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競技跳水始於20世紀初,但雙人跳水項目,1995年亞特蘭大世界盃中才第一次出現。2000年雪梨奧運會,雙人跳水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從此跳水的奧運項目從4項增加到8項,翻騰跳躍間,又多了不少看點。
雙人比賽,除了個人技術,動作的同步性更為重要。截止到現在的5屆奧運會中,「夢之隊」在共計20個雙人項目的比拼中,收穫16金2銀1銅,以壓倒性的優勢,幾乎實現了壟斷。
而不論跳板還是跳臺,總有這樣一些人,在雙人項目上徵戰多年,任身邊的人如何變化,他們卻長時間佔據著主力的位置,正所謂「鐵打的核心,流水的搭檔」。他們的存在,至關重要,為「夢之隊」書寫下關於雙人徵戰的輝煌篇章。
吳敏霞的主要搭檔
提到黃金搭檔,很多人一下就會想到「晶霞」組合。郭晶晶與吳敏霞,兩位「跳水女皇」的強強聯手,造就了女子三米板上的王炸組合。郭晶晶單人比賽的戰績,無人可與其比肩,而論雙人比賽的造詣,吳敏霞無疑是更為突出的那一個。
郭晶晶是吳敏霞進入國家隊後的第一任搭檔。2001年,那時候吳敏霞還是個16歲的小隊員,郭晶晶卻已經參加過兩次奧運會。起初技術和能力並不出眾的吳敏霞,為了跟郭晶晶組合,將自己一套抱膝動作都改成了屈體,每天的訓練都要加時加量。
搭檔的前三年,「晶霞組合」開啟了對女子雙人三米板金牌的瘋狂收割。然而雅典奧運會奪金凱旋後,因為緋聞風波, 「晶霞組合」分道揚鑣。吳敏霞也曾因此受到影響, 104斤的她最胖時接近了120斤。
好在通過一系列調整,一切都在慢慢回到正軌。2007年「晶霞」再度出山,又連續獲得世錦賽、世界盃和北京奧運會女子雙人三米板的冠軍。
郭晶晶生活中像姐姐一樣照顧吳敏霞
吳敏霞說:跳雙人時,都是郭晶晶帶著她,才讓她有更快地提高。而隨著郭晶晶的淡出,已經成熟的吳敏霞接過了「一姐」的大旗。
如同郭晶晶給予她的安全感和榜樣作用一樣,後來吳敏霞搭檔比自己小5歲的何姿,和小6歲的施廷懋時,學會了如何去緩解夥伴的壓力。
吳敏霞與何、施二人也分別配合拿到了倫敦奧運會和裡約奧運會兩枚女子雙人三米板的金牌。
從13歲選入國家隊,到31歲在裡約成為中國女子運動員第一位「奧運五金王」,吳敏霞18年的國家隊生涯,總共完成四次雙人項目「大滿貫」(即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盃三大賽事同一項目的冠軍)。
那個曾經被別人評價為「不是運動員料」的吳敏霞,創造了屬於自己,也屬於「夢之隊」的輝煌。
施廷懋也是在吳敏霞的幫助下,逐步成長
陳若琳的主要搭檔
雖然「夢之隊」常上演包攬金牌的戲碼,但是在奧運會歷史上,只有女子雙人十米跳臺項目,真正實現了一金未丟的壯舉。
同樣是2016年的夏天,陳若琳憑藉女子雙人十米臺的冠軍,將個人奧運會金牌數提升到了5枚,與吳敏霞共享「奧運五金王」殊榮。事實上,陳若琳的五金,只比吳敏霞的晚來了兩天。
陳若琳於2006年首次入選中國隊國際大賽名單,一直到2016年退役,10年時間裡有過5任搭檔。最早陳若琳和蔣李雙、賈童分別參加過大獎賽的爭奪,並和賈童拿到過世界盃和世錦賽的冠軍。而到了2008年奧運會,陳若琳身邊的隊友已經換成了王鑫。
陳若琳/王鑫在北京奪得個人奧運首金
出生於1992年的陳若琳和王鑫,參加北京奧運會時身高都不足1.50米,十分嬌小。但身材小,實力卻不容小覷,自2007年4月首次聯手,兩年半的時間,陳若琳/王鑫從來沒有輸過一場比賽,除了世界三大賽,各類大獎賽、系列賽也都未嘗敗績,徹底統治了女子雙人十米臺賽場。
2010年和2013年,陳若琳又分別與汪皓、劉蕙瑕開始出戰世界性比賽,並且均完成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雙人項目的「大滿貫」。
中國跳水隊有一種說法,無論誰搭檔陳若琳,都不會在女子雙人十米跳臺上丟掉冠軍。因為在國家隊徵戰10年,算上系列賽、大獎賽、大獎賽總決賽和亞運會等各類洲際性賽事,陳若琳創造了雙人項目近60場全勝的驚人戰績。
陳若琳書寫了雙人不敗神話
其實以陳若琳24歲的年齡,還能繼續刷新成就,但因為頸椎傷病,2016年10月19日,陳若琳宣布退役,將雙人不敗紀錄永遠地封存。
秦凱的主要搭檔
對比秦凱的幾任搭檔,一個突出的特點:性格迥異。
他們中有低調樸實的王峰,也有個性鮮明的何衝,有內斂沉穩的羅玉通,也有天賦異稟的曹緣。而秦凱雖然生性活潑,但因不善言辭,表現出的是一種難得的成熟與穩健。
穩定,也成為了秦凱比賽最大的特點。
身為陝西人的他最愛兵馬俑,也喜歡別人誇他有兵馬俑一樣的威嚴和氣勢。
秦凱和兵馬俑長相上也神似
在雙人項目上,秦凱參加過5次世錦賽、4次世界盃以及3次奧運會。世錦賽上,秦凱分別搭檔王峰、羅玉通、何衝、曹緣,取得了男雙三米板的五連冠,世界盃和奧運會也各摘得3枚和2枚金牌。
秦凱僅有的兩次失手,都發生在2016年的裡約。他曾在微博中提到,備戰裡約的過程中,他一度認為堅持到奧運會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外界都在猜測他會退役的時候,頂著長年累積的傷病,30歲的秦凱最終站上了世界矚目的舞臺,就像他寫的那樣,「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一個世界盃雙人亞軍,一個奧運會雙人季軍,秦凱的謝幕並不完美,但這位三米板上的老將,已經靠自己的毅力戰鬥到了最後。而他在全世界觀眾的注目下奧運賽場求婚何姿成功,也成為了跳水賽場最浪漫的回憶。
林躍的主要搭檔
「月亮組合」無疑是男子雙人十米臺最成功的代表。儘管林躍和火亮在單人綜合實力上均位列周呂鑫之後,分別是中國隊的2號和3號選手,但當他們一同出戰雙人比賽,卻好似武俠小說中的雙劍合璧,威力極大。
在「月亮組合」之前,中國男子跳臺一直沒有穩定的搭配人選,國際大賽成績也算不上穩定。但從2006年至2009年,林躍/火亮在他們參加的所有男子雙人十米臺國際比賽中保持全勝,憑藉統治級別的表現,完全填補、並消除了中國隊在該項目上的劣勢。
從2008年開始,林躍也遭遇了身體發育的巨大困擾。由於身高增長、體重增加,一段時期林躍甚至無法完成空中轉體的動作。加上腰傷和腹肌傷病的影響,2009年羅馬世錦賽之後,「月亮組合」宣告解散。
「月亮」組合是跳水的寶貴財富
一直到2014年,林躍才與曹緣在國家隊搭配成了新的組合。有趣的是,二者不光在跳臺奪金,還嘗試發展到了跳板上。2014年上海世界盃,林躍/曹緣奪得男雙十米臺及男雙三米板兩項冠軍。
與陳艾森的搭配是林躍生涯的另一個高峰。2015年二人第一次聯袂參加世錦賽,就在六跳中獲得了10個10分,輕鬆奪冠。2016年,他們又接連收穫世界盃和奧運會金牌,短短兩年時間實現「大滿貫」,林躍成為目前奧運男雙十米臺唯一一位兩金獲得者。
金牌也成就了陳艾森的奧運男臺雙冠王
如今,曾經與雙人「核心」搭檔過的隊員們,如曹緣、陳艾森、施廷懋,都已成長為「夢之隊」的中流砥柱,也都在雙人賽場上持續書寫著新的榮譽。
雙人項目的「核」,並不一定是超強的能力者,但是一定要擁有過硬的比賽氣質和溫潤包容的性格。「核」的位置並不好坐,不過一旦擁有,就是一種肯定,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傳承。
五屆奧運會中,「夢之隊」有過兩度包攬全部雙人項目冠軍的優異表現。在東京,新的雙人組合應該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但願能打造出一批新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