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胡進慶,可能我們看到的就不是七個可愛,性格各異,團結互助的葫蘆兄弟,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也將會是另外一個版本。這裡我們先回味一下歌曲葫蘆娃。
其實《葫蘆兄弟》最初的版本叫做《十兄弟》,十個兄弟不是由葫蘆變成的,而是從墳墓中蹦出來,他們每個人天賦異稟,擁有不同的特異功能,類似於《西遊記》中的千裡眼,順風耳等的造型。原先的故事並不是與妖精展開鬥爭,鬥爭的對象變成了地主和官員,甚至和皇帝鬥爭。
如果劇情變成了這樣,這與我們看的絕大多數影視作品就沒有多大區別了,那我們也看不到那麼可愛,那麼團結,為了自己的爺爺可以前赴後繼的付出生命,也不太符合兒童的觀看,從墳墓裡出來的葫蘆娃就增添了恐怖的氣氛。還好胡進慶把他修改成了由葫蘆裡出來的可愛娃娃,這種受眾範圍也擴大了許多。
胡進慶是誰?相信看過葫蘆兄弟的絕大多80,90甚至00後的人都未曾了解過,我也是最近瀏覽到一篇文章以後才認識了他。胡進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曾經擔任中國動畫協會副會長,被大家稱為「葫蘆娃之父」,是剪紙動畫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經是美影廠著名的「舞蹈王子」。探戈、倫巴,他樣樣在行;他是一個外向的人,喜歡和同事聊音樂,講笑話;在他老伴的抽屜裡,他年輕時的照片像級了香港影視明星林保怡,年輕時的他還有有好多姑娘都喜歡他。
胡進慶對於藝術的最求,已經屬於他人生的一部分。他拍攝了許多精緻的動畫片,如《猴龜分樹》《濟公鬥蟋蟀》《漁童》《人參娃娃》一直到《金色的海螺》,他所創作的「葫蘆娃」,給整整一代人的童年帶來了美好的回憶,但他本人卻時常被人們忘記,如果過去不曾傳言他得了抑鬱症,估計他就這樣被安靜的埋藏在那個時代。
葫蘆娃的造型是胡進慶一人畫出來的,」胡進慶說,「我借鑑了觀音菩薩旁邊『善財童子』的形象,最後畫成那樣一個赤著腳的比較粗獷的樣子。」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胡進慶反覆強調:「雖然最終選擇的是我畫的形象,但是這中間其他人也做了很多工作,這部片子是很多人幫忙共同完成的。」但是他卻在日後表示,這是集體的作品,並且在片尾字幕介紹裡,用了自己的名字,筆名和編撰的名字。
老一輩對於藝術的最求,精益求精,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我輩需要傳承,發揚,讓藝術家不在藝術世界裡沉寂。縱然胡進慶離開了我們,但那短短的十三集故事,我們卻用了我們的一個童年看完,回味起來依舊是原味。那首歌曲將會一直唱響中國,永久留存在我們的記憶裡。
關於《葫蘆兄弟》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