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曉霞 通訊員 王靈玲 郭維 陳丹
自8月26日以來,吉林省在半個月內接連遭遇「巴威」「美莎克」「海神」三個颱風襲擊,為歷史首次。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吉林省氣象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黨組決策部署,在颱風防禦氣象保障服務中,優化「四結合四超前」工作機制,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打贏「颱風三連擊」氣象服務保衛戰。
黨建與業務緊密結合——壓緊壓實責任,超前部署
在這個汛期,從東到西、由南至北,吉林省因「颱風三連擊」而壓力倍增。
吉林省氣象局黨組帶領全省各級氣象部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通過不斷強化傳承和發揚「特別能堅守、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天池氣象人精神暨吉林氣象人精神,全省氣象工作者以飽滿的精氣神投入到颱風防禦保障服務中,讓黨旗在業務一線高高飄揚。
按照圖表化、清單化、手冊化、模板化、機制化「五化」工作模式要求,省氣象局進一步完善重大天氣過程保障流程和責任機制,在一次次颱風防禦服務中經受住了考驗。省氣象局黨組多次在關鍵節點提前召開會議,充分研討颱風可能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責任分工,壓緊壓實責任。
應對「巴威」,吉林省將重大氣象災害(颱風)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打完「巴威」硬仗後,「美莎克」氣象服務防線全面鋪開;時刻繃緊弦,「海神」氣象服務接續啟動……颱風接二連三,遞進式預報、漸進式預警、跟進式服務,根據颱風實時動態,全省氣象部門相繼進入備戰、臨戰、戰時、決戰等緊張狀態。
氣象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突出決策服務重點,超前服務
颱風北上,瞄準吉林省。關鍵時刻,針對颱風過程影響的不同時期,全省氣象部門力求「早、準、快」,提前3至5天通過電話、簡訊等多種方式向省委、省政府報送信息。
「要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這句話在省委、省政府數次防颱風防汛調度會上被多次提及,代表著地方黨委和政府對汛期氣象服務的期許與囑託。將期待化為動力,以行動回應囑託,氣象部門用紮實的行動充分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在防颱風關鍵期,省氣象局局長趙大慶深知科學準確的預判是防禦「先手棋」。他帶領決策氣象信息團隊反覆斟酌、修改打磨《重要氣象報告》,實現氣象信息高質量提前滾動發布,為黨委、政府及各部門提前防禦贏得寶貴時間。
在每一次黨委、政府防颱風防汛調度會上,省氣象局業務部門全員行動,圍繞颱風可能影響到的農業、交通、旅遊、水利、電力等重點行業,強調三個颱風影響疊加後的潛在風險,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防止因災致貧和因災返貧為目標,省氣象局提前組織會商、分析研判,充分考慮災後氣象服務需求,主動發布中長期天氣趨勢,為抗災、救災、災情評估、保險理賠等系列後續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內部協同與部門聯動緊密結合——形成合力,超前防範
三個颱風來勢洶洶,全省氣象部門提前與中央氣象臺組織聯動會商、在省內開展加密會商,同時加強對市(縣)級氣象部門的指導,形成各部門防汛防颱風合力。通過視頻會商、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各級氣象部門加強與應急管理、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交通運輸、煤礦監管等部門信息共享,與消防部門建立現場應急救援氣象支撐機制。
自9月6日起,省氣象臺與水利廳、自然資源廳加密會商研判,在關注風雨強度的同時,更加注重綜合考量疊加致災影響。每隔3小時,颱風最新消息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天氣聯防工作群,加密製作的《重要氣象報告》隨即發送至政府決策部門,颱風黃色預警、山洪災害氣象風險橙色預警全網發布。及時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在信息洪流中為網友豎起一面旗幟,全面拉緊防災減災救災鏈。
全省氣象幹部職工時刻繃緊防汛「弦」,與全省防汛部門共織一張網、共防一場風。9月7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防颱風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全省多地停學、停工、停產、停運。全省各地各部門將防禦力量前置,截至7日,全省有序轉移3萬餘人,設置救災安置點2.5萬餘個。
防災救災與提升公眾風險防範意識緊密結合——強化輿論引導,超前回應
颱風奔襲而來,氣象科普打出「組合拳」。9月1日,颱風「巴威」帶來的風雨影響剛剛結束,「美莎克」尚未發威,一篇深入淺出的科普文章《勿因「巴威」溫柔輕視大個子「美莎克」》通過吉林省各主流媒體傳播,在微信朋友圈中廣泛傳播。
結合颱風過程關鍵節點、公眾關心和輿論關切等熱點問題,吉林省氣象局宣傳工作小組深入採訪氣象專家,聯合中國新聞網、吉林衛視等近20家媒體快速推出科普「盛宴」。在三次颱風影響過程中,十餘篇(個)氣象科普圖文、視頻,讓鮮少經歷颱風的吉林省民眾增強了防範意識,並指導其科學做好防禦工作。
經過前期周密協調,「吉林氣象」官方微信與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公眾號「吉林發布」連續多日同步發布颱風預報預警及科普信息。針對三個颱風兩周內接連影響吉林省的特殊情況,省氣象局兩次召開新聞發布會,並通過主流媒體向社會公眾發布預報預警、風雨影響等信息。省廣播電視臺、吉林日報融媒體等入駐省氣象局開展直播訪談,讓科學防範颱風的科普信息傳遞至「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