全一致。
  • 「全日制統招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統招研究生」一樣嗎
    「全日制統招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統招「全日制統招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統招研究生」一樣嗎隨著考研的熱度逐漸上升,好多朋友知道考研究生,統招與非統招的區別,那麼統招也分為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一說。(全日制統招研究生)例如:(全日制統招研究生)每周一到周五定時上課,按時學習。屬於脫產學習。適用於可以每天可以定時上課,不需要上班的人。
  • 關於非全日制研究生,5大真相必看!
    最近,收到不少小夥伴關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留言,大家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有許多疑問,現就幾個典型問題集中解答: 01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為響應產學結合適應時代需求而提供的攻讀碩士研究生學習方式
  • 教育部: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通知
    ,促進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規範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相關規定和精神,現就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請遵照執行。
  •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該遭受就業歧視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2021屆高校畢業生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日前,教育部發文要求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其中,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12月1日《人民日報》)關於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爭議向來不少。此則新聞一出,更是引來不少質疑:「憑什麼?非全日制上課學時怎麼能和全日制的相比?他們在讀書上花的時間有全日制的多嗎?配和全日制研究生比就業?」難道,非全日制真的「不配」嗎?
  • 在職研究生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你怕是搞錯了!
    說起在職研究生,很多同學的反應:那不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嗎?那你搞錯了! 在職研究生可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二者究竟是何關係?其實,在職研究生有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中外合作辦學碩士三種報考方式,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在職研究生的一種報考方式。
  • 教育部等5部門發布文件:非全與全日制研究生須享同等待遇!
    【MBA中國網訊】關於考研是選擇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的學習方式,一直都是考生糾結的問題。在職人考研既不想丟掉工作又想讀書,選擇非全,不免擔心含金量、就業等問題。「非全日制研究生相當於本科生」"課程水、混學位」「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學生」......近幾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的話題屢見不鮮。
  • 黑龍江省非全日制與全日制研究生享同等就業機會
    近日,省教育廳等五部門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公開招聘要根據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條件,不得設置與職位要求無關的報考資格條件,依法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與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就業服務和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