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普洱人關注普洱微生活網
麗江宋城旅遊區夏季主題活動——辣椒節,在人與動物「發呆」大賽和泡水缸裡吃辣椒比賽中拉開序幕。
麗江是慢生活的代名詞,安靜與火辣在麗江宋城旅遊區激烈碰撞,雖是冰火兩重天,不僅毫無違和感,反而迸發出別樣的魅力。
吃辣椒大賽經過激烈的初選,進入決賽的9位吃辣高手整個人泡進直徑1.1米、泡滿辣椒的大缸中,左右開弓,抓起辣椒就往嘴裡塞,感受從內到外的辣爽體驗。
即便是以全中國最能吃辣著稱的四川人,都直呼太辣受不了,淚水溼了眼眶,額頭也冒出了汗,甚至有人辣到退出比賽。
最終,一名來自四川成都的遊客「辣」到了最後,兩分鐘吃了40餘個小米辣,贏得了一個價值萬元的24K黃金辣椒。
雲南出產中國最辣的辣椒
中國最辣的辣椒其實產自雲南和海南。雲南涮涮辣和海南黃燈籠椒是中國「特辣」辣椒的代表,辣度單位遠超其他品種。海南黃燈籠椒可以達到 17 萬 SHU 左右,而雲南德宏出產的「象鼻涮涮辣」的辣度更是達到了令人髮指的 44 萬 SHU,其狠辣程度使得「象鼻涮涮辣」調味的方法頗為簡單——將果實弄破在湯裡涮兩下即可產生足夠辣味。
海南黃燈籠椒與雲南「象鼻涮涮辣」
辣味濃重的辣椒產自雲南和海南真的是個意外嗎?
其實不然,辣椒中的辣椒素含量存在一定區域差異,海南、雲南等產區的辣椒中辣椒素含量較高,而西北、華北等長江以北地區的含量偏低。原因很簡單,辣椒在日溫差小、日照少、溼度高的種植環境更容易積累辣椒素。這是辣椒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產生的抗病蟲害機制——陰溼天氣有利真菌繁殖,而辣椒素能抑制真菌。
不同主產區辣椒辣度比較
雲南和海南的辣椒產區氣候溼潤、多陰雨天氣,而當地的辣椒品種又是小型椒,能培育出最辣的辣椒也就毫不奇怪了。
雲南人吃辣能力排行榜
「雲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本次吃辣椒大賽輸給四川人,未免讓雲南人有些不服氣。
不說別的,光是辣椒品種,雲南就得天獨厚。比如被稱為雲椒的皺皮辣,還有德宏等地的涮涮辣。
那麼,問題來了,雲南哪裡人最嗜辣呢?
很多人知道文山丘北普者黑,卻不知道丘北縣可是「中國的辣椒之鄉」哦!
丘北縣種植辣椒始於明朝末年,於1999年獲得「中國辣椒之鄉」稱號。出產辣椒各指數均高於頗負盛名的朝陽辣、日本的三纓辣、河南的香花辣椒,被公認為是最好的食用辣椒之一。
圖為丘北縣舉行一年一度的「吃辣椒大賽」,專治不服者
愛吃辣椒才種辣椒,文山人民當仁不讓坐上雲南吃辣能力第一排行榜啦!
如果說文山人靠吃辣椒數量取勝的話,德宏人就是辣度之王。
德宏州擁有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品種——涮涮辣,傣語稱「嘛苤脹線」,與印度東北部山區的魔鬼辣椒是同一類品種的變異。當地人也很小心吃這種辣椒,其辣度是朝天椒的20—30倍哦。
德宏人愛吃「涮涮辣」排在第二,隔壁的西雙版納自然不會差。
在版納,「小米辣」這種辣椒有綠色也有紅色的,個頭只有2到3釐米左右大小,只需一點就非常辣。綠色的放在菜裡不注意是發現不了的,常常讓人一口就眼淚鼻涕其流~
普洱人除了愛茶,還愛辣。來普洱玩,你隨便找個普洱人問他愛吃什麼?他肯定會告訴你,酸的辣的。
從普洱的街邊小吃,醃酸雞腳、涼拌酸木瓜,再到宴席上的酸筍煮魚、木瓜豬腳,以酸辣為主的食品真是隨處可見。對於連吃水果都要沾辣椒的普洱人民,洋芋君只能甘拜下風!
臨滄辣的風味與眾不同,普洱又辣又酸,臨滄卻辣得乾脆,德宏辣到了嗓門,臨滄卻辣到了你心裡。洋芋君甚至覺得,臨滄的酒都特別特別辣!
臨滄人吃飯時,經常製作一種調料,孟定朝天椒切碎,姜切絲,放上鹽、味精、醬油,拌好,然後拿煮好的菜蘸著吃。
紅河州有一種體小細長,看上去酷似小米辣的辣椒,當地人稱「那刀辣」。其辣感不像小米辣那樣寡辣,而是辣口不辣心。作為哀牢山的特產之一,它在紅河州的佐餐輔食中久負盛名哦。
當地人幾乎頓頓都有辣椒,已然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酒菜。村裡的男人有時候用幾顆辣椒做下酒菜就能喝很長時間的酒了。
雲南大理的白族,是把吃辣椒和增進親情緊密聯繫的。這是因為在白族話裡,辣的發音為「親」,相同的音引申出相同的義。白族人結婚鬧洞房要燒乾辣椒,以「親(辣)」新人,以「親(辣)」賓朋好友。
當眾人被嗆得咳嗽不斷、淚流滿面的時候,歡笑聲也同時爆發,親切熱烈的氣氛空前高漲。這一幕在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電影《五朵金花》裡可以真切目睹。
楚雄彝族菜的特色是以肉食為主,必不可少的就是辣味。當地人最愛用辣椒、木姜子、花椒等辛辣味調料製作飲食。彝族菜的特色是鮮、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又不膩心,味美無窮。
此外,當地人還喜飲「辣白酒」。敬上一碗積年貯藏的辣白酒,是彝族接待長輩尊者和佳朋良友的最高禮節之一。
昭通由於地處雲貴川交界處,自然成了三省人民往來頻繁之地。人口的流動使川菜、黔菜、滇菜三個菜系在此融合,形成了兼有三味的昭通菜,對辣的嗜好也帶上了四川的麻和貴州的糟辣。
昭通人愛用昭通醬調味,烹飪菜餚時,加入適量的昭通醬,能使菜餚口味更佳,增進食慾。
曲靖大多數人對辣的接受程度都很高。菜品口味和川菜接近,比川菜偏辣,但沒川菜麻,算是無辣不香的飲食習慣。
赫赫有名的霑益辣子雞便是辣中有香,香中有辣,對於吃不慣辣的人,雖然第一口可能就會辣得冒汗,但絕對會忍不住接著吃下去。
藏區的基本食物,就是糌粑、酥油茶、青稞酒,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從這幾種東西變出來的。
藏族人喜歡吃肉類和辣的食物,是因為當地氣候寒冷,吃辣可以禦寒,而且不習慣甜食哦!
保山美食以騰衝為代表,在雲南獨樹一幟,具有油而不膩、酸辣有度、香而爽口的特點。
總的來說,保山人口味比較溫和,對辣的嗜好程度一般。此外,騰衝菜略鹹,口味清淡的朋友可提醒廚師少放鹽。
麗江人也吃辣,但其辣的程度相比雲南其它地區遜色很多。當地人喜歡吃鹹,辣的食物,口味比較重,炒菜也會放很多油,每個菜都必放辣椒,連青菜如是。
嗜辣的人在麗江吃飯,可以跟老闆說:「來點小米辣。」
雲南怒江一帶的人民也喜歡吃辣,且油重,總體偏香辣。
怒江人吃青梅、木瓜都要蘸小米椒;李子還沒熟就摘下來,一樣也是和著蘸水辣一起吃,吃手抓飯時,沾上調製好的蘸水,酸澀辣俱全,怒江人最愛。
玉溪人民除了愛吃辣,更愛吃甜!酸醋是甜醋,醬油也是甜醬,酸湯也是甜酸的,吃個涼卷粉都是甜辣型的。
有名的玉溪酸菜可以形容為:那甜爽!外地人買之前一定要問清楚哦~
做為省會城市,昆明650萬常住人口中,有198萬的外來人口。所以昆明的餐館已經很明白怎麼樣「照顧」外來人口的口味了。
當然,土生土長的昆明人還是很愛吃辣的,每家每戶不一定有「老乾媽」,但一定有一瓶油辣子。
其實辣味嗜好是一個適應的過程。吃辣越多,對辣的敏感程度就越低,也就越會吃辣。這種適應過程與人的性格等等沒有關係哦。
喜歡本文的親就給個
責編:一個叫春的人
來源:食色雲南
本平臺長期徵收普洱本地原創內容稿件(稿費從優,優稿優酬)
投稿郵箱:814796091@qq.com
私信: wuceo2013 lidongchun6868
合作洽商:1309966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