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9月已有3位兩院院士離世

2020-12-12 澎湃新聞

86歲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9月已有3位兩院院士離世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9-26 14:39 來源:澎湃新聞

9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官網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時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5日5點10分在美國逝世,享年86歲。

公開資料顯示,張新時出生於1934年6月,山東高唐人,1955年畢業於北京林學院森林系,1985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學與系統進化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張新時曾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國際生態學研究計劃(IGBP)中國委員會常務理事、國際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中國委員會委員、北京植物學會理事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編委、《植物學報》編報,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據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官網介紹,張新時是我國數量植被生態學和國際信息生態學研究的創始人,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植被數量生態學實驗室,創建的覆蓋中國關鍵生態區的兩條陸地生態樣帶(IGBP認定)目前已成為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樣帶。

他主要從事我國高山、高原、森林、荒漠和草原植被地理研究,創建數量植被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草地生態學等基礎理論和範式以及「1:100萬植被圖編輯及其數位化」及組織執行中科院新疆生態諮詢等。

張新時參與主持的《中國植被》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主持的「1:100萬植被圖編輯及其數位化」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中國林業科學院主持的荒漠化防治的「三圈」模式獲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

訃告強調,張新時的研究對於國際生態學經典理論進行了重要補充和完善,為中國生態建設和資源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9月以來,已有3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

9月7日,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陳定昌,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9月22日,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在京逝世,享年100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院士逝世,張新時,生態學,中科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張新時同志逝世,享年86歲
    據新華社,我國著名植物生態學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優秀代表,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同志,因病於2020年9月24日(當地時間)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張新時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 張新時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9月26日電 無黨派人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  張新時,1934年6月30日出生於河南開封,1951年至1952年就讀於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1952年至1955年就讀於北京林學院林學系,1981年至1985年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系統學系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新疆學院(現新疆大學)、新疆八一農學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師範大學工作。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3年來,共和國已痛失102位兩院院士
    2020年,共和國已痛失38位兩院院士。  12月15日,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張新時同志逝世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我國著名植物生態學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優秀代表,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同志,因病於2020年9月24日(當地時間)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
  •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他們獻身科研、鞠躬盡瘁
    11月27日,我國著名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氏相圖測定法」發明人——金展鵬院士在長沙因病逝世,享年82歲。2003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5位兩院院士,金展鵬院士是今年逝世的第35位院士。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逝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17位兩院院士
    2020年共和國痛失的兩院院士名單再一次拉長。據@光明日報 消息,6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因病於北京逝世。陳肇元逝世後,今年共和國已送別17位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 今年我國已痛失20位院士
    中國共產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童秉綱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9日13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童秉綱,1927年9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張家港市,1946年至1950年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1953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師資研究生班畢業,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童秉綱是著名的流體力學家與力學教育家。
  • 【緬懷】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導讀:據「光明日報」消息,2020年12月1日,核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0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
  • 86歲院士因感染冠狀病毒去世,華中科技大學已痛失4位知名學者
    就在上周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歲。北京大學教授張海霞在個人博客上寫道,段正澄是在春節前去同濟醫院看牙感染上新冠肺炎而住院的。段正澄院士於1月29日確診,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最終醫治無效,於2月15日19時35分在醫院逝世。段正澄院士生平段正澄院士,1934年生,江蘇鎮江人。1957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機械系,之後一直留校工作,生前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
  • 又一位……短短3天,痛失三位院士!
    3天接連痛失三位院士 進入10月,接連3位院士逝世的消息傳來,讓無數網友痛心。 10月1日17時5分,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韓其為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 2020我國已痛失36位院士,他們對中國科研的貢獻,人民不會忘記!
    2020年,我國已累計痛失36位國家棟梁般的院士。>6.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7.著名化學家張俐娜8.著名物理化學家劉若莊9.理論物理學家戴元本10.生態學家張新時11.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12.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13.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曹楚南14.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鄭守仁15.地理與地貌專家李吉均
  • 方精雲院士:追憶張新時先生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5日,《植物生態學報》特邀顧問、我們敬愛的張新時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中國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生態學家,我個人失去了一位尊敬的人生和學術導師。 對於張先生的學術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我不作贅述。
  • 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玉普逝世,今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7位院士
    2020年,我國已痛失37位院士。12月9日,澎湃新聞從中國工程院官網獲悉: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應急管理部部長、黨委副書記王玉普於12月8日病逝,享年64歲。應急管理部官網9日發布訃告。官網資料顯示,王玉普出生於1956年10月,遼寧新民人,曾任大慶石油管理局油田開發處處長、局副總工程師,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總工程師等職務。2009年8月,他步入仕途,出任黑龍江省副省長,一年後履新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2013年3月,出任中國工程院黨組副書記(正部級)。2014年7月起,擔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 湖北唯一雙料兩院院士退休,武漢大學退休院士已有6人
    武大教職工榮休現場 通訊員舒佩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吳江龍)1月7日,武漢大學舉行2019年教職工榮休儀式。記者從武漢大學了解到,該校今年有三位院士榮休,榮休院士總人數已達6人。武漢大學今年榮休的三位院士是李德仁、劉經南、張俐娜。此前,武漢大學年過80歲的院士中,茆智、張祖勳、寧津生已榮休。上月31日剛過完80歲生日的李德仁,是一位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曾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是湖北唯一的雙料兩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86版《西遊記》15位離世的演員,其中三位患癌,一位年僅38歲
    雖然86版《西遊記》特效欠佳,但還是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給好幾代人留下不可磨滅的永恆記憶。令人惋惜的是,這版《西遊記》已經有多位演員與世長辭,因為該劇時隔30多年,至今資料相對較全的有以下15位。閆懷禮,1936年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國家一級男演員。
  • 已有11位兩院院士加盟,杭州又添一所「寶藏大學」!國科大杭州高等...
    通訊員 姜旭晨 記者 王潔自2019年5月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杭高院」)正式揭牌以來,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與建設,杭高院雲藝園區正式啟用,並於9月18日迎來首批新生報到。楊華說,23位元勳艱苦奮鬥、密切合作,共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卻沒有留下一張合影,這不僅是他們自己的遺憾,更是歷史和人民的遺憾。為彌補這個遺憾,她創作了這幅群像。