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地球編年史》看到第六部,我第一次感到茫然。因為,我不知道撒迦利亞·西琴在這本書裡到底要講些什麼。
《地球編年史》總共有七部,第六部書名《宇宙密碼》。全書共有12章的內容,但真正與密碼有關的內容,看起來似乎只有3章。而其他的篇章,有很大篇幅在回顧前面幾部書的內容。
反覆看了幾遍,我才漸漸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致的理解。
根據《地球編年史》前面幾部書的內容,我們知道,根據作者撒迦利亞·西琴的考證,在很久以前,一顆名叫尼比魯(馬杜克)的系外行星,無意中被太陽系的引力俘獲,於是改變了運行軌道。而在此過程中,尼比魯的一顆衛星,跟太陽系的古老行星提亞馬特撞在了一起。
提亞馬特被撞開了花。最小的碎片變成了太陽系的小行星帶,最大的主體部分成了一個新的行星,也就是地球。另外一個最大的破碎部分,就成了地球的衛星——月球。
地球也是因禍得福,進入了一個更合適的軌道,以至於進化出了生命。而尼比魯星也留在了太陽系,成為太陽系的第十二天體。
尼比魯星繞日公轉周期是3600地球年,其軌道是橢圓形的,每3600年經過地球一次(近地點)。尼比魯星上有著高度發達的文明,星球上的納菲力姆人趁著近地點來到了地球,並在蘇美爾的尼普爾建立了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而現代智人,就是納菲力姆人創造出來的。
根據西琴的研究結果,納菲力姆人創造智人時,是使用他們自己的基因,和地球上的原始人基因融合在一起克隆,最後由納菲力姆女性代孕生下來的。
以我有限的生物學知識,如果要把兩個不同的物種的基因融合到一起,那麼,這兩個物種的基因的組成物質應該是一樣的。而納菲力姆人的基因既然能夠和地球上的原始人的基因放在一起克隆,可見他們的基因的組成物質是一樣的。而且從生物學性狀上來看,原始地球人和納菲力姆人也是差不多的。
這就說明,地球上的「生命種子」,必定與尼比魯行星有一定的聯繫。通過對《創世紀》及其來源的《聖經》和蘇美爾的《創世史詩》的研究,西琴得出結論:地球上的「生命種子」就是來自尼比魯行星,就是在那一次天體碰撞時植入地球的。所以,在兩個相距遙遠的星球上,生命的進化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區別在於,尼比魯行星的進化發生得更早,在地球上還只有原始人的時候,他們早已經掌握各種高科技了,比如太空旅行,比如核武器,又比如克隆。
由於尼比魯星人的高科技和超長壽命,古代蘇美爾人認為尼比魯星是天國,而尼比魯星人是神明。由此可見,現代人類其實就是神仙的「私生子」,DNA就是連接地球與天國、人類與神明的「宇宙密碼」。
但是,最開始創造出來的人類,只有22組染色體,並沒有XY染色體。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人類並沒有生育能力。西琴再一次用他高深的語言學能力發現,總共有22個輔音字母的希伯來語(希伯來語沒有元音字母),竟然是對22對染色體的模仿。
染色體上的基因啟動時,先轉錄為mRNA(信使核糖核苷酸),再通過mRNA翻譯為蛋白質。mRNA上的鹼基,每三個構成一個密碼子,一個密碼子可決定一個胺基酸。胺基酸按照不同比例,組合成各種功能蛋白質,支撐著生命的運行。通過模仿組成密碼子的三個鹼基,希伯來字母創造出三個字母組成的動詞結構設計。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地球上的語言,一開始也是外星人創建的。
總體而言,這本書的想像力依然宏大。但是在論證上,不如前面幾部書有力。在前面幾部書裡,除了對於各種古籍(碑刻)的重新解讀之外,還有大量的考古學成果加以支撐,到了本書就只能以重新解讀古籍(碑刻)為主了。畢竟,幾十萬年以前的基因操作(如果真的有的話),不可能像金字塔或者巨石陣一樣,一直留存到現在。
《地球編年史》前五部:
自然進化還是上帝創造?關於人類起源,我們可能都弄錯了
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還是外星人的航向標?古文明學家這樣說……
神仙打架用啥武器?蘇美爾文明為何沒落?撒迦利亞西琴:原子彈
人類如何抵達美洲?瑪雅為何突然出現?答案都在這裡……
史前遺蹟巨石陣,竟是外星人建造的天文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