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電子戰,抗美援朝志願軍與美軍的雷達幹擾與反幹擾

2020-12-23 騰訊網

抗美援朝戰爭中,不僅有空戰與地面戰,還有一種無形的電波戰。

比如,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大家應該記得他說過的那句話:「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而王成手中呼叫用的那臺步談機(可攜式小型無線電臺),其實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軍用電臺,它的研製人,是童志鵬院士(2017年12月19日去世)。

當時,中國的電子工業百廢待興,戰場上溝通軍情所用的步談機大多來自從敵軍手裡俘獲的老舊裝備,無法滿足前線戰事的需求。為此,童志鵬在考察了當時從國民政府手裡接管的天津、南京、重慶三座無線電廠,了解國內電子工業實際生產水平後,經過無數次實驗、試製,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在克服了生產設備簡陋、元器件和原材料缺乏等種種困難的情況下,成功研製出新中國第一代軍用電臺,並迅速裝備前線部隊,成為我國志願軍中裝備最多的一種電臺。據童志鵬回憶,該型步談機產量超過8000部,作用距離超過15千米,從工廠直接送到戰場,受到部隊的廣泛歡迎。比起美式電臺,它具有輕便省電、信號覆蓋範圍更廣、更清晰等優勢,為保障志願軍戰場通信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

本文所要講的,則是志願軍與美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生的更為直接的一種電波戰,即雷達幹擾與反幹擾。

美制SCR-270米波雷達

首先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雷達兵,1950年他們奔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場,一部部雷達(蘇制PYC-2、п-3A型雷達,日制四式、313型雷達,美制SCR-270、602型雷達)如同為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安上了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在粉碎敵人「絞殺戰」和打擊其空中力量的防空作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空軍戰鬥英雄韓德彩曾高度評價雷達兵在空中對抗中的作用,認為它「神奇地為空軍指揮員提供無限的空中能見度,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空軍指揮員的眼睛」。

但是,另一方面卻是美軍對我們雷達的幹擾。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處於艱苦相持階段,美國B-29等飛機持續對鴨綠江兩岸我方運輸線狂轟濫炸實行「絞殺戰」,並施放電子幹擾,使我軍預警雷達不能發現目標,引導指揮雷達不能引導戰鬥機進行攔截。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美軍具體的幹擾措施。

最初美軍實施的是瞄準式幹擾,即每架B-29飛機攜帶ARQ-8噪聲幹擾機,它產生的信號輸送給 AM-33 大器,放大器將幹擾機的輸出信號從30瓦放大至150 瓦.。為了將幹擾機調到需要幹擾的雷達頻率上,每架飛機均攜帶 APR-4 接收機和 APA-11脈衝分析儀。根據史料記載,美軍轟炸機從轟炸進入點到目標大約 40 英裡的航路上對雷達實施瞄準式幹擾。

後來,美軍又採取箔條幹擾。美軍當時的自動箔條投放器有A-1、A-6等多種。A-1較老些,是1945年投產的,有4種投放速率,最高可達每分鐘96包。A-6是瑞安公司針對A-1的改進型,有6種投放速率,更適合大量投放箔條。用來對付米波雷達的 RR-3A/U 箔條包含 3卷箔條,每卷有 0.5 英寸寬的箔條400 英尺。另一種箔條是對付微波雷達的 RR-20A /U包。內有 24000 根不同長度、寬 0.35 英寸的箔條。通常由連續跟進的轟炸機以每分鐘60包的速度投放。

美軍APR4雷達信號接收機

當時的幹擾有多嚴重?

美國飛機從日本東京一起飛,志願軍的雷達就受到美軍幹擾,變成了「瞎機」,一會全黑一會全白,反正就是偵查不到敵機。

緊急形勢下,志願軍前線部隊要求後方火速支援採取對策,排除敵方幹擾。

時任軍委通信部部長王諍親自率隊火速趕往中朝邊境防空部隊雷達站,看到了雷達受幹擾情況,於是下令:「不解決這個問題絕不回去。」

這裡,我們要提到另一位院士,他就是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志願軍老戰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張履謙,當時受領任務的就是他。

在簡易的雷達站裡,張履謙一待就是10多天,從第一次接觸實戰的雷達設備和技術資料,到請教雷達技師直至終於摸清這部雷達的原理和結構。之後,他和站裡的技師們一道反覆琢磨試驗,成功研究出幾種抗幹擾措施,並且在缺乏無線電器材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創造性地用麻繩牽動罐頭盒鐵皮改變電路電容,做到了快速改變雷達頻率,用「小罐頭盒解決了抗幹擾大問題」!

雷達改裝好的當天晚上12點,美國B-29轟炸機像往常一樣自日本起飛,我雷達站操作員在雷達受到幹擾後立即啟動了快速改變頻率裝置,成功實現了抗幹擾發現敵機的目的。

此後,美軍的電子戰手段又有所發展。1952年末,開始施放跟蹤幹擾,電子戰的戰術更為狡猾。中方雷達部隊在與敵人電子戰的白刃格鬥中,又創造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反幹擾改頻範圍由±1~2MHZ擴展到±5~7MHZ,改頻方法由完全人工操作發展到機械和電氣控制,改頻時間由幾分鐘縮短到幾秒鐘。隨著中方雷達部隊反幹擾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幹擾對我方掌握空情的影響逐漸降低。

這期間,張履謙總結研究出一個變單個手動為聯動的快速跳頻裝置,這種多度盤同步轉動系統,不僅節省調諧時間,還提高了操作的準確度和成功率。

為了表揚張履謙在朝鮮戰場上作出的貢獻,軍委通信部在當年年終總結時,給予他榮立三等功的表彰。

如果說抗美援朝戰場上是中美首輪雷達幹擾與反幹擾的話,那麼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美之間又發生了多輪雷達幹擾與反幹擾的較量。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美軍強大的雷達幹擾能力,比如美軍電子戰飛機曾對我軍地面雷達實施大規模電子幹擾,製造了大批出現的「不明飛機」,導致我軍大量地面雷達開機,從而暴露了目標和頻率。有一次,轟-6出海打靶遭美軍電子幹擾,導致雷達制導信號被切斷,飛彈未成功發射。

不過,美軍先進的雷達幹擾能力也成為我軍最好的「陪練」,我軍雷達反幹擾能力進步飛快,並發展了多種電子戰飛機及電子戰吊艙,電子對抗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相關焦點

  • 沒有電子部隊的電子戰
    在這場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所有的現代化武器,採用了所有的現代化戰法,電子戰就是其中之一。抗美援朝戰爭中電子戰的主要形式是由美軍航空兵施放的有源和無源幹擾,中朝防空部隊採取保護雷達不被幹擾壓制的措施,以及交戰雙方所進行的電子偵察等。美軍航空兵所使用的電子戰戰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使用的戰術差不多。
  • 抗美援朝時,美軍雷達監測我軍轟炸機,菸草公司提供一物解決
    如此情況下,國內很多工商企業積極地捐款捐物,為抗美援朝的勝利提供了很多後勤保障物資,這其中就包括了菸草公司。在很多抗日劇中,我們都曾看到過,很多戰士都揣著香菸,尤其是在精神不振的時候,都會拿出來抽上一根。但你是否會有疑問,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戰士們如何能買得起香菸呢?事實上,這都是國內的菸草企業免費資助的。
  • 俄羅斯電子戰系統水平極高,專家稱可幹擾衛星
    ,還可以對包括衛星在內的外太空目標實施幹擾,將在未來的太空戰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電子戰概念尚未出現的上世紀初,沙俄軍隊在日俄戰爭中就利用電臺監聽日軍的指揮系統,堪稱電子戰的雛形。到了三十年代,蘇聯就研發並裝備了包括PRV-1"大黃"和PRV-2"稜堡"在內的多款防空雷達,對於國土防空作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並且蘇聯海軍還利用無線電遙控引爆水雷,將電子戰概念從幕後搬到臺前。
  • 俄幹擾GPS一舉扭轉局面,美軍全力收集情報,俄提醒:時間不多了
    此前俄軍戰機攔截美軍B-52來自俄羅斯方面報導稱,在俄羅斯加裡寧格勒附近的,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電子戰中心,是該國最早接收最新移動幹擾系統的國家之一。俄軍電子戰系統已於2018年投入使用,旨在幹擾美國、北約雷達飛機和衛星雷達偵察系統,直升機,無人機和巡航飛彈。
  • 抗美援朝戰爭中,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美軍,志願軍是如何保密的?
    志願軍在進入朝鮮後,都穿上了朝鮮的軍服,並且還夜行晝宿,儘量去避主要的道路,美國人雖然採取了空中和地面多種偵查,但就是美發現我們志願軍十幾萬人的蹤跡。甚至在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美軍都也是認為參戰的是中國的小股部隊而已。
  • 美軍基地遭密集轟炸!雷達遭幹擾後失靈,五角大樓:真正對手來了
    19日早上6點30分左右,美軍駐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遭到4枚火箭彈襲擊。襲擊者將12枚火箭彈放置在一輛小型卡車上,已經發射了5枚,另外有7枚處於待發射狀態。美軍基地有防禦這些轟炸的手段,但是美軍基地此次遭到密集轟炸,令人意外的是樓頂的C-RAM防空系統雷達突然失靈。美軍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部署有C-RAM雷達,該雷達能夠進行360度掃描,探測距離7公裡。
  • 「咆哮者」喜獲全新升級,幹擾範圍可能再次擴大
    此外除了擁有先進的五代隱身戰機之外,美軍還擁有一款電子戰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咆哮者」,要知道電子戰機在戰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2006年進行首飛,於2009年進入軍隊服役,這架戰機保留「大黃蜂」百分之九十的設計,這樣飛行員就不需要額外進行針對性訓練。搭載ALQ-218戰術接收機和ALQ-99電子幹擾吊艙,可以對敵軍雷達實施幹擾,甚至能影響敵方飛彈的識別。
  • 俄新型電子戰系統更智能
    目前,俄國防部已批准向電子戰部隊提供「貝利娜」電子戰系統的計劃。2025年前,該系統將裝備俄軍所有電子戰部隊。當前,俄羅斯各軍區均設有電子戰旅,每個旅下轄司令部、4個營和1個獨立連。作戰任務包括壓制敵方通信、導航和指揮系統信號,幹擾軍用衛星,定位和幹擾敵單兵小功率無線電臺,監聽和攔截移動通信信號等。據悉,「貝利娜」電子戰系統裝備到位後,將使俄軍電子戰系統作戰效率提高40%至50%。
  • 土耳其摧毀俄制防空系統,牛皮哄哄不可一世,卻被電子幹擾戳瞎眼
    目前,尚不清楚是對無人機採取了有意的行動,還是完全乾擾了GPS信號。但是這次損失,使土耳其被迫將無人機的使用降至最低。該媒體報導稱,俄羅斯的電子戰幹擾,導致敘利亞政府軍在伊德利卜省內的7個據點得以恢復,包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大城市薩拉奇布。」
  • 他是美軍飛機的剋星,美國頂尖科學家與其鬥智鬥勇,卻連接慘敗
    有這樣一個人:70年前,在抗美援朝戰場,他用幾個罐頭盒抵抗美軍電子幹擾,極大提升了我空軍戰力。美軍將部分B-29改裝成電子作戰飛機,幹擾中朝兩軍的雷達。根據美國戰後解密的資料,當時美軍使用的電子戰裝備基本上還是二戰時用過的舊貨色,相關技術人員也很缺乏;最新的電子戰裝備,出於保密原因沒有用於朝鮮戰場。可以說,相比二戰剛結束時的巔峰狀態,美軍的電子戰實力下降了很多,但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伊朗俄羅斯都在「秀肌肉」了,巨型雷達在手,美軍和北約化為泡影
    俄羅斯全力打造遠程監控雷達系統 俄羅斯方面4月15日報導稱,近期俄羅斯與伊朗建立了全面幹擾美軍和北約的電子幹擾雷達系統、遠程探測雷達系統,這些雷達系統可以輕鬆探測美軍
  • 美軍一架特殊飛機出現在波斯灣,為何被視為開戰的信號?
    圖為EC130電子戰飛機最近海峽上空突然發現了一架美軍神秘飛機,軍方警報瞬時大作,俄羅斯警告:這簡直就是戰爭前兆,這次美軍出現在波斯灣地區的特殊飛機,其實就是EC130電子偵察機,這款飛機看上去平平無奇,為何會被視為開戰的信號呢
  • 現代電子戰系統有多重要?專家:讓敵人挨揍都不知道是誰揍的
    美軍在這場戰爭中向世界展示了信息化作戰的重要性作戰信息化手段的加強,電子戰、信息戰和網絡戰等非對稱作戰方式開始引領現代戰爭的發展趨勢,讓戰爭的形式不再拘泥於過去的海陸空。並且現在的雷達、飛彈、飛機、艦艇等裝備基本上都使用了大量的電子設備,打擊手段也多種多樣,如果一味地防守或者對抗效率低下不說,戰損比也不容樂觀。
  • 剛成立2年的中國空軍電子戰打敗美軍,敵軍陣地成一片火海
    在這場戰鬥中,剛成立才2年的中國空軍居然用電子戰打敗美軍,最後將敵人的陣地炸成一片火海,這場空襲戰鬥的具體經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951年11月的一天,中朝聯合空軍司令部經過研究做出了決定:派出中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空襲大和島。這個大和島位於半島西海岸,是美軍偵察志願軍情報的重要據點。美軍和韓軍在大和島上駐紮了一支特工部隊,其對志願軍的無線電進行監聽。
  • 令美軍意想不到!志願軍空軍首次轟炸任務,摧毀大和島90%目標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空軍正式成立,並在蘇聯的幫助下還組建了轟炸機部隊,反蘇聯組成的空軍混成旅,並且還擁有了一隻圖2轟炸機團。韓戰的爆發使得我軍不得不對航空團進行擴編,已面臨即將到來的戰事,以蘇聯培訓的轟炸機飛行員為基礎,大量招收航校畢業的優秀畢業生,我軍先後組建了航空兵第8師和第10師,還有空8師的數10架圖2轟炸機。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真的是使用人海戰術,才擊敗美軍的嗎?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失敗都耿耿於懷,他們在各種場合極力否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失敗。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失敗,顯然不會因為他們的否認就不存在。
  • 抗美援朝70周年丨今天,我們致敬英雄,致敬那些站在英雄身後的人!
    童志鵬臨危受命,為抗美援朝前線研製軍用無線電臺。當時,新中國的電子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百廢待興,我國志願軍使用的步談機大多是從敵軍手裡繳獲而來的老舊裝備,極不符合作戰需要。童志鵬深感責任重大,迅速投入一線研究。
  • 俄軍新電子戰系統一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這款電子戰系統相當特殊,主要原因就在於:採用分布式結構,也許大家都聽說過分布式光電系統,像在美制的f35戰機上,他在全機身的多個地方安裝了感應器,從而讓從任何方向接近F-35都逃脫不了光電系統的跟蹤,如今分布式光電系統沒啥稀奇!
  • 聊聊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武器裝備
    強攻馬良山之戰,不僅是志願軍第一次步、炮、坦協同作戰,而且打破常規在白天發動進攻,短短3小時,就全殲英軍1個精銳加強營,被譽為「聯合兵種協同作戰的成功範例」。畫了十顆星的三七高射炮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已經上映,電影把視角放在抗美援朝歷史中一段不太為人知的戰場故事上,志願軍戰士堅守金剛橋,在敵機炮火下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
  • 中國空軍新型反輻射飛彈首次曝光
    ,這一特徵與美軍的AGM-88高速反輻射非常相似。它採用150公斤的巨大戰鬥部,即使不直接命中也能摧毀或者嚴重損害敵雷達;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射程超過100千米,能在敵防空火力防圈外安全發射,確保載機安全,「鷹擊-91」也可採用能互換使用的、對應不同頻段的被動雷達導引頭,專門針對愛國者等美國和西方大量裝備的雷達,具備很強的針對性,使之成為這些雷達的「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