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任何人都成為不了彼得潘,但是我們都可以在內心深處,永遠地留住彼得潘。
——《成長》欄目特聘心理專家 馬勇
本期節目簡介:
彼得潘是經典童話人物,他調皮、會飛,住在夢幻島,永遠長不大。2003年上映的真人電影《小飛俠彼得潘》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不願長大的小男孩,他教溫蒂和她的兩個弟弟飛翔的技巧,帶著他們和夢幻島上的小夥伴們一起智鬥海盜。如果可以,你願意像彼得潘那樣永遠不長大嗎?你又是如何看待電影中那些長大了的角色呢?本期《成長》——「看電影 學心理」,跟隨心理專家馬勇老師走近這個「不想長大的男孩」。
《成長》欄目特聘心理專家 馬勇
專家說:
彼得潘很特別,既有孩童的懵懂和任性,又有大人的成熟與勇武。不過電影更深刻的主題,準確地說是成長,或者說是「要不要長大」?
從一個人「要不要長大」以及是「主動還是被動」這兩個維度,可以將影片中的人物劃分為四種:
主動選擇長大的人
電影中以溫蒂爸爸達林先生為代表的人選擇主動長大。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適應社會,結婚生子,享受了人生不同階段的美好。有時他們也會被身為成年人的痛苦所折磨,但生活總是會給予他們平淡卻溫馨的獎賞。
作為一家之主,達林先生要養活三個孩子,還得維持妻子和姐姐作為中產階級女性最起碼的生活體面,所以他只能選擇負重前行。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力量?這是未長大的男孩所不具備的。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是否合格地、優秀地扮演了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是最重要的。
被動選擇長大的人
以溫蒂姑媽為代表的第二種人隨著年齡和身體的變化,被動地成為了成年人。由於成長並不是他們的主動選擇,所以他們從生活中得到的東西也很有限,他們最明顯的個性特徵就是非常武斷。這類人普遍沒有什麼壞心,而且非常熱情,積極地願意幫助別人。只是由於太希望別人認可自己的成熟和有價值,所以不足夠接納真實的自己,也不足夠活在當下的。
遇見這樣的人,我們要勸他們放鬆下來,允許自己在當下擁有沒有完全長大的部分,他就能慢慢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被動選擇不長大的人
夢幻島上跟隨彼得潘的那群小男孩就是被動選擇不長大的代表。他們內心渴望長大,但是卻不知道長大之後應該是什麼樣子,嚴重缺少長大的資源。他們感覺到彼得潘比他們成熟、有能力,於是將他認作父親。
成長是一種無法抗拒的生命力量,當人感受到這種力量的召喚時,就會在自己的身邊尋找可以匹配的資源。真正能幫助這些男孩子們長大的,是溫蒂的父親這樣的人。所以在影片的最後,這些男孩們全部離開了彼得潘,來到了溫蒂的父母身邊。
主動選擇不長大的人
主動選擇不長大的人當然就是主角彼得潘了。這種人非常非常少,在人類社會幾乎不太容易找到。他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存在,代表著我們所有人小時候都有過的,在某一個時刻特別不想長大的感覺。
成長是一種大自然勃發的力量,一個人很難抗拒這種力量。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心理任務,所以任何人幾乎不可能永遠地停留在少年心理期。
彼得潘的存在,仿佛就是要提醒所有人,有一種生活方式叫做「永遠保持童真,歸來仍是少年。」我們任何人都成為不了彼得潘,但是我們都可以在內心深處,永遠地留住彼得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