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億併購+150億定增,華為、蘋果、特斯拉的供應商藍思科技大擴張

2020-12-22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 湖南長沙報導

150億元!藍思科技10月11日公告,其定增方案獲證監會核准。

不久前,藍思科技99億元拿下蘋果公司iPhone 機殼的主要工廠,外界猜測藍思科技有可能像立訊精密一樣,成為蘋果的下一家代工廠。

藍思科技實控人、被稱為「手機玻璃女王」的周群飛已經不滿足於手機玻璃這一塊業務,其近期的諸多布局顯示,藍思科技正成為一家平臺型公司,「零部件+模組+整機組裝」的產業鏈垂直整合形態已初具規模,在不少券商關於藍思科技的研報中,「平臺型」成為關鍵詞。

150億元定增,三個募投項目達產後預計收入130億元

150億元的定增計劃清晰顯示藍思科技選擇加碼的領域:智能穿戴、汽車玻璃,最重要的還是手機3D玻璃。

據披露信息,藍思科技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產能擴建和技術改造,涵蓋智能穿戴、觸控功能面板、車載玻璃面板、3D觸控面板建設項目,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項目,項目達產後,預計將實現年產智能穿戴設備零組件900萬個,實現年銷售收入18億元;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719萬件,年產值42.73億元;消費電子3D觸控功能面板12015萬件,年銷售收入約70.27億元。若全部達產,三者合計年銷售收入131億元。

3D觸控功能面板是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也是藍思科技手機玻璃板塊的亮點。藍思科技2019年年報稱,公司是首次將玻璃屏引入高端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首次將3D玻璃應用到手機的企業。

這一次在3D面板上投入63.29億元表明藍思科技對該市場的預期。5G手機時代能否快速到來,對該項目的成敗與否至關重要。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預測,2023年5G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近8億部,相當於所有智慧型手機出貨總量的51.4%。Techweb 研究預測,從 2019 年開始的五年內,全球 5G 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由 0.13 億部上升至 7.74 億部,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180%。

民生證券研報分析,5G 時代,手機迎來去金屬化,藍思科技迎來重大機遇。考慮到信號幹擾和無線充電,玻璃和陶瓷將逐步取代以鋁合金為代表的金屬外殼材料。iPhone 的前後蓋板均採用玻璃,安卓旗艦機型的主流後蓋板已從 2.5D 升級為 3D,且未來3D有望向前蓋板滲透。部分高端機型如華為 P30 Pro 等已採用更複雜的瀑布屏。

2019年,藍思科技中小尺寸防護玻璃營收213億元,佔比超70%。公司解釋,中小尺寸防護玻璃的尺寸在7英寸以下,主要用於手機等產品的視窗防護和外觀防護。

在多個場合,周群飛及公司高管均曾表示,在雙玻璃外殼時代,一部手機從以前使用一塊玻璃到用兩塊玻璃,無疑意味著藍思科技手機玻璃市場需求的大幅增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大幅下滑,藍思科技業績卻逆勢上揚。公司2020年半年報顯示,當期實現營收155.68億元,淨利潤19.12億元,同比大增超13倍。

150億元定增募投項目中,預計總投資45億元的車載玻璃項目,是藍思科技近幾年發力的重點。

據藍思科技2019年年報,大尺寸防護玻璃全年營收37.94億元,佔比12.54%,比2018年增長39.32%。從增速來看,這是藍思科技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西南證券研報稱,藍思科技大尺寸防護玻璃主要用於平臺電腦及車控電子顯示設備,公司當前已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是中控屏及B柱的主要配套商,將持續受益特斯拉放量增長。

在智能穿戴領域,藍思科技在藍寶石與陶瓷材料上的布局也很早。數年前,《中國經濟周刊》曾在藍思科技看到其「生長」的藍寶石長晶體,公司自稱最早將藍寶石用於智能可穿戴設備。

不光是此次定增資金投向智能穿戴設備,9月29日,藍思科技還出資2.45億元與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一起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藍思科技在合資公司中股權佔比49%。

民生證券研報稱,藍思科技藍寶石產品已廣泛用於攝像頭保護鏡片、指紋識別保護鏡片和智能可穿戴設備防護屏等對耐劃傷、硬度具備高要求的場景。

藍思科技一高管表示,晶盛機電具備超大尺寸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這與藍思科技的技術存在互補。

一邊是「買買買」,一邊是「建建建」,藍思科技欲打造平臺型公司

如果150億元定增項目全面實施,藍思科技產能無疑大擴張,在產業鏈上布局更長。不僅如此,藍思科技今年8月還公告說99億元拿下蘋果產業鏈上的兩家工廠,一是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二是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兩者均是蘋果金屬機殼的重要供應商,2019年,兩家公司營收合計82億元。

太平洋證券研報稱,據其了解,一旦資產交割完成,大客戶很快就會為藍思科技導入相關的組裝業務。

藍思科技為何一再重金下注?

三年前,周群飛曾說,「藍思科技正在做行業整合,這一兩年所做的收購都是上下遊的整合,從去年開始,藍思科技逐漸成為超市一樣的一站式平臺,客戶來了想買什麼就都能買得到。」

從2015年登陸創業板之後,藍思科技一邊是「買買買」,一邊是「建建建」,其產能持續地快速擴大。

即便如此,藍思科技表示,「公司在手訂單充足,目前產能已不能完全滿足在手訂單的生產需求。」2020 年 1~6 月,公司各類產品產銷兩旺,各類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均在 92% 以上,截至 2020年 6 月底,公司各類產品的在手訂單金額為 192.47 億元。

一路擴張,藍思科技產品線也從單一的手機防護玻璃不斷拉長,玻璃、藍寶石、精密陶瓷、精密金屬,到觸控、貼合、模組等產品,逐步實現周群飛的「一站式平臺」戰略。

與此同時,其營收規模從2015年172.27億元增長至2019年30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155.68億元。

不少機構對藍思科技這一成長戰略表示看好,將其稱為「平臺型」公司。中泰證券認為,藍思科技平臺化價值持續凸顯,長期成長路線愈加清晰。國盛證券認為,藍思科技憑藉產業鏈垂直整合以及規模優勢,全力打造零部件+模組+整機組裝的新平臺發展模式。

在收購可勝科技與可利科技時,藍思科技稱,這為公司進一步向下遊供應鏈進行業務拓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0月中下旬,蘋果新機iPhone12與華為旗艦機Mate40都要來了。兩大巨頭都是藍思科技的大客戶。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落地,中金公司等14家機構參與認購
    時隔8個月,藍思科技150億定增項目正式落地,獲得國調基金、中金公司、GIC等重磅機構認購加持。 1月7日晚間,藍思科技宣布了定增結果,其以25.44元/股向長沙領新產業投資、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諾德基金、朱雀基金等14家機構發行5.89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50億元。不過,市場對定增落地似乎反應平平,截至8日午間收盤,藍思科技跌1.9%。
  • 平臺價值釋放,藍思科技「定增+收購」 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藍思科技(300433.SZ)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玻璃結構件龍頭,今年拋出的『併購+定增』的項目將進一步擴大在可穿戴設備、觸控功能面板等領域的布局,未來有望形成結構件+模組的一站式供貨及組裝能力,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12月13日,一位TMT行業資深人士透露。
  • 定增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藍思科技平臺化布局優勢凸顯
    專注品質與客戶口碑 多領域業務欣欣向榮  在消費電子市場穩步發展的過程中,藍思科技不僅與蘋果、三星、特斯拉、LG等國際知名企業達成了密切合作,也與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內品牌廠商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客戶資源多元而優質,行業口碑持續提升。
  • 藍思科技:成功頂格增發150億 搶灘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雙賽道
    財聯社(長沙,記者李擁軍)訊,1月7日晚間,藍思科技(300433.SZ)備受關注的定增結果官宣,長沙領新產業投資、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諾德基金等14家機構認購其增發的5.89億股股票,募集資金達到計劃上限的150億元。
  • 平臺價值釋放 藍思科技「定增+收購」 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原標題:平臺價值釋放,藍思科技「定增+收購」 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摘要 【平臺價值釋放 藍思科技「定增+收購」 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落地 國資合計攬下近90億元
    原標題: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落地 國資合計攬下近90億元   1月7日晚,消費電子護窗玻璃龍頭藍思科技公告,公司以25.44元/股向長沙領新產業投資
  • 150億綁定全球消費及汽車頂級客戶,藍思科技股價長線高成長邏輯清晰
    上半年,藍思科技發布募資不超150億定增公告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市場的巨大爭議,並直接導致公司在公告次日慘遭跌停。不過,如今半年時間過去,這筆定增案已經逐漸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截至10月21日,公司的股價已經上漲到了34.96元/股,區間漲幅高達97%。
  • 藍思科技:定增擬定未來巨頭格局,行業龍頭地位再提升
    藍思科技本次定增,擬發行不超過13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50億元,主要用於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 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3D觸控功能面板和 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 爭搶蘋果訂單,藍思科技99億收購可成科技兩家泰州工廠
    上個月中旬,蘋果供應商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出資33億元全資收購臺灣緯創在江蘇崑山的兩家蘋果手機裝配廠,成為蘋果公司的首家中國內地組裝廠。一個月後,同樣是蘋果供應商的藍思科技(300433.SZ),也開始出手了。
  • 藍思科技倚靠華為特斯拉雙龍頭客戶 一季度淨利8.8億連續三季度創...
    藍思科技主要產品是玻璃、藍寶石、陶瓷等材質的外觀防護零部件及組件,為蘋果代工。其在A股上市後於2015年市值超過千億,創始人周群飛更是登上中國女首富寶座。不過隨著市場消費方向變化、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競爭加劇以及產能擴張過快導致的存貨高企,甚至跌價損失翻倍增長,藍思科技業績大幅下滑,2018年扣非近利虧損4億元,此後市值更是縮水七成。
  • 每日全球併購:蘋果供應商藍思科技擬99億收購可成科技,復星投資...
    蘋果供應商藍思科技擬99億收購可成科技部分業務 蘋果供應商藍思科技、可成科技發布公告稱,藍思科技擬以99億元人民幣(約合14.3億美元)收購可成科技持有的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以及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各100%的股權。
  • 帳面僅60億的藍思科技,如何花99億買下臺廠業務?
    投資可成科技,將會是很好的整合,畢竟可成科技作為蘋果最重要的精密結構件供應商之一,業務實力還是有的。藍思科技官網可成科技以鋁合金壓鑄件起家,而根據藍思科技的公告,本次收購的「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和「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均從事各式合金的生產、銷售與開發,為業界領先的智慧型手機金屬機殼領導廠商。
  • 【觀察】定增+收購帶來長期動能,藍思科技市場潛力加速釋放
    這天,消費電子龍頭股藍思科技放出了一個大消息,99億現金收購可成科技旗下可勝泰州和可利泰州兩家公司100%股權。8月20日藍思科技收得紅盤,漲3.58%,當天主力淨買入4.68億元。21日,繼續收紅,股價收盤為32.14元。投資者預期與股價表現的落差,說明市場對這樁百億收購看法不一。
  • 蘋果計劃提升30%iPhone產量 藍思科技訂單量將持續飽和
    據悉,藍思科技擁有豐富的全球優質客戶資源,公司多年來在消費電子行業的深耕細作及口碑,贏得了一批優質、穩定的國際知名品牌客戶資源,如: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特斯拉、亞馬遜等。一直以來,藍思科技積極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形成了覆蓋玻璃、藍寶石、精密陶瓷、精密金屬、觸控、貼合、模組等領域的產品組合。
  • 營收超300億元,市值超710億,消費電子龍頭藍思科技強在哪裡?
    藍思科技正是在蘋果的訂單支持下一步步做大做強的,並成為消費電子細分領域手機防護玻璃的龍頭企業。2015年上市前後的六年間,藍思科技的營收實現連續6年增長,股價雖幾經沉浮,但市值現已高達710億元。那麼,藍思科技在這幾年都經歷了什麼,又是什麼支撐了它的發展呢?
  • 藍思科技大跌:僅是短期傳言擾動可以解釋?
    藍思科技一直被視作「吃著蘋果長大」的公司,2020年藍思科技收入份額中與蘋果相關的佔比43.07%,其在蘋果供應鏈所佔份額不斷上升,上半年已經達到75%左右。作為蘋果玻璃蓋板的核心供應商,藍思科技與蘋果協同推進智慧型手機蓋板的新品開發,在蓋板製造領域不斷優化製造工藝,隨著蘋果新機備貨的加速起量,藍思科技將率先受益。
  • 上半年藍思科技展現超強「賺錢能力」。擬99億收購可成泰州工廠
    今年4月,藍思科技發布了定增預案公告,預計非公開發行13億股,募集不超過150億元資金,主要用於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42.5億元)、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53.8億元)、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項目(20.9億元)等項目,以擴充產能、增加新的業績增長點以及推動產業升級。7月,該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得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
  •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募資落地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募資落地 全景快訊 吳銳
  • 藍思科技150億定增圓滿落地 著名外資國資公私募機構重磅支持
    原標題:藍思科技150億定增圓滿落地 ,著名外資國資公私募機構紛紛重磅支持 來源:中金在線1月7日盤後,藍思科技(300433.SZ)發布《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發行情況報告書》,截至2020年12月30日止,藍思科技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總數量為58,962.2641
  •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發行確定 中金公司等14家機構參與
    原標題: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發行確定 中金公司等14家機構參與 摘要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發行確定 中金公司等14家機構參與】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發行結果今日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