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聽鋼琴大師如何訴說愛情!

2021-01-08 壹號公園音樂藝術

「月光奏鳴曲」又名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為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1年。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題贈給他一八零一年時熱情的對象:朱麗埃塔·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但後來他為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月光」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家喻戶曉。《月光》這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多的是源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1799-1860)形容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

這部作品,貝多芬自己稱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樣的」(Quasi una Fantasia)。

點擊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讓你「秒懂」的練琴絕技!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你知道玩高雅音樂的人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

什麼是音樂療法?你了解嗎?

壹號公園爵士鼓火熱招生中

默傲貓優選商城

音樂教育的十大誤區

音樂皇帝——李隆基

音樂歷史最著名的「未完成」曲目

中外孩子最喜歡的6首英文歌曲,(含音頻、歌詞)

卡農背後感人的愛情故事

國外都是怎麼上音樂藝術課的?

「古奏鳴曲式之父」 斯卡拉蒂:巴洛克時期的偉大指引者!

【晚安曲】夜鶯的歌,不必唱給殿堂

5分鐘乾貨 | 會彈鋼琴的你真的了解鋼琴嗎?

when we were young致敬馬刺

練琴的目的是為了送給孩子這兩個禮物!

盤點 | 昆汀·塔倫蒂諾:「別鬧,聽聽哥的配樂吧。」

作曲家那些事 | 古典音樂「國民爸爸」海頓

《復聯3》還沒上映,先來聽聽超級英雄唱歌吧

《可惜不是你》演出版來了 你淚目了嗎?

打爵士鼓的好處

你為什麼喜歡刷抖音?

音樂故事-我們

音樂神童莫扎特鮮為人知的生平趣事

愛上架子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臺灣街頭藝人李科穎 爵士鼓演奏《告白氣球》

相關焦點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三)——貝多芬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月光》),OP.27.2,作於1801年。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與演奏思考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數量非常龐大,又非常複雜,匯集了很多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蘊藏了非常豐富的精神和哲理。因此,要想準確地演繹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必須要從情感、踏板、力度和觸鍵等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和研究,本文就簡要分析了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點和演奏技巧。
  • 樂聖的「自白」,賞貝多芬《降A大調第三十一鋼琴奏鳴曲》
    一般人接觸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可能不是《月光》就是《熱情》開始;通篇賞析完全部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後,讓世人熟知的或許也就那四首而已:第八首《悲愴》(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etique」)、第十四首《月光》(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Moonlight」)、第二十一首《黎明》(Sonata
  • 向貝多芬致敬,鋼琴大師白建宇連續舉辦8天8場鋼琴奏鳴曲演奏會
    當今藝術造詣頂尖的亞洲鋼琴大師白建宇,在全臺樂迷引頸期盼下抵臺,今天起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以連續8天8場演奏全套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與樂迷一起為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慶生,向「樂聖」致敬。2020年是有「樂聖」美譽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250周年誕辰,臺中國家歌劇院邀請白建宇首度來臺演奏全套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自12月16日至23日在中劇院, 連續推出8天8場的音樂饗宴,樂迷們將可大飽耳福。 臺中國家歌劇院15日舉辦「NTT會客室」,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白建宇與樂評人焦元溥與會對談。
  • ...受樂評人喜愛、企鵝三星、上榜《日本唱片藝術》的《月光奏鳴曲》
    甚至連「月光」這個曲目名,都不是由貝多芬本人決定的。  之所以被稱為《月光奏鳴曲》,是由於德國詩人、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聽了此曲以後說:「聽了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蕩漾的皎潔月光。」
  • 為什麼很多學生鋼琴彈得很響很亮,卻始終沒有感情?
    鋼琴演奏是需要感情的,沒有感情的鋼琴演奏只會讓人覺得很生硬。儘管很多學生鋼琴彈得很響很亮,但是卻始終沒有感情!因為他們無法體會到作曲家的想法。一.例如貝多芬大師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即被後人稱為的月光奏鳴曲。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第三組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第三組也是最後一組作品包括10首樂曲,在維也納創作完成。這些作品總的來看延續了以往奏鳴曲體裁的基本觀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F大調奏鳴曲》(K.300k/332)和《降B大調奏鳴曲》(K.315c/333)。
  • 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月光」奏鳴曲的真相
    「樂聖」貝多芬的第十四首鋼琴奏鳴曲(Op27No.2),憑藉「月光」之名為廣大樂迷所熟知。詩人覺得第一樂章宛若月光,可鋼琴家卻覺得第二樂章才是月光。近百年後,印象主義作曲家德彪西在他的出道作品《貝加莫組曲》中也寫了一首「月光」。其實,每個人心中對月光的理解都不相同,而對於無形的音樂來說,理應有更多的解讀可能。Op27中的兩部奏鳴曲都只是被貝多芬標了「幻想似的奏鳴曲」這個副標題,以此來解釋兩首樂曲自由的曲式結構。
  • 貝多芬《月光》賞析
    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曲」,是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什塔勃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小舟一般」而來的。關於此曲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當貝多芬給一對盲人兄妹演奏鋼琴時,風將蠟燭吹滅了。當時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這個貧困的小屋裡,灑在鋼琴上和三個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貝多芬即興創作了「月光」奏鳴曲。無論如何,「月光」個名稱使這首奏鳴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其中以32首鋼琴奏鳴曲最為經典,被稱之為「鋼琴藝術史的高峰」,而這32首奏鳴曲中以《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最為著名。一、月光奏鳴曲的作品分析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 小調的調性決定了第一樂章的色彩,幻想的、溫柔的內心感受,悲傷的吟誦,有時又充滿陰森的預感。
  • 薦書|貝多芬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的故事
    我一直是貝多芬作品的詮釋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鋼琴奏鳴曲。書中對貝多芬每部鋼琴奏鳴曲的描述並不是為了進行科學分析,而是從詮釋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鳴曲看作貝多芬人生路上的節點,從而演繹這些偉大的作品。
  • 貝多芬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一、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名月光奏鳴曲。 打破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豐富,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陰暗的預感。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變化。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故事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 聆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月光》奏鳴曲寫於1801年,當時的貝多芬已經在信中承認了他對於耳疾的恐懼和揮之不去的憂慮。這首奏鳴曲也是貝多芬沉浸在愛情之中的產物。3「暴風雨」奏鳴曲1802年在創作「暴風雨」的時候,正是貝多芬耳病加重個人生活又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
  • 樂曲賞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第一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弦的波動。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它那夢一般即興的性質,探索鋼琴音響共鳴的方式已預察到約一百年後德彪西的印象樂派。
  • 市民開放日丨長沙藝術講堂·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三)早期奏鳴曲...
    市民開放日丨長沙藝術講堂·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三)早期奏鳴曲與雙樂章奏鳴曲 2020-09-28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徐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第二樂章,小快板,降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傳統鋼琴協奏曲中一向作為慢板樂章的第二樂章,而採取了十分輕快的節奏,短小精悍而又優美動聽的旋律與第一樂章形成鮮明的對比。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第一樂章,巴倫博伊姆演奏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作品27/2,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01年在匈牙利創作的獨奏鋼琴作品,別稱「月光奏鳴曲」(英語:Moonlight Sonata、德語:Mondscheinsonate)。該作品是貝多芬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之一。而它的頗具文學色彩的標題也給人帶來了無盡的遐想。
  • 巨匠名曲|貝多芬的《月光曲》
    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叫「月光奏鳴曲」或「月光曲」它那夢一般即興的性質,探索鋼琴音響共鳴的方式已預察到約一百年後德彪西的印象樂派。 第二樂章,小快板,降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傳統鋼琴奏鳴曲中一向作為慢板樂章的第二樂章,而採取了十分輕快的節奏,短小精悍而又優美動聽的旋律與第一樂章形成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