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是我的一個朋友,屬於多才多藝的那種,自己搞地產設計,愛人是做廣告策劃的,兩人工作上如同戰友緊密合作,生活中是甜蜜的愛人。
老俞在一家外資企業基本工資在36萬左右的樣子,獎金都是按照項目的大小然後計提,但是一年下來算上社會保險、公積金、個稅合計需要交納3萬左右的費用,這讓他覺得很是吃虧,憑什麼自己的辛苦所得全被徵收了?
疫情發生之後因為老俞和愛人考慮先生完孩子之後再投入工作,於是老俞便和愛人商量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兩人就在家工作,給老東家做點設計、推廣工作。
沒打算工作室有多大發展的他們倆,結果卻在下半年做得如火如荼,因為在疫情發生期間老東家的合作公司沒有復工,於是便找到了老俞夫妻倆,這麼一忙就忙了一整年,期間老東家還給他們介紹了很多的客戶。
在十二月初的時候,老俞和愛人在查看今年的工作室收入的時候驚喜地發現,工作室的收入居然是他們倆上班全部收入的兩倍之多,300多萬。
高興之餘,老俞就開始發愁了,於是便問我說:「我們收入這麼高,那豈不是報個所稅豈不是要100多萬,這不等於還是和上班一樣麼?空忙活了一場,你這邊有沒有什麼辦法?」
我一臉吃驚地看著他說:「你們倆這是要通過工作室給你們自己發工資嗎?又不需要發工資,你報什麼個所稅啊?」
什麼是個人工作室?
很多人在創業之初,都是選擇創辦個人工作室,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從小小的工作室開始,逐步的做大,然後進一步地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個人工作室的定義?
個人工作室是指有一定能力的個人承接相應的業務,然後由自己根據客戶的要求獨立完成,從而獲得相應報酬的一種工作模式。工作室不是一個時髦的事物,他們是一個新生的群體。
工作室的模式是什麼?
工作室不是一個空間概念,而是一種工作狀態。工作室是創造、獨立、自由、個性等精神的完全張揚,是一個更人性、更效能、更先進的工作狀態。而公司則不是,在這些方面,公司是有限制的張揚。工作室所有者掌握精湛的技術技能,基本能滿足客戶的各種需要,不用去到專門的企業去上班,能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服務所收費用除了渠道來源方佔有相應的報酬後基本為個人所得,經濟上擁有獨立的掌控權,屬於多勞多得的經濟分配原則,技術方面也能在相應的業務接觸中得到一定的升華。
個人成立工作室有什麼好處?
12月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從2021年1月1日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雖然6萬以內的收入,不需要在進行預扣預繳,但是高收入的個稅如何處理,比如說300萬年薪的個稅要交多少個稅?
老狗腿粗略計算了下,按照現行的新個稅計算,年薪300萬個稅差不多需要交納114萬的個稅,加上社保公積金計算在內的話,合計繳納約120萬。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心裡覺得特別平衡?是不是很爽,也就是說像這種高收入人群又40%的收入基本上就交稅了。
但是老狗腿要說的是先別高興得太早,這種類型的高收入人群肯定也不願意繳納這麼多的個稅,所以自然有合理合法的應對政策,他們一般都會通過把勞動關係轉變成合作關係,直接把工資所得轉變成了生產經營所得,然後自己成立核定徵收的工作室。
這樣一來個稅也就只有1%,是不是小夥伴們跟吃驚了!
又有朋友說為什麼我才月薪過萬都需要交納10%,憑什麼他只需要交納1%,
個人成立工作室,雖然好處是能夠明顯看得到的,但是從勞動關係轉變成合作關係,也是需要個人承擔對應的風險。
勞動關係認定的標準是什麼?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個人工作室成立的條件是什麼?
1、租房合同、身份證複印件;
2、工商局登記填寫資料;
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一般3天就可以領證。個人工作室是屬於個人獨資企業,不需要註冊資金和驗證,辦理好營業執照之後直接去辦理稅務登記,就可以領用發票了。
作為員工,企業的效益其本質上和員工的關係並不大,因此員工也不需要承擔經營風險。即使公司出現經營不良,需要減編裁員,員工還是會享受到對應的經濟補償,從而保證自己的基本權益。
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僱傭關係,一個是合作關係,你和企業之間建立的是平等的合作關係,成立個人工作室你個人也就成為了老闆的身份。
作為個人工作室,是個人創業的一種形式,和企業之間發生的合作關係,並不存在勞動保護這麼一說,因此個人需要承擔經營風險。如果出現工作室經營不善,自己也沒辦法獲得生活保障,另外對於參加社會保險還需要通過自己靈活就業的身份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