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後半句才是經典,可惜鮮有人知

2020-12-11 佳欣侃史

巴甫洛夫:「我畢生都熱愛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也許甚至說,我更熱愛體力勞動。當在體力勞動內加入任何優異的悟性,即手腦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更特別感覺滿意了。」

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系列珍貴的文物遺產,我們今天都在不斷的研究,而對於這些歷史遺物的研究,同樣也是為了我們更好的了解古代社會,了解那個環境下生活的人民,也了解我國的發展史。因此,無論是墓葬當中出土的文物,還是流傳至今的民俗諺語,都是現代人解讀的一個重點。中國經歷了5000年的發展,中間的歷史脈絡今天早已經不甚清晰,而所流傳下來的這些文物遺產,則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進行解讀與研究。

一. 古人勞動經驗的總結

中國是一個有著非常悠久歷史的國家,而在這樣漫長的歷史過程當中,所留下來的歷史遺蹟也是非常豐富的。一個國家的發展總是離不開文明與歷史,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會面臨怎樣的困境,這其實意味著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從頭開始,而從頭開始的艱難,往往都是非常巨大的。同樣一個擁有文明歷史的國家,悠久而又源遠流長的文化值得所有人的學習與欣賞,文化是所有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所有人在生活與生產的過程當中所凝練出來的,這樣的文化教導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

孩子的成長對於每個家庭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也同樣離不開文化。但在古代社會當中,那些無從接觸文化與教育的人,他們一切的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生活和生產。古代的教育都與勞動結合在一起,古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勞動,而那些能夠流傳至今的民俗諺語,也是在古人的勞動當中積累出來的。儘管有些民俗諺語我們無法認可,但有許多卻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哪怕他們沒有太多的知識,但是憑藉著實踐生活,他們依然能夠走在時代的前列。這就好比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俗語,想必大多數人都知道,不過它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可惜鮮有人知。

二.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由來

所謂的「好馬不吃回頭草」,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看也能夠知道,那就是一匹真正的好馬,是從來不會掉回頭去吃草的,他只會不斷的吃麵前的草,進而一步一步的向前走。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眾多民俗諺語當中的一句,而之所以得出這句話,自然也是源於他們的實踐生活。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過馬兒吃草,那麼他們顯然無法說出來這樣的話,而馬兒吃草的確就是如此,他們不會去吃周邊的草,也不會掉回頭去,而是緊著自己面前的草,一邊向前走一邊吃,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既保證吃飽的情況下,而又不會迷失了方向。

這句話我們今天依然在用,而能夠用到這句話的場合,大多都是在男女雙方之間,並且通常是在男女雙方之間產生了矛盾時,或許是因為一時心頭的氣憤,又或許內心深處的確有這樣的想法,才會說出這句話,意思也就是不管日後如何,我都不會回過頭再來找你。這其實也算是典型的戀愛以及婚姻當中的用語,當一方選擇離去,那麼他就絕對不會再回頭找另一方。而這句話最開始的意思,雖然不適用於男女雙方之間,但內涵倒也差不多。

三. 從古至今對於忠誠的強調

不過,這句話向來都是前半句為人所熟知,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後半句話才是真正的經典之處。緊接在「好馬不吃回頭草」之後的句子,是「忠臣無事二主心」。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臣子,或者說一個忠心的臣子,他會永遠的效力唯一的主人,而不是在關鍵的時刻臨陣倒戈,通過投靠別人來謀得利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我們向來都強調忠誠的意義,對於任何人而言,哪怕是在工作當中,我們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忠誠的員工。

一位忠誠的員工,他的實力或許不會特別出眾,他的口才或許不會特別出彩,但是他一定沒有其他的心思,一心都會為了自己現在所效力的這個人,而不會做出任何背叛的事情來。這一點古人也是非常強調的,尤其是那些忠於一代帝王的大臣,他們往往能夠享受至高無上的殊榮,同時還能夠得到無數人的讚譽,就是因為他們的忠君事主。

結語

像「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樣的俗語,在我國古代有非常多,但同樣,人們在大多數時候似乎只知道上句,對於下一句卻不在乎。古人所留下來的一些民俗諺語,我們雖然不能完全的認可,但也要知曉其中真正的含義,才能夠體會到古人的用心之處。

相關焦點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能夠流傳到現在的俗語和古籍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一、「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含義「好馬不吃回頭草」作為中國流傳下來的俗語,自然有它的出處。在這之中,還包含著一個典故。
  • 古人云:「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的,通過這句話引申出了下一句的經典。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經典所在,可惜十人九不知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讓我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好馬不吃回頭草」相信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有時候還會與人說上幾句,但是你知道這句俗語的出處嗎?其實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才是精華所在,但一般人卻鮮為人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句俗語的真實含義,看後還真長見識!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俗語,是老祖宗用切身的經歷得來的結果,其實用性和哲理性都被大眾所認知。它的存在,也讓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同時還具有地方特色。俗語的趣味性,可謂無處不在,比如「兔子不吃窩邊草」,「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鐵」;再比如「狗急跳牆,人急懸梁」,「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等等。這些富含哲理和趣味的俗語,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時不時就會說上幾句,不僅能結合實際語境表達內心的想法,還能委婉的勸誡和警示身邊人。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別人奉勸他走回頭路時,他很可能會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是一句經典的俗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還有下一句,而且更加經典。
  • 上聯:好馬不吃回頭草! 下聯非常經典
    這只是才子紀曉嵐經典對聯的一部分,可以說,紀曉嵐這三幅對聯無論是從意境上,還是從句式上來說都是極其經典的。常人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上聯,這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說到的俗語,它是這樣的,上聯:「好馬不吃回頭草」,是的,這個上聯看著很簡單,但事實上,想要給出經典的下聯是很難的,你不僅要考慮平仄問題,還要照顧到對應關係,所以就此來看,這個上聯還是很經典的。
  • 俗語「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比如莊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許多人以為是求學無止境的意思,但是其實還有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生命有限,知識無限,想要探究清楚世間的一切知識這種行為,非常荒唐。但是到了後來,慢慢就變成不能驕傲自滿,要努力學習的勉勵之意。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句子,人們只記住了前半句或是後半句,弄得整個意思都不一樣,比如很著名的俗語「春宵一刻值千金」。
  • 「好馬不吃回頭草」,回頭草它不香嗎?後一句更是戳中知識盲區
    比如這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現在人們理解成:人不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遭到天誅地滅。實際上它本來應該讀成「人不為(讀音同「圍」)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應該讀成第二聲,意思就是成為,作為,修為的意思,那麼整句話的意思就:在生活中人不修煉自己,就會被天地所不容。今天,洪門三少想跟大家聊一個俗語,它也被人們誤解很深。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很多人卻不知
    人不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唐韓愈《五箴五首序》俗話說得好:「好馬不吃回頭草。」這話的意思是說,有識之士,一旦決定做出改變,絕不回頭。當然,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更願意把這句話運用於愛情,用以勸慰友人,安慰自己,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很多。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五字秘訣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這句「笑貧不笑娼」不是整句話的經典,最重要的其實是在後半句「救急不救窮」。這句話雖然不那麼好聽,但是卻道盡了人間真實。
  • 面試官:「好馬不吃回頭草,下聯是什麼?」博士生的回答堪稱經典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堅持弘揚社會正能量面試官:「好馬不吃回頭草,下聯是什麼?」博士生的回答堪稱經典剛畢業的大學生就要忙著去找工作,但是現在的工作普遍都不太好找,別說跟專業對口相關的工作了,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說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就選擇了銷售方面的工作,背水一戰,但是一些好的工作,往往面試要求也是非常的嚴格,HR在面試過程中,不僅要對應聘者的專業水平進行考核,還要考察應聘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臨場反應能力等等,這卻讓很多的應聘者被擋在了門外,所以對於應聘者來說,面試前做足充分的準備
  • 俗語:老牛吃嫩草,是什麼意思?下句更經典,卻鮮為人知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的話,很多的俗語大多數人只知道前半句,後半句基本都不太了解,比如大家常說的老牛吃嫩草,那麼你們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其實看下一句比這句還要經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句俗語。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讀後長見識了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其中有很多文學經典得以保留,其中一部分傳統文化就和俗語有關。俗語文化,其實從簡單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一種民間的語錄,這些語錄和歇後語有著關聯,所以被大家廣泛使用。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老牛吃嫩草」,還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再比如形容一個人特別的倔,也會說他「不見棺材不掉淚」等等,這些都屬於俗語文化的範疇之內。事實上,俗語有很多智慧,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有的是觀察天文星象,以此來歸納出很多養生的知識。
  •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後半句才是重點!這種人更可怕
    古時候沒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沒有便捷的溝通工具,人們能夠細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就出現了許多富有趣味的俗語。但是,我也漸漸發現,不少的俗語,隨著流傳,往往人們只記住了前半句,反而把後半句漏了,其實後半句同樣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同時老祖宗們為了能夠讓後人去更好地遵循道德標準,還為此說了很多的告誡忠言,並且在隨後的社會發展中,漸漸演變成廣為人知的俗語,對於很多人的行事準則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這麼一句關乎於道德準則的俗語,它經常用於哪一些場景呢?就是人們有機會做一些不是那麼好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其他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們依然不會去做,哪怕這種不好的程度其實非常小。
  • 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導讀:俗語「六月韭,臭死狗」是啥意思?六月的韭菜不能吃嗎?看完懂了夏季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夜晚的時候,和好朋友或者家人們一起吃夜宵。也是在夏季,夜宵攤上的生意非常的火爆,南北方都是如此。其中吃夜宵的時候,韭菜就是很受歡迎的一種美食,尤其是男同胞們特愛吃。筆者和朋友出去吃夜宵的時候,烤韭菜也是必點,一次吃下十來串也不是問題。可是在民間卻有著「六月韭,臭死狗」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六月份的韭菜不能吃嗎?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道,看完就懂了!如今提到韭菜,很多人就會想到「割韭菜」這個詞語。
  • 「好馬不吃回頭草」啥意思?選擇「破鏡重圓」的好處,你知道嗎?
    「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源自於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典故,意思是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青草,千裡馬作為良駒,看見鮮美可口的嫩草,不會瞻前顧後,只沿著眼前的路徑邊吃邊走,吃飽了就會跑回家中,絕不會做東啃一嘴草,西吃一口草,回頭再去吃以前遺漏的那些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