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四川廣漢德陽鎮一位家民在鋤地時突然聽到一聲脆響,他提起鋤頭一看缺了一大塊,走近拔開土頓時驚呆了:但見裡面出現一塊玉石器。隨後他又陸續挖出一些玉器,引起了當地的騷動,政府和考古專家聞訊趕赴現象,就是他們準備組織進行大規模挖掘時,戰亂襲來,挖掘就此停滯了。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隊才又組織精幹力量到此地進行挖掘,通過考證,認為這裡是古蜀國的中心城市,並最終確定這就是三星堆遺址,這是令世人震驚的考古發現,一時天下轟動。
要知道,古蜀的最早有蠶叢、柏濩(柏灌)、魚鳧三代帝王。而蠶叢是古蜀國開國之君,「衣青衣,勸農桑,創石棺」。他穿著青色的衣裳,教民採桑養蠶。而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那些縱目人面具就和蠶叢有關。蠶叢、柏濩和魚鳧這最早的三位蜀王都活了好幾百歲,都成仙不死,成就了古蜀的神奇傳說和文化。
據悉,
一期文化距今四千八百年到四千年,大致相當於蠶叢的時代,相當於「五帝」時期,是古蜀文明的起源階段,考古發現了古城遺址。三星堆二、三期文化距今四千年到三千二百年,大致是柏濩(柏灌)、魚鳧的時代,相當於中原的夏、商時期。三星堆四期文化距今約三千二百年到二兩六百年,就是蜀王杜宇的時代,相當於中原的商末周初至春秋早、中期。
然而,三星堆的挖掘工作因為種種原因,數度中斷,直到1980年初,三星堆遺址的挖掘才全面展開。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造型獨特的文物,其中有大量的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青銅器。特別是青銅器「很獨特」,有集「扶桑」「建木」「若木」多種神樹為一體的青銅樹,每個枝頭上面還有青銅太陽鳥,還有古蜀王蠶叢的雕像,用金做的權杖,金面罩等等,都是神秘新穎,製作精美而且造型各異。
此外,三星堆遺址中還發現了失傳很久的甲骨文,引發國內外對三星堆考古研究的熱潮。
然而,三星堆遺址雖然出土了大量造型獨特的文物,但三星堆遺址並沒有文字類文物出土,這就給學者的研究帶來困難。
同時,三星堆遺址僅出土了三具古人遺骸,但因為年代久遠,腐爛嚴重,幾乎都無法做DNA等物質提取。
而隨著三星堆熱潮的掀起,各種說法四起,什麼「西亞文明東傳說」,「氐羌族群建立說」,「古彝人創造說」,「三星堆既夏都」等等,甚至更有「外星人遺存說」,對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產生懷疑,很多西方人甚至認為這是西方文明遺址。
其實,這些說法是完全沒有依據的,三星堆文明不是孤立的,其文物和文化遺址都說明了古代蜀國文明的變遷史。但因為很多專家都無法解釋這一切,所以只好隱瞞一些真相。
總之,三星堆遺址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是長江上遊迄今發現的文明程度最高的人類遺蹟,凸顯出了三星文明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