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綠色發展 壯大特色產業

2020-12-26 澎湃新聞

實現綠色發展 壯大特色產業

2020-12-23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三億人上冰雪」「三億人進森林」多麼龐大的陣勢。多麼巨大的產業空間。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偌大的白山將以怎樣的姿態和優勢,在這一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商戰」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最為實際和有效的作法,就是先行一步、科學謀劃、迅速推進,做大做活冰雪產業,硬體軟體一起上,讓白雪變白銀、資源變財富、特色變品牌。

為君報告春消息,去歲今朝相映紅。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思路與市委的召喚對接,產業向生態方向調整,幹勁向綠色發展上凝聚,全市廣大幹部群眾頭頂藍天、腳踏熱土,合力攻堅、奮發進取,綠色產業異軍突起,產業增加值佔比達到62.1%、佔財政收入的55.2%,「一谷一城」建設旗開得勝,生態優勢開始顯現。

市委七屆九次全會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一谷一城」建設為統領,堅持系統性思維、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推動白山綠色轉型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要進一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化高質量發展支撐,堅持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探索將優質生態資源轉化為資本效益的發展之路,著力構建綠色食品、醫藥健康、礦產新材料、全域旅遊、現代服務業等「五大產業」協調發展的綠色產業體系,為綠色轉型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逐步減少「老三樣」在地方經濟格局中的比重,大力發展以「新五樣」為代表的綠色產業,是白山模範踐行「兩山」理論,圍繞「主體功能區」定位,為保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的戰略選擇,也是白山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過程中作出的特殊貢獻。培養一個新興產業,比我們得心應手做了幾十年的傳統產業,不知要付出多麼艱苦的努力,不知要迎接多少嚴峻的挑戰,既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績觀,又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責任感,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目標幹到底、一場接力跑到底」,完成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產業做大做強這一艱巨任務。

實現綠色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要堅持以「兩山」理論為指導,切實保護好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產業生態化;要以壯士斷腕、愚公移山、鳳凰浴火、夸父追日的氣概和韌勁,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實現生態產業化;要在強化科技支撐,搞好精準服務,打造優良環境,突破瓶頸制約,培養優秀企業家隊伍,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綠色產業格局,奮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積極融入「雙循環」高效發展之路。

大海不拒細流始成浩瀚,高山不拒微塵越發巍峨。白山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認真落實「十四五」規劃,用真抓實幹、奮勇爭先的作風努力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只要我們一步步朝目標邁進,一步步向主峰攀登,就一定能夠到達光輝的頂點,創下驕人的業績。

來源:評論員文章

原標題:《實現綠色發展 壯大特色產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天推出《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初冬時節,正值臍橙上市。
  • 三大特色產業為普洱打上綠色發展烙印
    □本報記者 鄭建玲  「普洱市緊緊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積極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取得顯著成效。」12月18日,在北京舉辦的「普洱市綠色食品推介暨中國咖啡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新聞發布會上,雲南省普洱市副市長、西盟縣委書記楊宇開門見山地說。  普洱位於我國西南邊陲,享有「世界茶源」「中國咖啡之都」美譽,也是全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
  • 虎林「五大產業」引領經濟發展綠色崛起
    「實現高質量發展,核心是轉型升級,關鍵是項目建設,動力在技術創新,根本在於真抓實幹!」虎林市委書記陳立新對地方經濟發展給出這樣的定位,精準制定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自身優勢,謀定而後動,集中優勢資源,在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旅遊、外貿、康養等五大主導產業上持續發力。虎林市在今年疫情管控、低溫冷害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上半年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實現逆勢上揚。
  • 「大中小」特色產業築牢林口發展根基
    本報訊(記者王瑋孫昊)雪白的大鵝,金燦燦的蒲公英,紅豔豔的沙棘……這些色彩勾勒出林口三大農業特色產業的生動圖景。今年上半年,林口大鵝存欄近150萬隻,中藥材種植髮展到7.45萬畝,沙棘作為小漿果的代表發展到13萬畝。大鵝、中藥材、小漿果「大」「中」「小」特色產業正在林口土地上彈奏致富金曲。
  • 廣西大新縣:壯大特色產業 聚力脫貧攻堅
    特別是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精準施策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推動扶貧產業持續發展,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提供重要支撐。  近年來,大新縣不斷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全縣54個貧困村共培育新型經營主體93個,帶動貧困戶3448戶,實現貧困村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產業基地全覆蓋;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220人,每個貧困村均培育3名以上創業致富帶頭人。此外,該縣還選聘產業指導員397名,每個貧困村每類產業均有1-2名產業指導員、非貧困村有不少於1名產業指導員。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 培育壯大現代產業體系 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
    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 張維國我們要主動融入「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把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發展實體經濟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加快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加快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變革。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立足十堰汽車產業優勢和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延伸產業鏈,培育引進一批「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和「頭部企業」,提升產業鏈主導能力。
  • 通遼市:壯大村集體經濟 發展長效產業
    2019年,義隆永鎮深挖優勢資源,積極探索「村集體+」多元發展模式,推動集體與群眾實現雙贏。截至目前,全鎮共實施扶貧項目7個,資金總額1157.2萬元,村集體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村有21個,最高的達到19萬元,其餘2個村的收入也在3萬元以上,實現了清零遞增。這也是通遼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長效產業的一個縮影。
  • 南平邵武:綠色產業發展動力澎湃
    綠色引領,好思路擘畫產業發展藍圖近年來,南平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出臺七大綠色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培育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回歸經濟、夜間經濟等「四大經濟」,在全國首推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三大創新」,搭建起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引領各縣(市、區)走出閩北特色的發展之路。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行」大同市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之路」。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首站就來到大同市,對該市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做法給予肯定。特別是提出了「把黃花產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產業」的重要指示。
  • 湯池鎮:發展特色產業 助推脫貧攻堅
    近年來,湯池鎮以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為理念,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通過扶持壯大特色產業,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而且解決了一部分貧困群眾的就業和增收問題。眼下,正是紅桃上市的季節,湯池鎮譚嶺村貧困戶魯志剛變得比以往更忙了。
  • 鞏固優勢特色產業好基礎 繪好綠色農產品發展新篇章
    堅持標準引領,圍繞優質糧食、現代畜牧、瓜菜、漁業等特色產業,實施農業標準生產促進行動,加快構建以單一品種為主線的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產業鏈農業標準化體系,制定農業地方標準760項,健全特色產業標準體系。
  • 前三季度,我市44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2536億元,上繳...
    (記者高敏 通訊員薛青青)日前,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情況的通報》,我市44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2536.06億元,居全省第2位;上繳稅金49.48億元,居全省第2位。
  • 安徽綠色產業跑出創新發展加速度
    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洋告訴記者,2020年9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首個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成立,區域間的協同創新讓他們有了更多施展拳腳的空間。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綠色產業「跑出」創新發展加速度。
  • 河北唐山:壯大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助力經濟發展
    近年來,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把發展裝備製造業作為帶動全區工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打造以冶金礦山機械、專業鑄鍛件、汽車配件等為核心的特色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把發展裝備製造業作為帶動全區工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打造以冶金礦山機械、專業鑄鍛件、汽車配件等為核心的特色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 許達哲:融入湖南高質量發展大局 實現自身發展壯大
    許達哲在長沙調研企業發展時強調融入湖南高質量發展大局實現自身發展壯大(許達哲在長沙高新區考察御家匯股份有限公司今天(27日)下午,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在長沙調研企業發展情況。他強調,廣大企業要敏銳捕捉新機遇、沉著應對新挑戰,以創新增強發展動能,緊扣市場需求,擔當社會責任,融入湖南高質量發展大局、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省政府秘書長王群參加。
  • 榆陽小紀汗鎮堅持黨建引領 發展特色產業
    今年以來,榆陽區小紀汗鎮黨委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確立黨建引領「一拳統領」,組織建設、產業發展、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基層社會治理「五指並抓」工作思路,緊扣全區「11255」發展目標和「3+2+X」現代農業產業布局,打好產業發展「組合拳」,著力推進優質飼草和湖羊養殖「兩項主導產業」,推進設施農業
  • 上饒廣豐桐畈:向青山綠水要效益 發展綠色產業富民富村
    近年來,廣豐區桐畈鎮繼續流轉土地,大力實施「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產業發展模式,多舉措、多渠道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村集體經濟產業支撐、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農村經濟發展格局,帶動當地百姓增收致富,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振興發展之路。
  • 潛山市:壯大民宿集群 發展「三富」產業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調研中,梅耐雪詳細了解民宿產業和冰雪產業建設、運營情況,並與鎮村同志、經營業主就發展方向、市場前景、運營模式等進行交流探討。梅耐雪指出,民宿產業是發掘「三富」資源(富負氧離子、富鋅、富硒),發展綠色富民產業,促進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切口」小,爆發力、牽動性強。
  • 湖南特色漁業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6日訊(記者 謝璐 通訊員 趙李)今天,第四屆中國湖南長沙•望城鮊魚節暨湖南特色漁業產業發展論壇在長沙市望城區千龍湖度假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和美食大咖共聚一堂,共商我省水產發展之道。
  • 助綠色發展之勢打響「眼鏡」品牌,奉節加快建設眼鏡特色小鎮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5日19時10分訊(記者 林森 陳柔潔)2020第四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暨綠色發展•消費扶貧大會於昨(14)日正式拉開序幕,重慶市奉節縣不僅掀起了一場詩意的文化浪潮,與此同時,結合綠色發展,在今(15)日成功舉辦眼鏡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聚焦眼鏡產業開展深度探討和多方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