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喜歡克洛澤?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大概是因為,你幾乎找不到他任何的缺點,與此同時,他的人生軌跡就像是一碗渾然天成的雞湯,而他身上所有那些閃光點幾乎都可以被拿來當做範本效仿。
和那些少年成名的足球天才們不同,克洛澤的足球生涯從來不是坦途一片。
當其他球員已經被看作未來之星閃耀在青年隊的舞臺時,克洛澤還在精心計劃著自己的粉刷工生涯;當歐文在1998年世界盃上千裡走單騎的時候與他年紀相仿的克洛澤正在接受著工人職業培訓。
那時他已經24歲了,兩年前才剛踢上德甲——大他一歲的亨利1998年便開始在世界盃刷進球,大他兩歲的羅納爾多在六年前就稱霸世界了。他身高182公分,頭球出色,但更擅長後點跟進;能跑位,但不夠妖;腳下有點功夫,但盤不起來;有彈跳有速度,但不適合如比爾霍夫般頂在前面衝鋒陷陣。2002年世界盃,他進了五個球,全是頭球。包括後點魚躍、跟進高蹦、前點甩頭等等。對沙特,他演了帽子戲法;對愛爾蘭,他進了制勝的反擊頭球,然後是對喀麥隆的一擊。只是到了淘汰賽,德國開始靠諾伊維爾和巴拉克進球了,沒他什麼事了:他不適合頂在前面,又不如諾伊維爾般善於串聯穿插,更適合撿漏包抄把握機會。但世界多少記住了他:因為他的頭球,因為他的前空翻。前者是德國前鋒的看家絕技,後者卻真是獨一份的演出。
「剛來德國的時候,我基本上開不了口,也聽不太懂別人在說什麼,只有踢球的時候我才能放鬆下來。因為不會說德語,我差點成了一個泥瓦匠——當然那也沒什麼不好的——那時候我德語不行,沒法上中學,就去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學的就是粉刷屋頂。這件工作有趣極了,坐在屋頂上,聽著音樂,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感覺自己離太陽特別近。我很喜愛泥瓦匠這工作,不過我想我命中注定是會從事體育運動的:技校畢業後我又報了一個夜大課程,有一次上體育課,教練教我們前空翻,我很快就學會了,而且翻得很舒展,那讓我很露了一把臉;我現在進球後空翻慶祝就是那時學會的。」克洛澤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解釋他的標誌性慶祝動作「克式空翻」的來歷。
克洛澤終於有些意外地成為一名擁有職業合同的球員時,比他大兩歲的羅納爾多早就憑藉著世界足球先生的光環名揚全球。
大多數時候,克洛澤的職業生涯所遭遇的只是人們的誤解和低谷。23歲的克洛澤前一年還只是個業餘球員,剛踢了幾個月職業聯賽就被招進國家隊,即使在自己的聯賽和國家隊處子秀中,他全都收穫了進球,也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個年輕人。
當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德國隊主力後,許多球迷感慨竟然是德國隊後繼無人,這樣一個無名小卒也被堪以大任。
甚至就連在韓日世界盃一戰成名後,還有一些媒體批評他只會頭球破門,只會在和弱隊比賽中進些無關緊要的進球,可是要知道他此前一個賽季中的17粒進球有15粒是由腳踢進。
可即使面對著諸多的誤解、質疑,他從來都選擇默默承受、不去辯解。
前不萊梅中場米庫曾說過:「很難想像米洛這樣一位德國隊主力前鋒,因為想提高自己的傳球技術,一次次不恥下問、訓練後找我加練。」
每晚入睡前,克洛澤都會回顧當天的訓練內容,家裡的電燈開關就是他練習射門的道具。於是,四年後的德國,他的前四個進球均由雙腳打進,在和奪冠熱門阿根廷隊的比賽中,他頂進最關鍵的扳平比分進球。
在領取那屆世界盃金靴獎時,他說:
當你有一個目標時,就請朝著它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
克羅澤從來不是天才。他日益全面的過程,我們都看得見。他是一點點把自己磨練到如今這地步的。甚至在從來不以靈感著稱的德國前鋒裡,他都不算有靈氣的。魯梅尼格讓比拉爾多顫慄的豪邁、克林斯曼時不時邪靈附體的高難度進球、沃勒爾的妖氣,他都沒有。他只是靈活又勤勉的奔跑到位,先使頭球,再使低射,一個一個的進球——就像一個真正的德國前鋒似的。
克洛澤就是無數普通職業球員的最佳榜樣,腳踏實地、大巧不工,讓許多天賦平庸的人知道,只要專注,平凡依舊書寫神話,一樣成為平民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