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收穫的節日,2020年9月22日,史丹利獨家冠名CCTV-1農民豐收節晚會《豐收中國》為中國農民獻上豐收讚歌。
金秋時節,風景美如畫。
走進鄉村田野,滿眼儘是豐收景色。
籽粒飽滿的稻穀、玉米,碩果纍纍的果子,轟鳴奔騰忙著收割的機械,還有喜獲豐收的笑臉,構成了豐收節最美的圖景。
豐
昨天,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各地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慶祝節日。
豐收,是喜看稻菽千重浪;
豐收,是熬過春寒夏雨後的收穫;
豐收,是揮灑汗水之後見到碩果的喜悅;
豐收,是年復一年在大地上播種無限的希望……
據農業農村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3萬億斤,我國糧食人均佔有量是472公斤,超過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20/21年度我國三大穀物仍將供大於需。其中,小麥產大於需1400萬噸左右,稻穀1700萬噸左右。小麥、稻穀口糧品種庫存為歷史上最充裕時期,口糧供應絕對安全。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在我們喜迎豐收節的時候,有一群人,功不可沒——他們,就是守護土壤健康,提供作物營養的企業以及從業者們。
他們,跋涉在祖國大地,接近消費者的地方,研發、生產、營銷和服務。12大生產基地,山東德州、山東平原、山東臨沭、吉林扶餘、遼寧營口、廣西貴港、湖北當陽、河南寧陵、河南遂平、江西豐城、甘肅定西、新疆輪臺,2000多個銷售服務網點。只要有種植,就有他們的足跡,也讓大家記住了「黃土地,黑土地,種地就用史丹利」的Slogan。
ISO複合肥國際標準起草單位
他們,從不滿足現有的成績,不斷攀登,不斷創新。擁有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重視科技研發與國際合作,用持續的創新能力,為品牌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科技含金量。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史丹利成立了國際同步的測土實驗室——蚯蚓測土實驗室,實現了測土技術的批量化、速效化土壤檢測。掌握核心科技,搭建農業發展新動能。
2016年3月,史丹利科技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他們,每天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和時間賽跑,只為了研發出更加適合當地作物的產品。聚焦專用肥的專業化生產,研製出包括史丹利三安、第四元素和勁素等專用性產品;針對經濟作物推出的純硫基,優質水溶肥系列小黑袋等。根據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的權威認證,史丹利三安銷量已經累計突破一億袋。
2015年11月,硝基複合肥勁素問世
他們,致力推進世界農業現代化進程,為業界打開了新的窗口。成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建設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在東北、內蒙、山東和河北等地成立9家合資公司,流轉50多萬畝耕地,擁有庫容50多萬噸的糧倉,初步實現了產收銷一體化。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創造行業發展新動能。
豐收節,在我們慶祝糧食豐產、豐收的同時,讓我們也向那些不辭辛勞,守護著大地豐收,踐行著現代農業,並播撒著豐收希望的那些企業,以及從業者致敬!
▼
在這裡
挖掘行業深度
傳遞行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