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型帥氣、談吐親切的林柏偉現年39歲,在東莞一家香港企業任職,與妻子育有一對兒女,家中還養著三隻活潑的狗狗,以還不到40歲的年紀,就成了現在年輕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
許多人認為的「人生勝利組」,不外乎就是靠著先天的條件;而像林柏偉這樣,旁人看來如同「開了掛」的人生,在這背後他靠得不只是幸運,絕大部分是他一步一腳印打拚出來的結果,從他的故事中,我們能看出其實他就是自己人生的外掛。
從大學畢業後,林柏偉進入電子製造業上班,因緣際會之下,在2003年左右來到了崑山工作,做得是資材相關領域,並且從工程師做起,林柏偉以二十出頭的年紀到臺廠內擔任幹部,「當時到了這邊發現臺幹幾乎都大我一輪以上,像這種比較年輕的幹部算是公司比較嘗試性的讓我們去做。」
林柏偉表示,當時年輕臺幹相較於資深臺幹,在新舊的銜結上比較能適應,同時也彰顯出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便一路從工程師、課長、主任做了上去,而臺資場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雖然福利很好,但常常都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要不斷支援工廠的運作,晚上一通電話就得過去處理事情;後來家中投資了工廠需要幫忙,便從崑山回到了東莞,而這是一個完全不同型態的臺資廠,林柏偉表示一開始非常不適應,找不到存在的價值,但也累積了許多臺資廠工作、管理的經驗,後來也成為了未來道路上的沃土。
藉由朋友介紹來到現在的香港企業——東莞柏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任職,「這家香港公司很特別,他們從來沒聘用過臺灣人。」林柏偉表示,這家公司知道臺灣人對於工廠管理這一塊很有一套,一進去的時候,他發現雖然都是製造業,香港公司的體制跟做法完全不一樣,香港跟臺灣都各有所長,而臺灣人則是在製造管理的部分比較擅長。
「後來我就把我在臺資廠的那一套整個搬過來,用那樣的做法去做很快就立竿見影。」林柏偉來到這家港企之後,發現了一些工作管理上的問題,他便說服老闆可以試看看臺資廠的做法,建立了一套制度,然後慢慢的工作就銜接上了,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香港公司跟臺灣公司不同的點就是,他們給的薪資給的比較好,會比臺灣高兩倍以上,但是假期沒有臺資廠多。」林柏偉表示,在這邊就是跟著港幹的假期見紅就休,所以都是有休息的空間,後來因為有小孩,之後一年就是寒暑假回去臺灣,現在則是很自然而然在東莞這邊落地生根。
目前已經在東莞安居樂業的林柏偉,在近兩三年來也有嘗試過創業,同時在港企工作的情況下,與同事一起做了一間網際網路公司,當時也做得風風火火,參加了很多比賽,也有許多被採訪的經驗;當時他是兼職在做網際網路公司,也發現網際網路產業領域大不相同,「在做了一兩年之後發現不行,我就趕快先收了。」他發現如果再不劃出停止線的話,會讓整個家庭都被賠掉,林柏偉表示,因為他還有家庭需要供養,無法沒有後顧之憂的全數賠進去做,所以就趕緊收起來。
「在之後二、三十年之後,我確定我兒子是沒有這種工作可以做。」林柏偉笑著表示,之所以會去創業,是他發現製造業已經在轉型,不管是貿易戰的衝擊等等因素,臺灣幹部在這個行業漸漸式微,他表示未來一定還是會去創業,只是會先站穩腳步,再做更好的規劃。
「我在大陸已經十多年了,大陸經濟真的很好,所以要抓住機會,只能去適應這裡,才能找到新的契機。」林柏偉也給創業者許多建議,他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是,要先衡量自己,要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把握,找到那把尺在哪裡,設定一個截止點,什麼時間點該停就該停,「如果無止盡的輸下去,那麼只會全盤皆輸,有時間點還可以再打起來。」林柏偉表示,在這邊創業只要不是去騙人,認真去做就會有結果,他相信下一次一定會更好,同時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崑山剛好在江蘇跟上海中間,而東莞也是這樣,是在深圳與廣州中間,這個位置好處就是,與兩地位置接近,資源都可以共享到,相對而言,交通也不會那麼壅堵、房價也不會太高。」林柏偉認為,東莞相較於一線城市而言,所付出的居住、生活成本不會那麼高,這幾年也不斷地在發達,無論在城市規劃、綠化方面都在發展,而且近年治安也改善很多,老百姓都能夠在此安居樂業,整體環境都變得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